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固始方言中的“的”字词缀

2013-04-29霍小立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3年8期
关键词:词缀后缀音节

摘 要:本文以固始往流话为考察对象,主要介绍该方言点“的”用作词缀的情况,并对其出现原因作一些初步探索,以补充现代汉语对“的”的研究。在往流话中,“的”主要是作为指物名词后缀和人名后缀,多是发挥节律上的作用。

关键词:“的”字词缀 名词后缀 人名后缀 节律

《中国语言地图集》将固始方言划为中原官话信蚌片。从地理上讲,当属于江淮官话。所以固始方言和河南其他方言差别比较明显。现代汉语中,对“的”的研究已经相当透彻,“的”不仅可以作为结构助词,语气词,还能构成名词性短语等。而对它作为词缀,却讨论较少。本文主要介绍固始往流话中“的”用作词缀的情况,以作补充。

现代汉语里,“的”作词缀是在状态形容词AA式和ABB式后面考察的。而在固始方言中,“的”作词缀的范围不仅仅于此。这里“的”字主要有两种轻读音[d?]和[di],按照“的”字所构成词语的用途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一、作为名词后缀

在不同名词后缀的位置上,“的”有不同的细微意味,本文将这种情况大致分为四类,并作了一些简单的说明:

①小鸡的、小鸭的、小鹅的、黄木虫的(萤火虫)、小狗的、小鱼的、肩膀的、肚脐的、心口的、树杈的、灯泡的、手套的、皮筋的、帽头的、马蜂的、街痞的、半吊的

②车的、院的、屋的、桌的、蚊的、蝇的、饺的、燕的、豁的、箱的、褂的、枣的、袄的、板的、桌的、凳的

③好的、坏的、生的、熟的、玩的、吃的、胖的、瘦的、锤的、铲的、骗的、聋的、活的、死的

④胰的、样的、个的、本的、口的、片的、机的、头的、心的、面的、妈的、老爷的、小姨的、小舅的、大姨的、大舅 的、老婆的

①类加“的”与否,多数不影响整个词的表达,但是在日常使用中,用“的”的普遍。常见的小动物名称后面用“的”,常含有说话者轻松、喜爱的情绪。更多的则是基本看不出感情色彩,起着协调音节的作用,如“树杈的”一词,若用固始方言来说为[su]51[ts>a]31[d?],的字轻读,使整个语流有了平稳着陆最低点,更加流畅,有始有终。若直接读[su]51[ts>a]31,便戛然而止,让说这种方言的人怎么都觉得不舒服。换一个角度来说,这也可以看作是汉语词汇的韵律规则使然,古代汉语以单音节为主,而双音节化是现代汉语的发展趋势,韵律调节是这一现象产生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方面,试想如果双音节词不能满足人们日常交际便捷性的话,那么再多加一个音节使其稳定性更好或是更容易在口语中分辨,那么三音节词的出现也不足为怪了。古代诗歌中,早期是以偶句为多的,发展到后来的近体诗,则基本都是五七言句,偶句易变,奇句更具有稳定性。推而广之,双音节词易变,加之以三音节,便更具稳定性,符合语言的发展规律。

②类中“的”字主要是为了凑足音节,但又不可少,整个词语的意义只从“的”前的部分便可意会。在古代汉语中,这些词多是单说的,如“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无可奈何花落去,是曾相识燕归来”“军师破衣破袄,也是团头照管”“押送衣袄五十万领,就来军前催并进兵”“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刘勰在《文心雕龙》里也说“偶语易安,奇字难适”,可见汉语词汇的双音节化不仅仅是区别同音词和认识的深入,节律的制约作用也不可忽视。

③类“的”字不仅有协调音节的作用,而且谓词性语素后面的“的”字,具有改变词性的作用。此小类中的“的”有的读作[d?],如“胖的”“瘦的”“聋的”“骗的”“锤的”。有的读[di],如“好的”“坏的”“生的”“熟的”“吃的”。这里前者与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词缀“子”相当,若用“子”替换,词义并无改变。而后者则不能替换,其多相当于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的“的”字短语特殊形式,由于使用频率之高、范围之广,而逐渐固化为词,而且是读[di]的。笔者认为之所以出现这种读音的变化,不仅是语音发展的趋简性起了重要作用,或许语音的类推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这个方言点中,跟现代汉语普通话相对应的得字补语中的“得”字,在该方言中就读[di],如“今个天好[di]很”“吃[di]真多,跟个猪样”“你们几个比比看谁跑[di]快”“瞧你跑[di]”等等。可以说,这些谓词性语素构成名词时,其后的部分仍读[di],这样既减少了人们交流的负担,同时又增大词语的意义联想空间,使词语所蕴含的内容更加丰富。

朱德熙的《说“的”》将“的”分为三种:“的1”是副词性语法单位的后附成分,“的2”是形容词性语法单位的后附成分,而“的3”可以说是名词性语法单位的后附成分。尽管许多学者对这一做法颇多微词,朱德熙则坚持自己的观点,并且不断的完善这一分析,将由谓词性成分构成的“的”字结构一分为二,一种像“吃的、生的”那样,可以独立使用,而且表示一种事物,是表示“转指”的;还有一种像“开车的(技术)”那样,不能独立用来表示事物,只能表示动作,用来修饰名词,也就是所谓的表示“自指”。③类中读[di]的那一部分“的”字结构就属于朱德熙先生所谓的表示“转指”的一类,这类结构可以作为独立的词使用,表示一种事物,在句中充当各种成分。如“吃的,我都喜欢”“我想买点吃的”“带点吃的东西吧,要不路上会饿”。由于这一用法的广泛,其转指的意义逐渐被大众接受,成为常用词汇流通于日常的交际。

④类有双音节的,也有单音节的。这里,“的”的意义很模糊,但若去掉“的”字,整个词的意思就会改变。整个词的意义跟“的”前的构成成分之间的语义联系较曲折,不易直接推知,这就使得“的”和其前面的成分的结合更加紧密,词义的整合程度比较高,词化程度较深。

二、作为名字的后缀

“的”字除了作名词的后缀外,还可以作人名的后缀。固始方言中,人的乳名后面常加“的”字,并不表示什么意义,以口语为多见。书面语则多是以普通话书面语为主,除非是那些为了表现地方方言特色的作品。似乎“的”字主要是为了使人们称呼的小辈或平辈人时,更加的容易,朗朗上口。无论乳名是单音节的还是双音节的,基本上都会在后面加上一个轻声“的”音。如“刚的”“黑的”“芳的”“平的”“乐的”“龙的”“涛的”“大毛的”“老娃的”“艳红的”“洪林的”等等。

“的”字是现代汉语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也是各种虚词中研究最为彻底的。固始方言中,“的”用法很多,这里我们只是就“‘的作为词缀”这一现象,作具体的探讨。叶祖贵在《固始方言研究》中根据语音,将固始方言分为西北区、东南区和西南区。他是以东南区为研究对象的,书中详细介绍了以“子”为词缀的现象,并举了大量的例子。这些以“子”为词缀的词,在本文所调查的方言点,即固始方言的西北区,基本上是用“的”作为后缀。就是说本文的分类中,除了③类中部分表示转指的“的”字结构之外,其他若放在东南区,应是被读作后缀“子”来处理的。这里笔者猜测,“的”是“子”的弱化,这也符合语音的演变规律,在满足交际的情况下,最大简化语音,使交际成本降低。

参考文献:

[1]李如龙.汉语方言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石定栩.“的”和“的”字结构[J].当代语言,2008,(4).

[3]董秀芳.动词性并列式复合词的历时发展特点与词化程度的等级[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0,(1).

[4]朱德熙.说“的”[J].中国语文,1961,(12).

[5]叶祖贵.固始方言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霍小立 江苏南京大学文学院 210000)

猜你喜欢

词缀后缀音节
从网络语“X精”看“精”的类词缀化
拼拼 读读 写写
释西夏语词缀wji2
藏文音节字的频次统计
河北霸州方言后缀“乎”的研究
TalKaholic话痨
说“迪烈子”——关于辽金元时期族名后缀问题
一种基于后缀排序快速实现Burrows-Wheeler变换的方法
试析否定词缀在汉维语中的不同表现
木管乐器“音节练习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