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渤海经济圈教培市场需求的高职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研究①

2013-04-29谢笑添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3年7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

谢笑添

摘 要:高职教育专业在类型上属于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环渤海经济圈驻地高职院校众多,伴随着地方经济的迅猛发展,应对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做出新的要求,以期对地方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环渤海经济圈 高职院校 教育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a)-0158-01

环渤海经济圈在地理位置上是指以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滨海经济带。在这个区域内高职高专院校共有227所,这些职业院校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然而,近年来由于生源逐渐减少,加之市场对于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高等职业教育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充满了危机与挑战,高职院校的教育专业亦不能独善其身。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稳步健康发展,必须加强高职英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1 高职院校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特征的具体分析

高职院校特有的职业属性决定了职业院校的定位在于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对于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讲,应突出“教育”这一职业属性特征,并作出相应的具体措施。

1.1 市场导向在教育的培养目标中起决定作用

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教育最为主要的特征是市场导向。因为高职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融入市场,为社会发展服务。由此做出的培养方案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要根据市场不同地域,不同时间的需求相一致,才能够得到市场的最终认可和欢迎。因此,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学的开发具有拓展空间的专业来。

1.2 注重学练并举的培养模式

以往的职业教学模式仍然沿袭普通高校的教学模式。其弊端在于过度的强调了学科知识的完整性与系统性,而对于实践操作比较忽视,这导致学生学成眼高手低,与实际严重脱节。因此,课上学习和课下实践联系应该并举,在合理安排课堂学习的同时,大力加强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很好的把所学直接转化为市场需求的生产力。

1.3 强化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在当前的职业教育体系里面,目前存在三种考察能力的观念。第一种就是任务能力观,其主要表现为对来自各方面的任务的一种驱动叠加。第二种是对整理能力观的一种考察,核心内容为个体的素质对工作能力起主导作用。以上两种能力观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提倡整合前两种观念的优点并舍去其不足,形成整合能力观。它的优势在于把学生的个体素质与其所从事的职业岗位邮寄的结合在一起,能够在学生的应变能力、创新及技术应用等多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

1.4 大力加强校企合作模式

大力发挥学校与一线企业之间的合作联系,抛弃以往单一的学校教学模式,在学校传授职业教育知识的同时,加强在一线对口单位的实习力度,使学生能够获取一线工作实际的工作经验并从中获益。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办学显示出灵活多样化,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够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和认可。

2 高职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一些不足

2.1 教师整体素养不均衡,“双师型”教师不足

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很多高职院校前身都是由师范类中专学校升格、转型发展而来。原有教师队伍基数较大,知识结构相对陈旧,教学手段也已老化,且学历层次已不能满足高职教育的需要。而新引进的教师主要毕业于各种高等院校。他们在知识层面上有着较好的理论基础,但是在企业实际经验方面明显不足,进行培训也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比例很小,且绝大多数双师教师的“双师证”含金量不高。

2.2 高职教育专业和市场需求没有完全对接

一些职业院校采用的是多方办学的模式,管理部门较多,在课程设置上又相对独立,这使一些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出现了严重重复。另外,一些高职院校应变能力较差,不能很好的和高速发展的社会需求形成良好的对接,在培养方案上与社会需求出现较大偏差,存在一定的脱节。各个管理部门都按自己所需设置培养方案,没有很好的和市场需求对接,社会化程度不高,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在质量上存在一定的欠缺。培养方案的不合理,也使一些专业的学生出现饱和的现象,将会导致影响学生的就业。

2.3 相对单一的知识技能无法满足市场发展需求

由于培养方案和社会需求衔接的不够紧密,加之在课堂上过于强调理论知识,使得学生的知识面不够宽厚,在技能上表现也比较单一,在科技日益发展和不断进步的今天,显得力不从心,缺乏应变能力。如果按这样的培养思路造就学生,将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大力发展校企合作模式,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创造出素质全面且能力广泛的全方位人才,以适应市场发展的不断需求。

3 解决高职教育专业人才培养问题的方法策略

3.1 在知识结构上打好基础

高职院校知识结构式衡量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据之一。知识由文化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知识及科技知识组成。高职教育专业学生如果能够学好以上三点知识,不仅能够满足当前日益发展的市场需求的需要,也能以此为基础,为适应将来知识更新和岗位变更打下基础。因此,对于教育专业学生来讲,对于本学科的理论知识的掌握是首要前提。同时,还要有良好的政治素养,要在现代信息技术知识、人际交往、专业技能实践等方面全面掌握。

3.2 在能力结构上做足文章

能力结构主要是指应用性的专业技能和实践技能,主要突出以实用为主。在获取知识的能力方面,发挥师生之间的互动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主动性,在课堂上搭建平等对话的平台,在课后能够主动的学习和探索。同时,加强学生对知识能力的运用。这是指运用在学校学习的知识能够很好的作用于社会实践中,使学校的学习能够和社会实践顺利对接。还要大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鼓励学生敢于对常规事物有所突破。这就要求学生能够张扬个性,对于课程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探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在职业素养、职业技能、职业道德等方面深化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能力。

3.3 在素质结构上深下功夫

做为教育专业的学生,未来从事的也是教学有关的事业,通过教学对他人形成影响,思想政治素质应该放在首位。另外,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因为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够在面对挫折时具备良好的承受能力,在今后的工作中磨练出奋发进取,不怕困难的精神,并将每一次失败作为新的挑战,不断的完善自身素质。

参考文献

[1] 蒋维佳.浅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J].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35-36.

[2] 张世林.我院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70-71.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