新课标论说类文本阅读备考摭谈
2013-04-29付宗荣
付宗荣
一、命题特点
(一)选材
1.2007—2013年这七年的选文都是社科类:2007年是关于文学创作方面的、2008年是关于艺术创作的、2009年也是文学创作方面的、2010年是书法方面的、2011年是文学理论方面的、2012年是有关社会学的、2013年是历史文化方面的,均属于论说类文本的范畴。
2.选材特点。
(1)学术性强。一是指它的专业性,二是指它的系统性。不论是经过命题者删改的文章还是命题者从原文中节选的片段,都是如此。
(2)品位高雅。高考所选的论述论文,其作者多为一流学者或作家,所论述的多为某一领域的重要问题,不仅有着作者的独到见解,而且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信息量大。
(3)重点突出。高考选作阅读测试材料的文章重点是文学艺术类。主要是顾及高中生的知识背景和解读能力,尽可能减少一点读解的障碍。
(二)赋分
分值固定在9分。三个小题,每小题3分。
(三)题型
定格在客观单选题上,设置选项的迷惑性。
语言是信息的载体,高考对处理信息能力的考查都要落在语言上,因此高考题设置选项,往往具有迷惑性,善于识破选项陷阱,无疑是提高答题准确率的关键。命题者常将选项的干扰点设置在张冠李戴、混淆程度、错乱因果、以偏概全、混淆是非、主次颠倒、混淆时间、无中生有等方面。
(四)考点
一直固守在对词语与句子的理解、信息的筛选与整合、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归纳、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四个方面。其中,理解重要概念的含义出现5次(2008、2009、2010、2012、2013),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在2007年、2011年有,筛选并整合信息出现6次(2008、2009、2010、2011、2012、2013),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出现1次(2009),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归纳七年均有涉及。
二、命题走向
(一)从选文上来说
2007—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这七年的选文都是社科类文章。四篇属于文学方面,一篇属于书法方面,一篇属于哲学方面,一篇属于历史文化方面的,自然科学方面的还没有出现,这和总的发展趋势一致。相信2014年出现的还会是社科类文章。论述类文本应着重放在大文化即哲学、美学、社会学、历史文化等类文章的阅读上,而且要指导学生明确观点,理解概念和文章内容,不仅能客观判断正误,还要会做主观分析评价。
(二)从题型上来说
新课标全国卷七年来一直定格在客观单选题上,3个小题每个3分共9分,这和全国的形势也完全一致。这种题型比较保守呆板,并不能真正考查出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2010年的北京卷、浙江卷、湖南卷和湖北卷等都采用了客观题和主观题并存的形式,虽然目前是少数,但这代表着一种方向。考虑到全国卷要照顾到落后地区的教学实际水平,估计2014年不会有所变化,采用的还应该是难度不大的纯单项选择题的形式(3个小题每个3分共9分)。
(三)从考查点方面来说
新课标全国卷和全国绝大多数试卷一样一直固守在对文中概念的理解、信息的筛选与整合、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归纳三个方面。注重训练学生正确理解辨认、筛选整合、分析概括信息的能力。同时,要树立整体阅读观念。要注意把握文中的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
三、备考策略
(一)熟悉考纲,明确考查的目标与内容
考纲是方向,高考备考,首先应该学习考纲、熟悉考纲。现代文阅读(必考)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一种文体(论述文),两种能力(理解、分析综合),六个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二)科学备考,明确解题程序与方法
根据处理信息的过程,一般说来,阅读论述类文章宜采取三遍阅读法。
1.读通晓大意,整体感知信息。第一遍阅读要求平心静气,全神贯注,采用逐句快读的方法,迅速抓住文中提供的重要信息,力争基本把握整体文意。阅读前可提出设问:文章对论述的问题有什么见解和主张?运用了哪些材料?阅读时要边读边画出关键词句。关键词主要包括文章重要阐述的概念术语,有重要意义的修饰语、限制语等。
2.读扣住问题,细心查找信息。查找的方法有两个:①投石探波法。将题干或选项表明目标的关键语句作为“石子”投到文章这个“水面”,以“石子”为圆心,由近及远,一圈圈一层层查找。一是找准信息区——在上文、在下文、在上下文、在一句子、在一层、在一段、在若干段落、在全文。二是找全信息点——同一个角度的信息有一点或若干点。②借助“标志语”。借助“角度性标志语”,如“为什么、怎样、认为”等;还要借助“结构性标志语”,即表明层次、段落、角度、内容等照应、转换、提起、总结的语句,如“首先、其次、但是、那么、也、同时”等。查找信息一定要细心,尽可能不漏掉信息点文题比对,筛选判断信息。
3.读文题比对,筛选判断信息。对信息的理解、捕获不一定透彻、全面,将题目的题干、选项与原文对应文字仔细比对,是确定选项的最后一道“工序”,要特别注意。基本方法是“文题比对”。
为了保证准确性,对每个选项可以进行两种处理。一是“投石探波”。二是“选项切片”,有些选项是比较长的句子,可将其拆解,切分成若干片段,逐一与原文对应的词语、句子所在的区域比对,看原文有没有相关的片段,看相关片段的信息是否与选项吻合;比对时除了借助“角度性标志语”“结构性标志语”,还要注意表示范围、性质、程度等的词语,如“更加、主要、所有、特别、可能”等等。
最后,再看一下题目是要求选择“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检查答题思路方向是否与要求吻合。
(作者单位 甘肃省金塔县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