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细节,成就美丽课堂

2013-04-29徐伟

新课程·小学 2013年8期
关键词:石榴花小喇叭细节

徐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情感活动过程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不过,学生的积极情感活动并不是可以自发而深刻地进行的,必须经过有效的点拨与引领才能得以充分开启。教学中,只有积极发挥教育机智,抓住文本的细节之处,以情感引领情感,才能促使学生形成最佳情绪状态,情不自禁地走入文本,和文本进行心灵的碰撞、情感的交流,进而促进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在美的享受中产生智慧的火花,在和谐的师生共学中提升语文素养。

一、巧设细节,理解重点词语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使与亲。意思是说,作者在写文章时,头脑中是有着一定的情境或画面的,学生在阅读文章时首先得进入作者描述的这个情境或画面中,这样才能真切地感受到作者要表达的内容,把文章读懂。但是,由于学生的年龄、心理、阅历等影响,有时学生一下子难以进入文本。这时,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巧设一些细节作为铺垫,引领理解重点词语,激起学生与文本的情感共鸣。

二、关注细节,激起情感高潮

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活动中,限于学习水平、生活阅历,往往容易停留在感受、感知的层面上,感受混沌而肤浅。此时教师可以在学生的感受与顿悟之间,巧妙地运用搭桥性的细节,促使感知转化为深刻的感悟。

如,教《石榴》一课时,因为学生的认知水平决定了绝大多数学生只能感受到这石榴花和小喇叭的形似,而对于用小喇叭吹奏起来的热闹感觉来体现石榴花的旺盛,学生难以体会。但是这样的感悟并非无法建构,教师就得寻找到学生的最佳发展区——火红,因为小学生总是形象思维大于抽象思维,于是通过一读课文聚焦词语,二读古诗激发想象,三谈画面有情朗读,四看图片创设情境,带领着学生即可感受到小喇叭和石榴花的神似。

三、巧用细节,感悟文本“形式”

语文教学不能停留在只带领学生弄明白文章内容,即只弄明白文章写了什么,而忽视文章的形式,忽视文章怎么写的。语文教学应当由重“内容”转变为重“形式”,关键是要让学生通过学习,培养起关注课文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如何使语言用得精确妥帖的兴趣,并使这种兴趣逐渐成为习惯,从而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这样才算真正的语文课。

如,张祖庆老师执教《和时间赛跑》这一课时,他多处抓住细节,让学生体会林清玄散文的特点:轻轻浅浅有点玄。如,在学习文章重点段第四自然段时,张老师在学生朗读感悟的基础上,让学生找出这段中有哪个字出现了六次?当学生找到“了”时,张老师就马上告诉学生:“同学们,不要小看这些文字。它们看起来平平淡淡,但如果没有了这些字,这段话的魅力就没有了,林清玄散文的奥妙都藏在这个字里。不相信你读读看。”这时通过多媒体显示对比的两段文字。师生对比读书后让学生谈体会,最后告诉学生同样的意思,不同的表达方式,所表达的情感也不同。就这样,张老师带学生在平淡中品出了味道,从细节处明白了文本的“形式”。

四、捕捉细节,关注学生成长

倾听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学会倾听也是我们教师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在细节处更是如此,只有学会倾听才会去发现更多精彩的细节。它具体体现在尊重学生的思考,观察学生的发言上。然而上课时,我们总是会担心学生做出什么出乎意料的回答,甚至提出意想不到的问题,如果出现,要么搪塞过去,要么直接避而不谈。在课堂上一心只惦记着对时间的把握,惦记着下一个环节的内容,惦记着自己的下一个过渡词,惦记着学生的发言是否符合课前的预设,惦记着教学目标能否最终达成,根本没有把注意力放在倾听和观察学生上。这样的课表面上看似完美,但由于缺乏精彩的细节,还是让人感到一丝遗憾。教师若是能敏锐地发现学生身上显露出来的细节,静静地倾听,耐心地扣问,深入地挖掘,用细节张扬学生的个性,这样教学就会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使学生品尝被肯定的甜蜜。

其實,课堂中的教学细节很多,我们不必也不可能什么都去解决,只需抓住“关键性细节”去突破、生成。失败的细节给人以启迪,成功的细节给人以借鉴,我们要记录、交流教学细节,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建立“细节优势”,铺就专业成长之路。我们要注入理论,搭建平台,构建团队,协力攻关,突破“细节难点”,共享教学智慧。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有效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需要我们从关注细节开始,让课堂变得更加美丽。

猜你喜欢

石榴花小喇叭细节
小兔毛毛 小喇叭
石榴花儿开
吹起小喇叭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牵牛花,小喇叭
细节取胜
石榴花
石榴花开
石榴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