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安诗歌与汉乐府之比较

2013-04-29辛向琴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3年7期
关键词:汉乐府比较诗歌

辛向琴

摘 要:从建安诗歌与汉乐府来看,两者的精神风貌极为相似,这也不断激发建安文人对汉乐府的喜爱和亲切。然而,建安诗歌对汉乐府的熟谙,必然使得其对汉乐府的学习借鉴成为了可能。本文认真从内容广度和深度、表现方法及技巧、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来分析探讨了建安诗歌与汉乐府的比较及关系等。

关键词:诗歌 建安诗歌 汉乐府 比较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a)-0093-01

在我国文学发展进程中,建安时期为其中较为重要而繁荣的时期之一。建安时期的文学,主要代表为“三曹七子”,他们写了很多乐府诗。正是这些乐府诗的创作,体现了建安诗歌的最高成就与水平。但是,建安诗歌并不是机械地学习模仿汉乐府,而是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笔者认真从内容广度和深度、表现方法及技巧、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来分析探讨了建安诗歌与汉乐府的比较及关系等。

1 从内容广度和深度来比较

我们明显地看到,从内容广度和深度来比较,建安乐府在继承汉乐府刻画社会各种生活及现实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和丰富了社会生活方面的题材、内容及思想,相对汉乐府而言,其深度和广度都有所突破。而从汉乐府自身而言,则往往抓住某一社会生活的片断、细节以及现象等来进行创作。一般而言,建安诗歌通常在某一社会生活的片断、细节以及现象等方面,其所展现得较宽。即便是同一主题的题材,建安乐府都比汉乐府反映得更为深刻、更为丰富和更为具体。比如,建安诗歌中曹操的《蒿里行》和汉乐府的《战城南》,虽然这两首诗歌的主题都是反战方面的。但是,《战城南》首先从对乌鸦的劝告入手,进而寄托了悼念死亡士卒的思念。接着,作者使用了反问的方式,烘托出了对战死沙场的战士的思念、惋惜之情。由此可见,在《战城南》中,作者就是抓住了乌鸦吃战士死尸的特性,进而表达出对战死沙场者的哀悼、同情与思念,同时也体现出厌恶战争的思想感情。同《战城南》相比,建安诗歌中曹操的《蒿里行》,所反映的生活画面就更为广阔、更为生动和更为具体了。“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就向读者诸君描述了一幅多么凄惨、多么现实和多么生动的战乱场景。也把战争给人们所带来了深重灾难描绘得淋漓尽致。从创作视野来看,作者的从大处落笔,视野极为广阔,因而把诗歌写得了极为苍凉、深沉与形象。此外,从思想内容方面来看,建安乐府也比汉乐府挖掘得更深更广更有新意。如王粲的《从军行·从军征遐路》,就描绘了一个征夫在战争路上思家、思乡的情怀,讲述了战争风餐露宿的生活是多么的艰苦。但是,主人翁完全服从祖国统一的大局,体现了其令人钦佩的崇高思想与情操。也向读者展示了渴望祖国统一的理想与情感。总体上来看,汉乐府极为清新与刚健,而建安诗歌则为慷慨与悲壮。这是两种风格迥然不同,也体现出了两个不同时代的社会、生活及影响。同时,也体现了建安诗歌并不是简单、停留和模仿汉乐府,而是有所借鉴、发展与创新。

2 从表现方法及技巧来比较

从表现方法及技巧来比较,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无论是在文学样式的更新,还是在表现方法、技巧等方面,建安诗歌都要比汉乐府有所提高、发展及创新。

从文学样式方面来看,汉乐府几乎都是以五言为主,也有一些三言、四言或者七言等形式的。但是,比较成熟的七言诗在汉乐府里没有看到。而在建安诗歌中,如曹丕的《燕歌行》,就是最早定型的七言诗之一。而且《燕歌行》已彻底摆脱了张衡《四愁诗》的骚体式,进而成为了比较成熟的七言诗之一。由此可见,建安诗歌的这种式样的创新与定型,无疑成为了我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又一创举。

从表现方法及技巧方面来看,汉乐府往往偏重叙事,且善用比兴的艺术手法,语言质朴无华。而建安诗歌则在汉乐府的表现方法、技巧上进行了发展、想象及丰富,通过描写细腻的社会、生活及细节,且对仗工整,语言华美。可见,建安诗歌把汉乐府的内容美、形式美等有机地统一起来,达到了借鉴、提高、发展与创新的目的。一般而言,汉乐府是以叙事为主,通常采用白描的艺术手法来进行创作的。而建安诗歌则比较注意驾驭想象,让丰富的想象力来展现神奇的意境。如建安诗歌中曹操的《陌上桑》,不仅想象奇特,而且极为大胆,同时也具有比较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展现了一个纵横驰骋、无比宽阔的思想境界。这些思想和意境,在汉乐府中是极为少见的。再如曹植的《美女篇》,虽然为模仿汉乐府《陌上桑》进行创作的。但是,通过两者的深入对比,我们可以看出,曹植对诗歌艺术的表现、手法以及形式等方面,还是有所提高、发展和创新的。汉乐府的《陌上桑》把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有机结合起来,但主要还是通过侧面描写来衬托罗敷的美丽。这种写法比起平板、正面描写的手法要生动得多。而曹植在《美女篇》中,则把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有机结合的同时,也注意到人物动态和静态的变化,这样一来,人物形象就更为生动、更为形象和更为具体。如此描写,比起汉乐府的《陌上桑》来说,就显得更加细腻、更加工致和更加动人。在《美女篇》中,作者曹植在动中有静,在静中有动,不仅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了,而且从一盼一啸所体现出的美,实为作者曹植的创新之举。同时,在《美女篇》中,作者也不缺烘托之笔,采用了多种艺术表现手法,不仅比《陌上桑》更加精细,而且在表现手法、技巧等方面也有所继承、提高、发展和创新。此外,汉乐府在对仗上往往注重字多而不太注重工整,而相比而言,建安乐府的对仗就工整得多,这种形式的进步与发展,正是建安诗歌较汉乐府有所提高、发展和创新的具体体现。而建安乐府比起汉乐府来说,在词语运用上显得更为华美,对仗更为工整。这种形式上的美,就是建安诗歌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的产物,其内容自然充实与生动。总之,无论是刻画人物,还是渲染环境,也无论是情节曲折,还是复杂矛盾等,建安诗歌都表现出比汉乐府更为生动具体,可以说是我国诗歌史上前所未有的。

3 从对后世的影响来比较

从对后世的影响来比较,汉乐府作为我国古代文学史中乐府诗的主要代表。不仅继承了《诗经》现实主义精神的传统,而且也开启建安文学、新乐府运动等现实主义的文学创作之路。可见,在我国的古代文学史上,汉乐府一直都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在建安诗歌则主要体现在文学理论、创作实践等方面的影响和作用。其中,影响最大的当数建安风骨的魏晋风格,不仅给予了盛唐文学气象提供充足的养料,而且也对我国近代、现代的文学创作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及作用。

4 结语

从上述的比较分析中,我们看到,无论是在内容上、形式上,还是在表现方法上、技巧上,建安诗歌都比汉乐府有所改革、提高、发展与创新。这些发展与创新,进一步凸显了建安诗歌在我国诗歌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可以这样说,建安诗歌是我国诗歌海洋中光彩夺目的璀璨明珠之一。

参考文献

[1] 张蔓莉.略论汉赋对建安诗歌的影响[J].宜宾学院学报,2009(2):11-13.

[2] 刘慧晏.简论汉赋与先秦诗文之关系[J].东方论坛,2009(5):32-37.

猜你喜欢

汉乐府比较诗歌
诗歌不除外
素质教育背景下的美育文化熏陶
从音乐民歌看雅俗文化的融合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诗歌岛·八面来风
同曲异调共流芳
中日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比较
张爱玲的《金锁记》与居斯塔夫?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比较研究
托福听力指南:如何搞定“比较”和“递进”结构的讲座题
汉乐府与杜甫的平民化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