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学
2013-04-29郑其会
郑其会
摘 要:学生是学习数学知识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合作者、指导者和组织者。要实现新课标的要求,教师一定要转变思想,改进教学模式。论述了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教学;教学情境
一、应用多媒体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
在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模式中,一些辅助性的教学方式通常是为学生呈现实物、挂图、模型和卡片等,也就是以静态的事物作为主导,较难把事物的动态过程体现出来。而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化静为动的呈现方式,不但能够灵活地呈现数学知识,而且能够演示知识形成的整个过程。比如,对于下面的行程问题:一列火车的长是180 m,如果以25 m/s的速度通过一座长度是1620 m的大桥,需要多长时间?在讲解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呈现大桥、火车、铁路的画面,启发学生进入一定的情境中,紧接着,一列火车飞速地驶过,当火车头到达桥头的时候和火车尾部刚刚脱离大桥的时候,指导学生注意观察采取不同颜色进行闪烁的大桥与火车的线段图,分析大桥的长度与火车经过大桥的距离长短,顿时能够使学生从已知的条件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教师可根据需要,为学生多次呈现火车通过大桥的情境,以增强学生的感知能力,加深对信息的认识与理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把学习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统一起来
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也离不开数学,小学生从数自己的手指头到学会一些简单的运算,都是在日常生活中加以总结而掌握的。因此,需要从小学生的日常生活角度考虑,使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比如,教师在指导学生比较数值大小的时候,对于“4”与“5”的大小,可以在学生前面拿出“5颗糖”与“4颗糖”,让学生选择,在学生选择5颗糖的时候,教师问学生为何选择5颗糖,这样就能够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切实感受到比较数值大小的概念。再如,教师在教授学生“100以内加减法”的时候,可以为学生设计下面的生活情景:小娟和妈妈去买东西,妈妈手里一共有100元钱。妈妈为小红看好了一双袜子15元,一双鞋子23元,一条裙子28元,一条裤子32元,那么她们一共需要花多少钱才能够买回这几样东西?妈妈手里的100元钱够不够用呢?这就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实,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大部分的数学知识是跟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师需要启发学生在学习中真正体会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进而增强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参考文献:
刘香.培养学习能力,增强学习效果: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初探[J].考试周刊,2009(42).
(作者单位 重庆市江津区四牌坊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