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不可失 失不再来
2013-04-29谢燕
摘 要:《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讲述的是东汉时期的一桩婚姻悲剧,很多人看后都唏嘘不已。所谓的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指的是故事里的焦仲卿失去了挽回自己婚姻的机会,不再拥有昔日美好的家庭。到最后,悲剧的升值让人们更加清楚和明白封建社会的丑恶与迂腐。
关键词:机不可失 孔雀东南飞 悲剧 婚姻
从文中看来,焦仲卿其实拥有多次机会可以挽救自己的婚姻和家庭,但封建礼教和恋母情结以及自身的纠结和矛盾让他一次又一次的错失机会。这就是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如果他能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错误,并且理智的处理好家庭矛盾,就不会发生这样的悲剧了。
一、悲剧产生的原因
(一)婆媳矛盾 婆媳矛盾是所有家庭都会面临的情况,中国的婆媳矛盾从古就有。分析《孔雀东南飞》中的婆媳矛盾,要从焦仲卿的母亲开始,焦母是一个非常要强和严厉的女性,她独自将一对儿女抚养长大,其中的辛酸和苦楚自然无人知晓。后来,儿子在官府里做了一名小吏,这在当时看来,已经算是培养出一个非常有出息的儿子了。她的要强和严厉也表现在了家庭生活中,当她看见别人家里的女孩子织布织的比儿媳妇刘兰芝多,便立刻表现出自己的不满,而兰芝又是大家闺秀,在嫁过来之前从来没干过这么多的活,当然觉得不解或是难以承受。
(二)封建思想和礼教 在古代,婚姻大部分是包办的,这种形式体现了中国传统思想中的门当户对。焦母认为隔壁的女子无论是家世,还是样貌,都比兰芝更配得上自己的儿子,所以焦母逼着儿子娶别家的女儿,而焦仲卿性格软弱,经不起母亲再三哭闹,终于勉强答应了。但他背着母亲却向兰芝许诺:“不久当归回,还比相迎娶”,在兰芝被婆婆派遣回家的那段时间,其兄几次劝阻兰芝改嫁,甚至是“逼”嫁,这些行为,无疑都促进了兰芝、焦仲卿二人悲剧命运的发生。
(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刘兰芝在焦仲卿家纵使干活不多,纵使不够贤惠,但这些都構不成她最终被派遣的原因,究其根本还在于刘兰芝无子。在我国古代,女子膝下无子是最大的过错。虽然焦母只字不提生儿育女之事,却为一些家庭小事找个借口就将刘兰芝派遣了,这也体现了我国古代封建思想对妇女的一种束缚。
(四)恋母情结和恋子情节 焦仲卿没有父亲,从小由母亲抚养长大,母亲的辛酸都被他看在眼里,所以自然对母亲言听计从。而母亲特别疼爱儿子,让儿子成长在一个金丝笼里,养成了缺乏主见、没有进取精神的性别。焦仲卿甚至非常害怕失去母亲,在成长中一直窥测着母亲的脸色,压抑着自己的想法,导致他没有母亲的发话,就不能行动,所以他才不敢去接回刘兰芝。确切地说,恋母情结让他变成了一个懦弱、胆小的书生。
同样,焦母也有一定的恋子情节,她守寡多年,和儿子女儿相依为命,生怕别人来抢走她的儿子。无法容忍刘兰芝和儿子的亲近程度超过了自己和儿子的感情,儿子是自己辛苦养大的,怎么和外人的感情比和自己的感情还好,焦母甚至有种儿子被夺走的感觉。儿子和儿媳越是恩爱,她便越是失落。刘兰芝的贤惠和勤劳仍然无法弥补她的不满情绪,当这种情绪越涨越高时,便引起了婆媳矛盾。
二、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一)第一次机会的丧失 刘兰芝在焦家受到不满的待遇之后,立刻返家告知其父母。焦仲卿在明白其妻所受的委屈后,也没有对妻子和母亲好言相劝,甚至是冲动地向其母表达了不满之意,这在当时看来,简直是天大的不孝。这种行为彻彻底底地激怒了焦母,导致原本并不严重的婆媳矛盾升级成为家庭矛盾,焦母觉得儿子与儿媳根本没有把她放在眼里。因此,焦母与兰芝之间的矛盾更加不可调和了。试想一下,如果焦仲卿能不那么冲动去顶撞母亲,或者对母亲或者妻子各说几句好话,也许矛盾就不会升级了。
(二)第二次机会的丧失 兰芝被婆婆赶回家之后,事情仍有转机,但焦仲卿这次仍然没有抓住机会,而是眼看它溜走了。妻子被婆婆赶走,作为丈夫,应该及时的处理好这些事情,早日说服母亲,并且接回妻子,但焦仲卿性格里的软弱和优柔寡断注定他会再次失去机会。焦仲卿安慰妻子说,“不久当归回,还比相迎娶”,并发誓在兰芝离家之后绝对不会再娶,尽管焦仲卿信誓旦旦地拍着胸脯保证,但事后仍然没有把这桩家庭矛盾放在心上,而是急着去处理自己官府里的事情了。过了很多天,焦仲卿仍然没有去刘家把妻子接回来,这也惹怒了刘家,于是出现了刘兄逼嫁的事。兰芝在娘家待了大概十天左右的时候,县令、太守等身份不低的人纷纷上门来提亲,刘兄逼着其妹改嫁,兰芝认为自己再也等不到丈夫来接自己回家了,于是答应了。
在妻子被母亲赶走的那段日子,焦仲卿没有去处理家庭矛盾,而是把精力和时间全放在了处理官府的事情上面,并且连家也没有回。其实他是在寻求一时的解脱,希望自己不要被家庭琐事所纠缠,但这种逃避是不起作用的,它没有给焦仲卿的家庭矛盾带来转机,反而让事情陷入僵局。
(三)第三次机会的丧失 在刘兰芝被婆婆赶走的时候,焦仲卿没有把妻子专程送回家,更没有向岳父岳母赔礼道歉,这引起了刘家人的极度不满,刘家人此时已经失望之极,所以刘兰芝的哥哥才提出让刘兰芝改嫁。焦仲卿本身做事不周、不懂礼数,这使他失去了挽救婚姻的最后机会。而在这个时候,焦母也在逼着儿子休妻,她对儿子说:“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实际上,秦罗敷是官宦女子,家世比焦仲卿好多了,焦母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在女方的帮助下,升官发财,想利用这桩婚姻为儿子升迁创造机会,可惜焦母的如意算盘打错了。在儿子丧失第三次机会之后,悲剧上升,刘兰芝和焦仲卿纷纷殉情而死。
三、从艺术角度来赏析《孔雀东南飞》
(一)人物性格鲜明、刻画到位 在《孔雀东南飞》中,作者通过不同的对话来表现不同的人物个性,刘兰芝在和丈夫、婆婆、父母说话的时候,都表现出不同的特点。焦母对刘兰芝百般刁难,刘兰芝说了句:“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体现出刘兰芝作为大家闺秀的气度和风范,不卑不亢,从容面对。当她和丈夫分离时,她说出“君当做磐石,妾当做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这话体现她对于感情的执著和专一,也体现了一个女子对于爱情的忠贞和不悔,令多少后人唏嘘不已。
焦仲卿的对话同样体现了他的性格特点,他曾经对母亲说:“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这句话体现了他对妻子深厚的感情,但后来妻子被母亲遣走,焦仲卿又体现出了自身的软弱和无能。死之前,焦仲卿说:“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这话最终体现了焦仲卿对于爱情的执著,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为爱情最终走向叛逆之路的坚忠男子。
焦母的形象也是非常鲜明的,从她和儿子、儿媳的无数对话中可以看出,焦母是一个蛮横无理、保守落后的封建人物代表。而刘兰芝哥哥同样也是这样的一个代表,他们势力、封建、迂腐、专制,是刘兰芝和焦仲卿悲剧命运的推手。在最后两人自杀的时候,作者还运用了环境渲染的表现手法,用恶劣的环境来衬托两人悲伤的心情。
(二)浪漫主义色彩 《孔雀东南飞》虽然是悲剧,却不乏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比如开头的“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用孔雀的比喻手法来表现刘兰芝和焦仲卿两人的缱绻、眷恋之情,弥漫着浓浓的浪漫色彩,让人阅读时浮想联翩。在后来将两人合葬时,用松柏和梧桐覆盖在他们的墓地里,用鸳鸯来比喻两个人,表现出他们的爱情终于得到了永恒。这首作品体现出了鲜明的爱恨观,也表达了当时的人们对摆脱封建思想、追求幸福生活的一种向往。
四、总结与体会
两个美好的生命就这样被摧毁了,体现出旧社会封建家长制的迂腐与丑恶,也显示出了古时候束缚妇女的旧章法。人们在对焦仲卿、刘兰芝的爱情唏嘘不已时,难免会思考,焦仲卿是如何失去这三次机会的,是封建机制的阻挠,还是自身性格的怯懦?所谓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焦仲卿最终还是失去自己的婚姻和家庭。一次又一次的错过机会,甚至使事情发展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最后悲剧升级,让人扼腕痛惜。
参考文献:
[1] 张晓宸.恋母情结在中西方文本中的体现——读《儿子与情人》与《孔雀东南飞》[J].北方文学(下),2012(11).
[2] 李桂萍.由《孔雀东南飞》谈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
[3] 胡懿.《孔雀东南飞》刘兰芝为焦母所恶原因新探[J].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12(9).
[4] 王金根.论人才“孔雀东南飞”的精华价值[J].公共行政与人力资源,2012(5).
[5] 张金慧.试析《孔雀东南飞》的悲剧根源[J].作家,2010(20).
[6] 李文斌.《孔雀东南飞》的结构主义叙事学读解和文化语境分析[J].长城,2010(12).
作 者:谢燕,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编 辑:康慧 E-mail:kanghuixx@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