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交流·口述
2013-04-29张锋
张锋
新课标提出:“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基于这一基本理念,我在教学《介绍一种物品》时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课前准备
课前,我布置学生选择好自己喜欢的物品,并通过观察、访问、阅读说明书、上网查找资料等方式,尽可能多地了解这种物品的有关资料,积累习作素材。
设计思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喜欢的物品,他才有兴趣去了解,才有兴趣将这种物品用自己的语言介绍出来。
二、课堂实施
1.引入
师:同学们,老师来介绍一种动物,看你们能不能猜出来。它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两只耳朵就像两把大扇子经常扇动着。它是什么?
生(踊跃举手,师指名回答):大象。
接下来我用小黑板出示一段文字“地球上最大的动物是蓝鲸。它长约33米,重约170吨,刚出生时比一头成年象还要重,在出生后的前七个月里,它每天要喝400升母乳。它喷出的垂直水柱可高达12米,就像公园里的喷泉一样。”要求学生读一读,找出文中用到的说明方法。学生回答好后,我拿出一个魔方,引导学生观察,了解到它是由6种颜色的27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再指名学生用一两句话来介绍这个魔方。
设计思路:好的课堂引入意味着一节课成功了一半。猜动物就是为了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迅速投入到这节课的学习中来。而介绍魔方是为了帮助学生克服畏难的情绪,了解到介绍一种物品其实是不难的。
2.审题
学生阅读习作提示,了解到习作的内容可以是蔬菜、水果,也可以是玩具、文具或电器,然后我再引导学生明确应从哪些方面进行介绍,如,蔬菜、水果应重点介绍它的形状、颜色、味道等;玩具、文具或电器应重点介绍它的形状、构造、用途、用法等。同时提醒学生要注意有顺序地介绍,要恰当地用上说明方法。
设计思路:明确习作内容及要求是首先要解决的任务,然后教师再加以点拨,帮助学生打开思路,这样学生才知道要写什么,从何写起。
3.交流
首先,我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想介绍什么物品,介绍它的哪些方面,再选一个方面进行具体介绍。
然后,我让几位学生上台介绍,其他学生认真听,听完后说说他(她)哪些地方介绍得好,哪些地方介绍得不好。上台的几位学生有的介绍桃子,有的介绍西瓜,有的介绍扇子……听的学生都很认真地听,听后都积极发言,课堂气氛很活跃。
最后,我让学生把要介绍的物品的有关内容先构思完整,再同桌互相讲一讲,互相提意见。
设计思路:为什么大多数学生都觉得作文难写呢?主要原因就是学生的思维还较狭窄,不知道要写什么,要怎样写。设计这个环节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学生通过交流就能够清楚要介绍自己喜欢的这种物品的哪些方面,选择同种物品的學生还能互相学习。如果他能够口头上把这种物品介绍具体、清楚,那么他的习作也就水到渠成了。
4.作业
本节课是这个习作教学的第一课时,主要任务还是放在指导学生的选材、构思及口头表达上。在完成这些任务后,我趁热打铁,要求学生课后把自己构思的习作内容写下来,留待第二课时的教学用。
三、课后反思
这节课我觉得最成功之处是遵循了由易到难的原则,先用一两句话介绍魔方,再过渡到介绍一种物品的某一个具体方面,最后才是完整地介绍一种物品。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树立习作的自信心,轻松愉快地作文。但让我感到遗憾的是:引导学生评价别人的片段不到位,总结太仓促。这两个方面是这节课的败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