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改不许舍本逐末
2013-04-29刘文庆
刘文庆
舍本逐末,顾名思义就是指做事不从根本上入手,而在枝节上用功夫。学习也好,工作也罢,如果本末倒置了,就势必影响到效果。可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却恰恰出现了舍本逐末的现象。
一、注重了资源开发,却远离了语文教材
一位教师教学《猫》时,远离了教材文本,课前让学生到图书室、阅览室、新华书店、上网搜集关于猫的资料,上课后让学生大量地展示猫的图片,全面介绍猫的形态特点、生理特征、生活习性、猫的进化史、猫与人类的故事等等。一节课就围绕学生搜集的材料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总结汇报,个别补充说明。如果抛开教材去挖掘就会舍本逐末、得不偿失了。
二、突出了自主阅读,忽视了阅读方法的改善
新课标要求“要优化阅读教学,即阅读教学的全过程都要运用高效的阅读方法,诱发、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在实际阅读教学中,有的教师却把握不好这一点。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再見了,亲人》一课时,只是单一地要求学生默读、小声读、分组读、开火车读课文,尔后再向学生提问,“本文故事发生在何时·何地·说明了什么?”这位教师的教学方法可谓是单一、机械、肤浅的,没有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是被动的。
如果能以阅读方法指导为主线,把重点集中在审题的方法和归纳要点的方法上,课堂教学气氛和效果将会是另一番情景。
三、重视了教学对话,就轻视了教学讲解
新课改要求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与学生进行对话,使语文教学成为教师、学生、文本三者相互对话的过程,成为师生相互交流、共同发展、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语文教学要通过创设情境,选择话题,构建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促进师生、生生、师本、生本实现对话。
四、突出了感悟,忽视了语文训练
在语文教学中,感悟与训练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依存,相辅相成的。只有遵循这一规律,摆正训练与感悟的关系,才能获得课堂教学的高效益。而现阶段的语文课堂却很难见到语言训练的踪影。如,有的课堂教学中,重点词语不引导学生理解、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不组织学生品味、赏析,精巧的表达方法,不引领学生体悟练习。只要一见到片段文字就一律地读和悟,其实,为什么要读,读到什么程度?为什么要悟?怎样悟?教师随意机械地布置,学生也只能机械而盲目地读和悟。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全面实施语文课改既要继承以往教学的优良传统,又要引进先进理念,实现教学创新,且不可舍本逐末而本末倒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