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数学课中启发式教学法的应用

2013-04-29王俊彦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3年7期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法创造性思维课堂教学

王俊彦

摘 要:本文介绍了如何利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增强高等数学课堂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法 课堂教学 创造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a)-0097-01

启发式教学法就是教师通过引导、设疑、启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从而使学生努力去探求真理。它是各种具体教学方法的核心思想,受到高度重视。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就是引导”。毛泽东同志也提倡“采取启发式,废止注入式”。本文结合高等数学的教学实践谈谈采用启发式教学的几点具体做法。

1 联系实际,将数学知识直观化、生动化

数学,向来以抽象著称,教师要尽量化繁为简,把抽象、繁琐的理论直观化、简单化,并尽可能融于生活实例,这样不仅使数学更平易近人,而且提高了数学的趣味性,并可帮助学生理解相关概念,用数学的理论解释生活中的某些现象。比如上课时难免有学生闲聊,影响课堂教学秩序,老师有责任制止。但是以管理者自居的老师显然不受学生欢迎。于是我在黑板上显著位置处写道:“结论:聊天会使课堂产生间断点,一般属于第二类。”同学们看到后哄堂大笑,聊天的同学露出不好意思的表情,开始认真听课,同时非常好奇什么是间断点及其分类,课下一直思索并追问同学,解决了一个教学难点。

再如将函数的连续性由“两天没见能否认出朋友”引出;微分中值定理由几何图形观察得出结论;用微分方程知识解决了谋杀案判断作案时间的问题;在事件的独立性中进行了诸葛亮与臭皮匠团体的较量,憧憬了单身汉的梦想女郎;条件概率中加入了对任课班级学生的统计;连续型随机变量的理解难题由国民成年男子的体重来说明等等。

揭示数学美,寓美育于课堂教学中,可启发学生思考并发现更多的数学美,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比如,人人都喜欢的一种天然美—— 对称美,在高等数学中就随处可见。如定积分、二重积分、三重积分、曲线积分、曲面积分等都具有对称性。在前面内容(定积分、二重积分)的教学中揭示这种特性,学到后边学生自己就会研究三重积分具不具有对称性?曲线、曲面积分呢?

2 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数学的发展就是一个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解决”是数学教学以及数学学习最有特征性的过程。教师如能在某种程度上引导学生参与提出有价值的启发性问题,极易唤起他们主动探索的动机和热情,学生自然而然地会展开相应的思维活动。教师在讲课时,从提出问题开始,让学生首先明确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由此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例如,在讲导数概念前,可让学生思考:一个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如果知其位置函数,能否求得在每一时刻的瞬时速度?讲柯西中值定理时,观察完式子的特点后,问:是对两个函数分别用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再作比得来的结论吗?为什么?学生的答案由最初的“是,行”马上改变为“不行,不行”。因为他们思考后发现了问题:由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得到的两个与不一定相等。通过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内容的深度认识,而且启发学生要善于从不同的方向思考问题。

3 揭示思维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学始终应把培养能力、启发思维置于重要的地位。向学生提出问题不是目的,而是要教给学生如何分析问题。通过详尽的分析和符合逻辑的推理,可使学生犹如看到了发现真理的过程。让学生亲历知识发现的过程,重蹈人类思维发展中的那些关键性步子,去学习数学概念、命题和数学原理,会分清知识的“源”与“流”,在整个理论的动态生成过程中,学生会积极思考、模仿、实践,激发出创造潜能,从而更深刻地认识数学,理解数学。学生只有在数学发现的实践中才能学会思考、学会创造数学。

例如,在讲用罗尔定理证明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时,从所要证的结论往前推,即要证,即证是方程的根。前面已总结方程中出现导函数常为罗尔定理的结论,故设出上面方程左端求导之前的函数为辅助函数,则可以验证满足罗尔定理,从而得出结论。

4 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通过对具体特殊情形的归纳或相似关联因素的类比、联想,孕育出问题解决的合理猜想,是科学发现的首要一步,好多公式、结论都由猜想而来,像牛顿-莱布尼茨公式、高斯公式和斯托克斯公式等等。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想,培养学生对数学真理发现过程的不懈追求和创新精神,这对于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和发展具有极大的引导作用。

数学猜想,常常从简单的、直观的人手,根据数形对应关系或已有的知识,进行主观猜测或判断,或者将简单的结果进行延伸、扩充、推广等,从而得出一般性的结论。比如,从猜想到一般的()

。在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求解时,根据方程的特点,猜想它可能有型如的解,然后代入方程,确定出特征根,即得方程的解。

综上所述,启发式教学方法的目的在于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单单是传授有限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深刻地理解和牢固地掌握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真正授人以渔,帮助学生全面、可持续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奠宙,张萌南.新概念:用问题驱动数学[J].高等数学研究,2004,7(5).

[2] 郝玉芹.在高等数学教学中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1,3(4):522.

[3] 石鸿雁,苏晓明.充分发挥数学教学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方面的作用[J].教育成果研究,2004,9.

猜你喜欢

启发式教学法创造性思维课堂教学
高中生物有效性教学研究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启发式教学在“维医五官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高校声乐教学应用启发式教学法的分析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基于高中语文诗词欣赏教学下的创造性思维培养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