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访随想
2013-04-29胡必荣
胡必荣
暑假里,我对我所在村的学生进行了走访。访后心情很复杂,有喜有忧:农村孩子,受着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家长素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让我真正感受到他们的个性与思想及学习态度跟家庭有很大关系。每走访一家,我都认真地倾听着,仔细地做着笔记,以期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力求努力做到点什么。听着家长的一言一语,感觉肩上的担子又重了。
具体来说,本次家访我想了好多……
一、“问题学生”着实让人堪忧
小楚是我班上唯一一个没有寄宿的学生。因为他家离学校比较远,又因家境贫寒,没有电话,对于他,我清楚,班上学生了解,全校教师心里也有一本账,他是我们班最突出的“困难”学生:不仅家庭困难,在学习上也很困难,用农村方言说:有点痴,属于典型的“问题”学生。但他有一个优点:从不缺课,无论刮风下雨,还是下雪天。不知什么原因,本学期里,他有好几天没来上学。所以我决定先去他家访访。到了小楚家后,映入眼帘的是一栋破难不堪的石木结构的土屋,进到其中,屋里烟熏火燎,没有一样像样的家具,连坐的凳子都没有,我不知该站在哪里才不会妨碍到他们的生活,我和他家长都很尴尬地站着、望着,不知所措,相互僵持了一会,还是小楚爸赶忙掏出一块稍微干净点的布将凳子擦了一遍,请我们坐下。我一边和他们进行一些简单的交流,也悄悄地环顾着他们的居住环境,慢慢地我觉得可以理解我们的学生了,难怪他们对外界的生活是如此的不熟悉。
二、留守孩子,谁来担责
家庭对孩子身体的发育、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品德的陶冶、个性的形成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我所在的学校属于农村寄宿制的村级学校,学生家离校远,交通不便,学生的年龄层次差距大,别说言语交流,就连电话沟通都很困难,这也为教师平时的走访工作带来了极大不便。有的由七十多岁的爷爷奶奶带着,有的是年迈的外公外婆带着。记得在一个学生家里走访时,他爸爸他妈妈都几年没回来过了,有时连电话都不打一个,在家里又不听话,希望学校管一下,打都行,他们没意见。看似挺普通的话,道出了留守孩子监护人的心酸,也凸显了教师的无奈:对于留守孩子,谁都担不起这个责。
三、家访之路,有待延续
在家访中,虽然受尽了酷暑的煎熬、路途的劳累,但农村家长与学生的真诚与体贴令我感动。教师进入学生家庭之后,第一句话就是對教师的感谢之情,而且还非得要招呼教师一顿,且不管吃好吃坏(本来这是学校规定不允许的,但有时还真无法拒绝,纯农村风俗),他们说教师的家访活动,他们太需要了,他们也想与教师见面,但苦于忙农活,没时间,希望这样的活动能继续下去,因为经常与教师交谈,可以增进师生、家长之间的沟通。
总之,家访让我受益匪浅。新学期开始了,我心情好沉重:面对学生一张张稚嫩可爱的面孔,我觉得身上的担子更重了,我能做些什么?但我深知:家访是一门学问,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我将虚心请教,在“三尺门外”,尽心尽职,善待每一个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