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科学教学中学生的合作意识
2013-04-29朱晓林
朱晓林
20世纪以来,科学与技术进入了有史以来发展最快的历史时期,科学与技术的日新月异,使创新成为21世纪人才所具有的时代特征。那么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望
兴趣是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是儿童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因素。在教学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觉性和创造性,注意发掘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發他们的求知欲。
二、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给学生科学知识更重要,于是,在科学教学中,我精心设计,创设情境,使科学学习不再成为学生的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如,在上《空气的性质》一课时,我先给每个组发了一个气球,让学生尽情地玩一玩,比一比谁的气球吹得最大。接下来,我出示一个瓶口套着气球的瓶子,让学生猜一猜能不能把瓶子里的气球吹起来,能吹多大,学生根据刚才玩气球的经验,大多会认为气球在瓶子里也是能吹起来的,只不过可能受瓶子的限制,气球最多只能吹到瓶子那么大。针对学生的发言,把学生的猜测进行一个归纳。
三、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敢于质疑
清代学者陈宪章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思维的起点,是迸发创造力的催化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造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运用好适当的激励机制,使学生能大胆设想,敢于质疑。
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中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不断造成学生的“认识冲突—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浮与沉》时,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研究兴趣。因此,在让他们亲自体验到哪些物体会浮上来,哪些物体会沉下去后,我就分组让他们自己研究怎样使浮的物体沉下去,沉的物体浮上来,他们跃跃欲试,总结了许多方法,品尝到了探究的乐趣。
随着现代社会的迅猛发展,各种竞争日益激烈,只有学会合作,学会从他人智慧中获得启迪,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潜能。在小学科学学习中,从小培养合作学习的精神和能力,学会在合作中自主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人格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