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
2013-04-29张军
张军
摘 要:依据新课标提出的“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充分认识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要依据语言表达规律和学生语言学习规律,构建一个基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教学体系,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言运用中,发展言语能力,提高语文素养。举例说明针对低中年级学生特点,简单分析教师该如何训练学生,培养其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调控能力
纵观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长期以来,我们一线教师从一年级开始,就把重点都放在了培养学生阅读分析能力和对课文的理解上,忽视了语言的积累和运用。而绝大部分时间里,学生似乎理解了内容,却并不代表真的理解并会应用,其实只是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中回答了教師的问题而已,而理解也只是存在于浅表的、字面的。对于文字真正表达的意义,学生只是把作品存在于课堂上和记忆中,多年后化为云烟。由此看来,其实很多教师对作品也可能并不理解或者是理解偏差,导致周而复始,学生的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逐渐减退。
理解是学会语言文字运用的基础,语文中的理解不仅仅指理解思想内容,还包括理解怎样运用语文。我认为,教学中通过培养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既能培养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又能培养其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是对语言文字运用的一个促进。“低年级在理解词句中培养准确地遣词造句的能力;中年级在整合信息中,培养分析、概括能力;高年级在进行评价中,培养个性化理解能力,培养富于个性活力地运用母语评论的积极的语用能力。”这样便能使学生逐步掌握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从而达到我们学习语文的目的。
看看当今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现状,可以说仍然有很多欠缺。例如,在生活中,可以看到很多学生在同伴交往中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可是一旦到了课堂上,就没有条理、抓不住中心、用词欠妥,考试和作文中,别字泛滥,成语误用,写作文病句连篇、标点修辞乱用,并且经常用到很多网络用语,这基本反映出了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还有很多欠缺。这和我们的日常教学分不开,所以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
下面我就来粗略地谈谈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一、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表达和运用的欲望
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能够激发学生表达和说的欲望,能够化低效为高效,特别是中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兴趣就成为延长注意力的有效手段。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教师抑扬顿挫的朗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提问以及学生的参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兴奋点,从而达到激发学生表达和运用的欲望,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去表达自己的看法。教师切不可为了完成任务而打断学生的滔滔不绝、也不能武断地让学生停止述说进行下一项工作。当学生的兴趣浓烈时,也正是他愿意主动接受知识、愿意积极学习应用的时候,高高举起的小手、闪闪发亮的眼睛和红红的小脸都是教师成功调动积极性的表现,此时应当很好地调控学生的情绪,不能信马由缰,让学生的兴奋牵着鼻子走,而是应该巧妙地把训练与兴趣结合,达到训练的目的。这就要考验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是否有效,否则课堂就成了游乐场,无法收拾。这需要教师学会赏识学生,拥有孩子般的童真,还要有调控课堂的能力。
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并且真诚地表扬学生,能够给学生以无穷的动力。而恶意的中伤和批评则会挫伤一个学生表达和说的欲望。孩子和我们成人拥有不一样的天空、不一样的思维方式和观察角度。只有拥有一颗孩子般的童心,把自己变成一个小孩子,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很多问题都没有标准答案,学生的很多回答虽然有很多和你预设的不一样,但是他们的回答非常富有创造性,值得表扬和肯定。用一种孩子的语言去和孩子沟通,用一种孩子的语言去倾听学生的回答。
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灵活的应变能力,还要具有贴近学生生活的丰富经验。如,二年级学生在上《称赞》这篇课文时,一个学生表扬小獾做的小椅子太给力了!他的回答引来听课教师的一片笑声,当学生正准备洋洋自得的坐下时,上课的教师脸色未变,不满意地评价:“以后少用网络语言,会学坏的!”这个孩子焉着头坐下来,剩下的时间他不再兴奋地发言,也不再注意力集中了,其他的学生生怕再惹老师不高兴,怯怯的不敢发言。下课了,教师和学生心里都有了遗憾。由此可见,教师不是高高在上的圣主,教师要与时俱进,应该时刻和学生贴近,感受他们的生活,体验他们的情感,巧妙地引导学生体会、掌握、运用语言文字,这样才有能力把控学生的精神世界,否则,课堂只能是冷漠和距离,谈不上生动活泼,更谈不上语言文字的训练。
二、充分利用课堂,设置课堂情境,增加语文课堂的实践活动
语文课文为教学提供了进行语言实践活动的具体情境。虽然阅读也是语文实践活动,但是语文实践活动又不仅仅是阅读,应该借助内容和课文情境设计各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说一说、写一写。这样的实践活动对学生掌握语文工具来说,十分重要。但是目前感受到的就是每节课教师会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懂得了什么?”这样的问题千篇一律,学生只要依葫芦画瓢,专属课文中的问题答案便是了,没有实际的意义。我觉得可以依据课文中的某一点展开想象,与人物对话,与文中的某一词对话,便可以把语言文字的训练落实到位。如,刚刚教过三年级下册《亡羊补牢》一课,理解“亡”不仅有死亡的意思,还有丢失的意思。在本文题目中可以先理解为“丢失”,有学生提出:“文中的羊最后就是被狼吃了,就是死了啊!”是的羊最后的结局是死了,《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是讲人因为过失丢失了羊,重点是讲人的过错造成的后果,而羊最后的命运也逃脱不了死亡,学生从中学到不同的语境如何理解使用“亡”。“牢”也同样,课文中选羊圈的意思,后来也有把羊圈修补结实了,补牢固了的意思,不同的语境、古今词义的不同使用方法学生会体会得更深一些。
所以,教师在课堂上的任务就是有效地组织全体学生参与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种形式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去。语言实践活动不应该仅仅只成为课堂的一种点缀,课堂也不应该是教师展现自己教学技能的舞台,而是应该真真切切地做到引导学生。
当然,要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教师首先自己要在课前充分备好课,仔细研读教材,广泛收集资料,以学生的听、读能力为基础,培养学生的说、写能力。听、说、读、写能力是四种相辅相成的能力,低年级听懂、读好是理解的基础,更是今后学生说和写的基础。只有会听、会读,才会理解文本,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说和写的操作。朗读能力的指导,能够为学生的理解和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打好基础。当然,朗读的指导并不是夸张的表演,让学生投入个人情感读,才能让语言的体会更深入,理解更到位,说出真诚,写出真情,让听、说、读、写能力相辅相成地提高。
综上所述,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课堂是主要阵地,它关系到学生的写作能力以及各方面的发展,只有教师的引导训练到位,学生才能在生活中举一反三,活学活用,而不至于死板教条亦或者是课堂、生活两张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