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启动思维的金钥匙——现代信息技术

2013-04-29朱凤玲刘志国

新课程·小学 2013年8期
关键词:折痕对折圆心

朱凤玲 刘志国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要求教师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注重实效。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了教和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下面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第一课时为实例,略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面的有效运用。

【课例片段】

知识点:认识圆心和直径。

教师:小组比赛:用圆规画出一个圆,并用剪刀剪出自己画的圆,在剪圆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圆。

学生:分组操作。

教师:各小组相互合作,把圆形纸片对折,对折后使两部分完全重合,打开再按不同的方向再对折……

学生:各小组相互交流后,汇报自己的发现。

学生:发现同圆内有无数条折痕,这些折痕都相交于圆规针尖固定的哪一点。

(课件动态演示)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现,引导学生认识圆心,通常用字母O表示,而把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

(课件动态演示)

学生:在想象中预设,在操作中验证,同一个圆的直径可能有多少条?操作后,再在小组内相互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操作,量出自己画的圆的直径的长度是多少?再在小组内进行比较,在观察和比较中探索发现。

学生:动手测量这些直径的长度,在操作中验证自己的设想可能是正确的,接着教师运用课件动态展示,证明学生的设想是正确的。让不同学生说出自己圆的直径的长度,从而揭示出同圆的直径长度都相等。

课件:出示古代学者墨子说过:“圆——中同长也。”

【课例评析】

一、化有限为无限,展现规律

怎样引导学生认识圆的直径,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应该先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过程中——折一折自己的圆,在反复的折叠过程中,学生不由自主地发现这样的折痕可能折不完。学生汇报时能够说出自己的折痕有十条、二十条、三十条……此时教师可以用课件动态地进行演示,无论是什么样的圆,像这样的折痕是折不完的。把学生发现的有限的数量转变为无限的数量,不仅能够证明优秀学生的发现,还能够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对问题进行理解:同一个圆的直径有无数条。这一规律的提示就水到渠成了。

二、化抽象为形象,训练思维

怎样引导学生认识“圆心”的教学,传统的方法是先学习画圆的方法,然后明确地告诉学生,圆规针尖确定的哪一点就是圆的圆心。这样的教学方法过于呆板和单一,缺乏思维训练的力度和思考的深度。没有反映出圆心的性质,更没有让学生完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应该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现同一圆的直径都交于一点,这一点就是这个圆的圆心。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由于操作方法的不妥,学生所学的所有直径不一定全部交于一点,但是教师可以课件解决问题,用课件动态展示一個圆可画出无数条直径,学生会发现,这些直径全交于一点,这样学生会自然而然地理解圆的圆心及圆心的性质。

猜你喜欢

折痕对折圆心
二次曲线的一个类似圆心的性质
《纺织品织物折痕回复角的测定》正式发布
对折十次
以圆周上一点为圆心作圆的图的性质及应用
平移、对折和旋转,一网打尽
折痕
“买一送一”不等于“打对折”
双舱船
实验帮我发现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