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宋代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征
2013-04-29许频频
许频频
摘要:宋代的中国山水画是我国传统山水画发展的高峰,宋朝文人、士大夫文化相互渗透,画家们深入生活,或旷游大自然,或深居山林,在山水画创作中融入自己对大自然的感悟。宋代的中国山水画是渐趋世俗生活的,并且形成了符合宋朝“民族本色”的中国画风格。这个时期的山水画,其表现技巧、表现形式以及它的意境都上升到了一个顶峰时期,对元、明、清后世的中国山水画发展起到了推进的作用。
关键词:宋代;中国山水画;理学;意境
一、前言
宋太祖推翻了唐末五代的战乱纷争后,他开始偃武修文,革新图治,谋求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宫廷美术在当时发展到了一个全盛的历史时期,画院的设备齐全,名画家辈出,名作层出不穷。宋代的绘画以中国山水画为最佳,水墨格法得到空前的发展,各种绘画技法成熟了,讲究笔墨韵味的点、皴、擦、染等技法就在这时横空出世。宋代山水画的造景重理性、重造化,审美特色由原来的政教、宗教精神逐渐转向了人文精神,并且在这个时候把我国传统的山水画技法和意境推向高峰。
二、宋代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征
宋代的中国山水画比五代后发展得更加迅速,并走向成熟期,此时的名家辈出,风格呈现出多样性。宋代的中国山水画强调师法自然,多数是写实的风格。画家们进入大自然,游览名山大川,反复观察和体会景色中的意境。宋代的中国山水画,其表现的题材上以访友论道、寻幽游乐为主,画家们在山水中寄寓了自己的情感,或者表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与生活品味。北宋初的中国山水画,成就最高的是李成和范宽。北宋中后期,翟院深、许道宁、郭熙等人都受到李成作画风格的影响,同时出现了以赵令穰为代表的富有诗情的小景山水,米芾父子创造的米点山水,王希孟、赵伯驹等人的青绿山水。
中国山水画中的“皴法”起初是源于模仿而发明的,而北宋时期的诸画家对“皴法”有所创造,其中以北宋山水画坛的“三家山水”成就最大。“三家山水”以李成、范宽、董源为代表,当时李成的中国山水画是“当朝第一”。李成根据齐鲁地域山貌的特点创立了“卷云皴”;范宽则以直笔短线刻画关陕高山巨石之风貌而创立了“雨点皴”;董源创立了更适宜表现江南山质的“披麻皴”。
三、宋代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
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范畴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由“意”和“境”一起构成的、相互融合的一体,是物与人、人与自然、情与景的统一。“意”是画家的主观创意,“境”是对生活物象的客观反映。中国山水画是通过物象传达作画家思想感情的,并让观者从中得到美的享受和思想启发。
意境的美学范畴在中国山水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是中国的国画家融入自身的审美理想以及审美情趣,画家采用一定的艺术手法创造出了一种精神境界,意境美是“虚”与“实”、“形”与“神”、“动”与“静”、“有”与“无”的和谐统一。中国山水画中的意境是通过思、景、笔、墨、气、韵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同时在“意与象”、“情与景”的之外体现出了诗意美、空灵美和外象美。
宋代的山水画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山水画具有具体而真实的空间想象,既要求神似,又要有意境。意境可以说是山水画的灵魂,优美的意境往往是情景交融的,是山水画家通过描绘景物、表达思想所形成的艺术境界。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程,是一段不断发展和创新的历史。宋代的中国山水画家既继承前人的经验,又结合自己的感悟,创造出了新的意境。宋代的中国山水画注意画中人物的参与意识,让欣赏者在品味山水的同时,去体会画中优美的意境。
四、宋代理学对山水画的影响
理学是宋朝王权在寻找稳固政治过程中的产物,并最终发展成了中国思想史上重要的经典文化。理学探索人精神的价值取向,在自然山水观的理性认识上不是形而下的。宋代中国画的画家在观察自然万物中,能感悟大自然山与水的走向,感悟大山、白云、流水、山泉、树木等大自然景物的变化,造化于心,自然而然就会有一种对生命状态的真实感。
因此,宋代的中国山水画家具有一种对自然山水的原创精神。“外师造化”是宋代中国山水画家体悟大自然最直接有效的方法。画家从自然山水中写出性灵,写出风格,以此来建构新的中国山水画。畫家在关怀山水的自然形态中,其自然精神的价值取向从“物理”的层面引伸到精神的层面,从而达到了客体自然再现到主体精神表现的统一。画家在描绘大自然的山水中,山水画是可视可读的,是形而下的实在之物,其气息、气韵是形而上的,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
宋代山水画家在作画上重理法,这和理学上重理是一致的。理学家重视“格物致理”、“观物察己” 、“穷理尽性”,强调要对自然山水画进行深入观察与研究,从而提高物象表现的真实性(形)与深刻性(神),这是山水画家创造自然景观中进行了体验并探本求源的原因。在探索人的心智精神的表现上和技法的原创状态中,宋代山水画家也比前人有所开拓。例如从宋代山水画大师范宽的《溪山引旅图》、李唐的《万壑松风图》、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等经典名作中,我们可以看出宋代中国山水画精神理念的可贵之处,它的思辩性不是艺术家感受自然景观,而是处处以物度理,以理度性,乃至以景度情。像宋代山水画家这样把时代文化意义上理学的人文价值取向,用于体察自然物象的精神实体中的艺术创作,在中国山水画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五、结语
宋代的中国山水画重理法、重写实、重质趣、重人文精神,是当时的文人、士大夫参与绘画的结果。宋代文人的意趣,是中国山水画渗透意境的成因。由于文人、士大夫的参与,宋代的中国山水画发展被推倒了历史的高峰期,并深刻启发着后世中国山水画的创作方法和理念。
【参考文献】
[1]张海生.试论五代宋初北方山水画的特点[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0(20)
[2]杨新林.意境——山水画的灵魂[J].才智,2008(10)
[3]权锦鸿.心与自然的对话——浅谈山水写生的通神[J].美术观察,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