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探讨
2013-04-29郭艳君
摘 要:教师在一堂新课开头所说的几句话或做出的一种行为,能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这就是课堂导入。新颖别致的导入容易获得好的效果,但也不是导入越新颖越好,主要还是要有利于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集中到课文中去。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课堂导入 艺术性
教师走进课堂,看上去日复一日面对的是同一批学生,但在这些熟悉的面孔背后,每一天又是不同的。比如,有的学生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学习准备,有的学生在猜老师这堂课会带来什么新东西,有的却还沉浸在课间某项有趣的活动中。这时候,教师就需要用一种言行来收束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产生兴趣,就像一部大戏开演之前都要用一段序曲来安定观众情绪,让他们的目光聚焦到舞台中心一样。这就是课堂导入的任务。
一些有经验的教师会用心设计课堂导入,例如钱梦龙老师,在备课时会花十五分钟专门想一想怎么开头。钱梦龙老师的课好——包括开头精彩,笔者认为,主要因素不是聪明,而是在教学上花了心思。试想,如果用心的准备,哪怕一个月只解决一篇课文导入,那么十年下来,所有的语文篇目不就都有精彩的导入了吗?
新颖别致的导入容易获得好的效果,但也不是导入越新颖越好,主要还是要有利于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集中到课文中去,不能本末倒置。
如案例:《守财奴》教学活动的导入环节
(上课前先展示巴尔扎克肖像至屏幕上)
师:同学们知道世界上的四大吝啬鬼分别是谁吗?(同学们热烈议论,互相交流)
师:在世界文学作品中,共创作出了四大吝啬鬼形象,分别是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法国剧作家莫里哀喜剧《悭吝人》中的阿巴贡、俄国小说家果戈理《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法国小说家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其中描写最传神,刻画最深刻的是葛朗台。那么他到底有多么吝啬呢?下面我们就通过学习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形象来体会下。
师:我们欣赏一篇文学作品,最重要的是读后的第一印象和体验,这是深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的基础。同学们在阅读一篇文章后,文章中肯定会有些描写、有些段落、有些细节很传神生动,令人印象深刻。现在请同学们谈下读完这篇课文后,有哪些段落和描写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并说明理由。(同学们仔细回味,体会,约2分钟)
生1:我认为葛朗台虚伪的本性通过葛朗台归还女儿的梳妆匣这一环节的描写,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生2:课文中描写葛朗台临死前看见法器的神态变化,深深刻画出了葛朗台视金如命的守财奴性格。
生3:课文中对葛朗台抢夺女儿梳妆匣的描写最简练、传神,文中用了“手臂一摆”“使劲一推”这两个短语,逼真描绘出葛朗台贪婪、自私、无情的守财奴本性。
生4:我认为课文中对葛朗台死前每天都要看看他的金子的描写,刻画出了他对金子的强烈占有欲和嗜金如命的性格特点。
师:听了同学的读后感想,我很高兴,可以感觉到同学们确实深入到课文中去了,并且读出了自己的感受,形成了自己的认识,我认为大家已经具备了进一步欣赏文章的基础了,阅读的更高层次就是鉴赏,它要求我们通过阅读文学作品,能更深刻地理解它,鉴别它,欣赏分析它,并形成自己的深层评价和认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文学鉴赏。
本次课堂教学的导入分为四个部分:首先是课前插入作者肖像;第二部分是通过介绍文学史上的四大吝啬鬼形象,自然引导出本节课所要讲授的最典型吝啬鬼形象之一——葛朗台;第三部分是教师引导同学们互相探讨交流读后感,加深对课文内容及其艺术价值的体味;第四部分是在前面讨论的基础上,水到渠成地指出本课的学习目标和任务——在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去鉴赏文学作品,并能收获独特的体验和认识。
本节课导入的四个步骤,应该说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相联紧密,层层推进,从而能够顺利地展开课文的学习。
首先来看看笔者在导入上的轻重处理。这四个小活动,笔者处理得最轻的是看巴尔扎克肖像,处理得最细的是交流印象最深的片断或细节。学生看不看巴尔扎克像并不影响这篇课文的学习,但是,巴尔扎克作为一代文豪,马克思曾评价他为“历史的书记官”,罗丹的巴尔扎克头像雕塑也举世闻名,学生能对这一伟大的文学家有一点感性的了解也是有价值的,看照片是绝大多数学生喜欢的,基本不用教师引导或者强调。所以,笔者上课前投影巴尔扎克照片可以有效地利用时间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本节课重点展开的活动是学生交流印象深的片断或细节,因为阅读小说这样的文学作品,感受是很重要的,笔者在学生交流之前就强调了这一点,此其一;其二是后面的小说鉴赏这一目标首先集中在一些细节的语言描写上,所以这一交流活动不只是引发学生的兴趣,更重要的是为下面的鉴赏打下基础。
再看课文导入活动环环相扣这一特点。从看巴尔扎克照片、了解四大吝啬鬼到交流印象深刻的片断细节、出示学习目标,这些活动显然是从了解文本之外的相关知识开始,逐步深入到交流文本内容、鉴赏文本的深度学习,学生对《守财奴》的学习也就在这几个环节中逐步深入了。
如果将这一导入活动与这节课的其它活动联系起来看,可以发现,本节课的教学首尾呼应,犹如一篇结构严谨的文章。这节课的结束活动是笔者说:“最后,请大家注视屏幕(投影巴尔扎克肖像),让我们向他表示深深的敬意。”学生肃静。课后细细品味这样的场景,笔者不禁会感叹教学的艺术之美。
(郭艳君 山东省菏泽市第三中学 27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