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语教学中动机激励缺失的影响及动机激励策略

2013-04-29王飞沈英莉马文静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3年7期
关键词:激励策略外语教学学习动机

王飞 沈英莉 马文静

摘 要:学习动机是一种认知和情感上被激发的状态,这种状态会引起一种有意识的行动决定,并带来智力或体力上的持续努力,从而实现先前制定的某个或多个目标。父母和教师的期望、奖惩是学习者情感激发的重要外部因素。外语学习中学习者倘若缺失了必要的激励,会导致教学过程的非情感化;恐惧心理的生成以及造成师生关系的僵化。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了适合外语教学的激励策略,通过对学习者进行扬惩结合激励、目标激励、即时激励、性格分类激励、情景互动激励、差异思考激励、师表激励等激励策略,激发学习者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促进学习者智力和体力上的持续努力,以实现学习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进而实现从传统教育模式向以自主学习为中心的教育模式的转变。

关键词:动机激励 学习动机 外语教学 激励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a)-0124-02

英国人本主义学者Marion Williams和Robert Burden(1997)在Psychology for Language Teachers一书中提出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其理论认为学习动机是一种认知和情感上被激发的状态,这种状态会引起一种有意识的行动决定,并带来智力或体力上的持续努力,从而实现先前制定的某个或多个目标。父母和教师的期望、奖惩是学习者情感激发的重要外部因素。学习者倘若缺失了必要的激励,很有可能丧失学习动机,放弃学习目标。其具体表现如下:

(1)教学的非情感化。

动机激励的缺失往往导致教学的非情感化。无动机激励的教学只注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掌握,而不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因而引起了很多学生的苦恼、恐惧和消极感受,导致学生消极学习以及自主学习动力缺失。

(2)恐惧心理的生成。

动机激励的缺失容易使学习者对外语学习产生恐惧。笔者发现约60%以上的学生患有外语学习恐惧症。这些学生一碰到外语考试就异常紧张,自信心和学习主动性不足,常用消极的方法来避免犯错误,整个学习是在一种压抑的心境下进行的。

(3)僵化的师生关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知识上占有绝对的优势。作为知识的拥有者、解释者教师被赋予了角色的绝对权威性。这种对教师角色的膨胀性认识,使得师生关系逐渐成为监督与被监督、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而且这种模式也将师生的终极目标束缚于知识学习的范围之内。

但由于外语学习的复杂性和动机的多向性使我们很难建立一套激发语言学习动机的模式。但是,笔者在实际教学中体会到,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利用现有的资源来寻求可行的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外语的动机,增强外语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实现从传统教学模式向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改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的激励策略如下:

(1)扬惩结合激励。

激励教育中常用的方法是赞扬和奖励。赞扬和奖励可以增强理想反应的可能性。但是,使用赞扬和奖励应该有明确的目的和标准。如果经常对一些难度较小的成功给予赞扬和奖励,赞扬和奖励的激励作用就会降低。适当提高赞扬和奖励的标准,将“小奖励”和“高赞扬”相结合可以极大地鼓励外语学习者。同样,惩罚也是一种激励。它是用来减少某一语言行为发生的可能性或倾向性的激励措施。但在外语教学中,笔者通过实践发现当采用较多的惩罚方式来抑制学生的不规范表达时,学生的逆反心理越容易产生,越容易丧失学习外语的积极性和信心。所以惩罚可以用,但要把握好尺度。因此,教师应合理地使用激励策略,多用奖励和表扬,慎用惩罚和批评。

(2)现场即时激励。

激励的时效性严重影响激励教育的成效。及时发现学生的需要和了解学生的行为,并及时地采取适当措施进行激励是非常重要的。外语教育的内容和特点决定了学习者不同于其他科目的特殊学习形式,为了掌握语言技巧,学生会通过大量的替换练习和情景会话进行模仿,所以经常会出现错误表达和不规范表达,教师应当准确把握激励时机,当出现值得鼓励的正确表达时,应及时采取正激励,使其表达得到肯定;当出现错误表达时,也一定要及时进行负激励,使其不规则表达迅速得到纠正。

(3)目标引导激励。

要实施开放式教学,要求教师在授课时,应该把理论和现实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要讲好课本知识,又要高屋建瓴,结合外语专业的发展趋势,科学预测未来几年外语专业的就业方向和就业形势,使学生由“让我学”到“我要学”。大学生自身的目标差异性也比较大,有的想毕业后找份好工作,有的希望继续深造。那么我们的任课教师就应该针对不同的群体,设置不同的目标,提出不同的要求,让学生对号入座,自由发展。

(4)性格分类激励。

语言学习最好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教师给予学生适度的激励措施,帮助学生发挥其性格中的长处,避免其弱点与不足,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笔者在实践中发现,在情景会话、场景再现等课堂环节中,性格开朗、擅于表达的学生更希望得到表现的机会;而性格内向、稳重内敛的学生在翻译实践环节中更能发挥其特长。所以,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环节,可以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特长,增强外语学习的自信心。

(5)情景互动激励。

创设情境是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手段。将学生置于一定的生活情境中,给予目标词汇以及句型,使学生有条件地进行情境会话练习,将死板的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相结合,激起学生的好奇和新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创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和谐画面。

(6)差异思考激励。

不少外语学习者,在深入学习之后,对外国文化、中外文化差异等方面有不理解、不适应的现象出现。若是外语教育者能够抓住学生的“不理解、不适应”,指导学生探索语言背后的文化差异,并进行说明和解释,则更能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好奇心,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7)师表激励。

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与教育效果中起着一种“媒介”作用。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向师性”的形成。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对学生的表率作用和关心关爱必然促进教育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要树立激励的教师形象,上课精神饱满,面带微笑,态度和蔼可亲,语言催人奋进。

另外,笔者认为激励策略在外语教学中的实践还要结合以下原则。

(1)互相尊重的原则。

现代教育应是“尊重的教育”,现代师生关系应是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在教育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与人格,要使学生有羞耻之心,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其自尊,只有自尊才能自重和自主,才能确立学生的主体性。

(2)平等民主的原则。

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是创造和谐课堂氛围的基础,是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条件。因此,教师不能总以一种高高在上,令学生敬畏三分的“尊容”出现在学生面前;而要把自己摆在学生平等的地位,以朋友谈心式语气带领学生解决问题。从而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良好氛围。

(3)幽默风趣的原则。

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语言。实践证明:风趣、生动的教学语言,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使枯燥、乏味、抑郁沉闷的高深气氛变得趣味盎然,这样学生才能主动参与、主动学习;才能做到学有兴趣,学有个性,学有创新。

(4)开放教学的原则。

为了有利于学生多向交流,促进参与,在外语课堂上学生座位的编排,不能局限于两人一桌,全体学生面向讲台的单一坐法,而应根据教学内容的变化,可采用四人或多人围坐,甚至坐成半圆弧形式,便于展开小组协作交流,打破拘束呆板的学习空间。

参考文献

[1] 杨翠萍,刘鸣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以任务教学为手段实施协作学习策略[J].外语界,2005(3):49-54.

[2] 高阳.从读者接受美学的角度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13(4):31-34.

[3] 谭立雅.构建主义学习观给英语教学的启示[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

[4] 李祖超.教育激励理论探讨[J].教育评论,2001(5):9-12.

猜你喜欢

激励策略外语教学学习动机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Less Is More”在大学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高职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励研究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激励策略探究
浅谈小学班主任德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
高校计算机应用教学中激励策略的运用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