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生活化的小学数学课堂

2013-04-29陈惠江

新课程·小学 2013年8期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内容

陈惠江

摘 要:小学数学教师必须紧靠学生的生活经验,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组织教学,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鼓励引导学生把所学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问题。从教学内容、课堂组织方式、学习方式等方面来阐述构建生活化的数学课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提高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内容;组织方式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数学教学素材的选用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活动经验。这些素材应当在反映数学本质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现实,以利于他们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知识与方法的过程。”同时又指出:“在整个数学教育的过程中都应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这些都要求教师必须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组织教学,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鼓励引导学生把所学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问题。下面我联系教学实际,从三个方面来阐述怎样构建生活化的数学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与运用能力。

一、课堂教学内容生活化

数学教育家弗兰登塔尔认为:“对小学生来说,小学数学知识并不是‘新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旧知识,在他们的生活中已经有许多数学知识的体验,每一个学生都从他们的现实数学世界出发与教材内容发生交互作用,建构他们自己的数学知识和能力。”这说明在小学数学中,从生活实际出发,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能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实际教学中找准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的“切合点”,可以把深奥的算理变得形象具体、生动有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与学的活动中来。例如,“乘数是两位数乘法”:笔算98×31教学时,估计到学生对计算往往没有足够的耐心,认为数学计算是枯燥无味的,就创设了这样的一个情境:小强的爸爸是一位超市营业员,他每天的工资是98元,一月份有31天,这个月小强的爸爸能领到多少钱?请你先猜猜小强的爸爸这个月的工资有多少,再帮小强的爸爸算一算。学生很愉快地接受这个任务,非常主动地运用不同的估算策略进行猜测,并且应用已有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想出很多的计算方法,经过小组讨论汇报,有以下几种:98×30+98×1 31×90+31×8 31×100-31×2等等,展示出算法策略的多样化,这时我引导学生理解98×1+98×30这个算式的实际生活含义,一月份有31天,先算1天的工资有98元,再算30天工资有2940元;学生理解了这个含义,马上进入98×31笔算学习,学生都能领会98×31的竖式计算要先算1乘98得98,在积的第一行写上98(一天的工资),再用十位上的3,也就是30乘98得294个十写在第二行(30天的工资),然后再把它们相加起来(30天的工资加上1天的工资就是31天的工资)。这样学生很快就能够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轻松地学会了这种计算方法。在一些有条件的学校,适时使用一些多媒体课件可以使抽象乏味的教学内容变为听得着、看得见的活生生的生活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课堂组织方式生活化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宽松、和谐、民主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敏捷,兴趣盎然地主动参与学习。传统的课堂活动,缺乏民主,老师一言堂,学生被动参与教学活动,这样的课堂氛围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因此,必须转变教育观念,真正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我在教学中从三个方面进行尝试,收到较好的效果。(1)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如,一年级新生刚学习1、2、3等数字时,让学生大胆去想象1像什么、2像什么、3像什么……并大胆说出来,学生有的说1像铅笔,有的说1像木棍,2像小鸭,有的说像美丽的天鹅,这样的课堂宽松、愉悦,真正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学得快,而且营造了民主的课堂氛围,锻炼了学生的胆量,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敢于想象。(2)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敢于提出不同的思路和解题策略。在做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练习时,我巡视全班练习发现十位上没有退位,就在黑板上写下两个算式:32-7=35,32-7=25并说:“同一个算式,在我们同学中为什么会得出这样不同的结果?它们都对?都错?还是一个对一个错?”以一连串的追问激化他们的认知冲突,让小组间展开讨论,辨别上述两种计算结果的正误,对的要说出算理,错的要找出原因,课堂顿时活跃起来。在小组汇报时我发现,32-7= 的多种算法,在学生的讨论中一一展示出来,出现32-7=35的错误原因,也都寻找出来。(3)尝试成功教育。用表扬和鼓励贯穿整个课堂,使学生时时处处尝到成功的快乐,心情舒畅、愉悦地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课堂上,学生答对一个问题,做对一道计算,想出一个独特的解题思路以及差生一个小小的进步等等,老师不但给予口头表扬,而且还带去红花、糖果、进步卡等精巧的礼品赠送给同学们。进行成功教育,是学生在人格方面得到尊重和满足,对学习充满兴趣,对未来充满希望。

三、课堂学习方式生活化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等也是人们生活中的主要活动。因此,我们称之为学习方式的生活化。在课堂中大量使用教具、学具,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做”数学。教具、学具力求是生活中的用品,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学一年级《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这节课例1:“23减2得多少?23减7呢?”的教学,我重点安排了动手实践操作,探究新知这个环节,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儿童思维的形象性是一对矛盾,解决这对矛盾的有效手段之一是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自主探索,同学间合作交流,共同探究新知。课前给每位学生各准备一袋学具,课堂上让学生在教学23-7时动手操作,从23根小棒中去掉7根,还剩下几根,操作与整理算理互相渗透,互相结合,这样能收到以下效果:(1)学生可以边动手操作边动脑思考,零散的三根不够拿,怎么办呢?(2)操作的过程是一个开放的过程,有多种摆法,可以单独摆,也可以同桌同学合作摆,这样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刺激學生思考的积极性。(3)切身体验把数学问题转化为实际问题来解决的策略和实际问题提炼为数学模型的过程。不够拿时拆掉一捆与三根合在一起是13根,13根去掉7根得6根,也就是个位上3不够减7,向十位上借一个10,合在一起是13,13减7得6。学生很快就能理解算理。(4)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每一种摆法,就是学生个人的创见。通过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能与他人合作交流,取得最佳方案。

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来构建生活化的数学课堂,可以改变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堂,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体会到学习数学的趣味性与价值,实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猜你喜欢

生活化教学内容
初中写作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生活化练笔为小学生写作插上翅膀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线性代数课程学—研—用教学内容及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