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语用意识” 打造“语用课堂”

2013-04-29郁蓉

新课程·小学 2013年8期
关键词:语言文字

郁蓉

摘 要: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必须定位在“语用”上。强化“语用”意识,打造“语用型”语文课堂,让文本言语得以“增值”,让言语技能得到提升,是语文教学的本原旨归。

关键词:语言文字;言语活动;语用意識

语文不管怎样学,到最后是要来考察一个人的语文素养的,语言应用能力是一个不容忽视、不可或缺的重要指标。所以,我们认为,语文教学的“本然”,其实就是言语应用,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必须定位在“语用”上,这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出路。因此,强化“语用”意识,打造“语用型”语文课堂,让文本言语得以“增值”,让言语技能得到提升,是语文教学的本原旨归。

一、释义语用——语言文字的准确运用

所谓语用,是指人们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使用语言进行交际,表达特定意义,并产生相应交际效果的活动。当然,我们这里所研究的“语用”,并不是真正语言学意义上的“语用”,而是学生学习语文后的“语用”,即能在一定的语境中正确、合理、妥帖地进行表达,并将已学过的字、词、句、篇等内容,根据语境的需要加以规范、恰当、个性地运用。主要包括词汇、书面语、口语、篇章结构、文章体裁等方面的内容。这就是我们所主张的“语用型”教学的价值取向与学术追求,它基于教学对象是小学生、小学是语言学习的基础阶段这一现实状况而确定的。

二、剖析语用——指向言语的核心运动

1.“语用型”教学的价值指向于言语活动

语文即言语,语文课就是言语课,已成共识。“语用型”教学就是以指向于言语活动而非语言活动为价值取向的,这样的一种定性,是厘清了“语言”与“言语”之区别,回归语文教学本原的必然选择。

语言是一种静态的知识体系,言语则是一个动态的实践过程。例如,“今天是星期天”这个句子,语言的意义是“说话人说这句话的当天是一个星期中的第一天”,但在语言运用中,又有不同含义。如果一对夫妇,丈夫潜心事业,不知休息,妻子说:“哎,今天是星期天。”这是含蓄的提醒:今天该休息休息啦,放松一下啦。如果是一个小女孩对爸爸说这句话,可能意义又不一样,是提醒爸爸:你前天答应星期天带我去公园玩,今天该去了。提醒爸爸实现诺言。这是因语言使用者不同带来的意义差异。所以,当一个普通的句子呈现在语文课本中的时候,作为教师,应该敏锐地捕捉到它背后的含义,即引导学生进行品词析句的能力。

因此,我们打造“语用型”课堂,实际是在教学中对传统的语言分析、语言赏读甚至语言研究的路子改变与重建,它以语言运用为学习语言的起点与终点,让学生在学习语言运用中运用语言,从而形成言语能力。

2.“语用型”教学的基本策略是让学生“亲历”和“历练”

“语用型”教学的实践应当突出两个环节:(1)感受的实践,即借助文本,通过感悟、欣赏言语现象,感受语言使用的精妙和特点。如,《三亚落日》一文,让学生反复吟诵文中出现的精妙词句,感受落日作为大红灯笼时的绚丽,作为顽皮孩子时的活跃和跳水员时的优雅。(2)旨在将所感受的言语现象转化为语用的实践,即教师创设具体的语用情境,迁移从文本感受到的言语现象,提高言语表达能力。这一过程,必须强调“两历”:一是亲历,二是历练。

“亲历”表现为:(1)强调身体性参与。全面调动多重感官,综合训练听说读写。(2)重视直接经验。学生从文本或生活中获得了言语经验,能够直接作用于言语实践,使直接经验不断丰富、发展、升华,从而实现知识与能力的统一。

所谓“历练”,就是学生参与言语实践的过程不是一次两次,而是反复地练。因为语用是一种驾驭语言的技能,凡属技能都需反复历练,多写才能笔顺,勤练方可文畅。所以,语文能力的提高,必须以一定数量的语言材料积累和反复多次的语言实践为基础。

3.“语用型”教学融“工具性”与“人文性”于一体

“语用型”远远不是以往的为语言而语言的纯技术性的语言训练,而是融工具性与人文性于一体的“言”“意”互转、“言”“意”融合的过程。这是由文本特点与教学目标所决定的。也就是说,我们应当把关注的重点由言语的内容转移到言语的形式上,由说什么转移到怎么说上面。如,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烟台的海》一文,以往的描写景物顺序不外乎春夏秋冬,为何此文的季节转换是冬春夏秋?带领学生反复揣摩,哦,原来是烟台的地理位置特殊,北面临海,冬季景色奇特壮丽,这样描写有强调的功能。再比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一课,其中有这样一段:(熙凤)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初读此语段,觉得熙凤是个喜欢怜爱、关心体贴黛玉的人,可细细一琢磨,一个讨好贾母、投机取巧、虚情假意的伪君子形象就跃然纸上。哪有连珠炮似的发问?分明是说给贾母听的。这些例子都说明,一个言语形式有两层内容,一层是显性的,还有一层内容就是为自己所创造的内容,是形式本身所具有的本体价值,称之为隐性的内容。隐性的内容正是文本或作者人文精神渗透之所在,结晶之所在。这就告诉我们,“语用型”教学虽然是以训练学生言语能力为重点,但并不是摒弃人文,将工具与人文割裂开去,而是在说、写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将学生的思想认识、情感态度融入言语表达过程中,从而达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猜你喜欢

语言文字
关于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
语言文字运用专项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吴玉章中国语言文字研究所简介
语言文字规范 中华通韵(征求意见稿)
国家关于民族语言文字的基本政策是什么?
如何让学生感悟中国语言文字
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