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
2013-04-29任丽芳
任丽芳
摘要:创新教育要求教师在继承教育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树立创新意识,探求创新学习的方法和途径,做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学生能力的培养者。教师首先应改变原有的教学观念,大胆创新;其次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灵活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勇于创新;同时要改进教学手段,积极创新。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大胆创新;勇于创新;积极创新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8-095-1一、问题的提出
“创新之父”J·A熊彼德曾于1912年提出创新论。他认为“新的或重新组合的或再次发现的知识被引入”为创新。按照这个理论,所谓创新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再次发现的探索能力、“重组知识”的综合能力、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和激发他们的创造能力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它要求教师在继承教育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树立创新意识,探求创新学习的方法和途径,做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学生能力的培养者。面对新形势的要求,数学教学需要创新教育为其注入新的活力。数学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阵地。因此,如何把创新教育巧妙、有机地渗透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并为数学课堂教学服务,使其充满新的生机与活力是本文着力研究的问题。
二、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深入创新教育
(一)改变教学观念,大胆创新
传统的课堂教学就是“传道、授业、解惑。”课堂上教师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习惯将学生的思维活动纳入自己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轨道之中,而无暇顾及学生是否深度的参与了课堂教学,是否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了学习,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创新教育要求教师突破传统的接受性学习方式,采用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多动脑、多疑、多发现,要让学生完成从“学答”到“学问”的转变。作为教学改革的研究者和实践者的教师首先应改变原有的教学观念,才能引导学生去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尊重和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教学中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给学生思考和交流的机会,允许学生表达自己的理解,给学生足够的思维时间和空间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不仅较好地掌握了数学知识,还形成了一定的数学能力。
(二)改进教学方法,勇于创新
创新教育要求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灵活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问题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没有好的问题设计,就没有好的教学。问题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巴尔扎克曾说过:“问题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不妨采用问题教学法。以问题为重点,让所有的学习活动都围绕问题这个核心展开。优秀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注重启发诱导学生,使之明晓事理。引导学生而不是牵着学生走,鼓励学生而不强迫学生走,启发学生而不代替学生达成结论。如:苏科版八年级“中心对称图形(一)”中有这样的一道习题:“如图1,在四边形ABCD中,AD∥BC,对角线AC的垂直平分线与边AD,BC分别相交于点E,F,四边形AFCE是菱形吗?为什么?
学生:∵EF垂直平分AC,∴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可知AE=EC,AF=FC,∴四边形AFCE是菱形。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甲只证明了该四边形的两组邻边分别相等,与菱形的判别方法之一:“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并不吻合。因此,在听完学生的回答后,教师举出反例(如图2)加以说明,并引导学生关注已知条件之一:四边形AFCE的对角线互相垂直,所以要证明四边形AFCE是菱形,只需证明四边形AFCE是平行四边形,而要证明四边形AFCE是平行四边形,由于它的一组对边AE∥FC,所以只需证明AE=FC,而要证明AE=FC,只需证明这两条线段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即可。通过这样的启发,学生很快给出了完整的解题过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启发诱导学生去掌握知识的生成过程,积极调动学生思维的参与,发展学生的创造技能。
(三)改进教学手段,积极创新
在数学教学中融入创新教育,要求教师能采用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在活动中更好地理解知识、接受知识和应用知识。新教材中很多内容可以通过观看数学教学课件来直观感受。如:八年级“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利用几何画板,可以把多个反比例函数图像在计算机上显示出来,使学生不再局限于自己尝试的几个比较特殊的反比例函数(如y=6x和y=-6x),从而能更直观地发现反比例函数的特征。教师应把计算机、多媒体、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应用到位,为学生提供探索复杂问题、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机会,从而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拓宽学生的学习领域,发展学生的个性与创新精神。
三、让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成为习惯
初中生的思维正处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的阶段,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认识的具体现象之间存在着矛盾,因此,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这一年龄段的特点,抓住数学学科特点,不断鼓励、引导学生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创新精神,形成创新思维,真正做到“教是为了不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