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实施中出现问题的反思
2013-04-29王超
王超
一、反思高中段课程与义务教育段课程的衔接问题
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在小学、初中、高中段是否一体化,影响到学生成长和知识学习的连续和深入,因而非常重要。但是,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高中段与义务教育段之间仍然存在教学内容脱节和重复的问题。表现在同一信息技术知识内容,小学段在教,初中段在教,高中段仍然在教,造成高中教学低水平重复,难以深入的问题。分析问题的成因,是由于高中学生没有在前一学段掌握应有的知识,形成较好的操作技能,从而导致高中段教学因为缺乏较高的基础平台支撑,往往只能从零起点开始,很难激发起学习兴趣,达到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教学目标。
信息技术课程实施需要从义务教育到高中教育的一体化课程设计,避免和消除知识内容的重复和脱节问题,才能保证高中段课程实施更加合理、更加高效。实施过程中如何处理好不同学段间教学内容的连续性和层次性?新加坡教育实例富有启发借鉴价值。以英语教学为例,中学(相当于我国初中)学生通过剑桥普通(O)水准,进入初级学院(相当于高中)或工艺教育学院(相当于职高)学习高级(A)水准内容,A水准的学习是在O水准基础上实施的,保证了高中教学在初中基础上的高起点学习。
二、反思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培养目标的问题
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义务段与高中段的学段目标略有差别:小学阶段的课程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的体验,初步掌握应用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形成健康应用信息技术的习惯,勇于尝试应用信息技术富于个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初中阶段的课程目标是使学生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得到协调的提升,认识信息技术的价值,初步形成积极而健康的态度;高中段课程的总目标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相互渗透、有机联系,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目标。如果说信息技术义务段,由于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知识和操作能力得到更多关注,那么,对于高中段课程,信息技术课程核心价值和培养目标问题的反思和探讨则很有必要。
不可否认,社会发展需要高中教育培养掌握信息工具的大众人才,但是,作为信息技术课程的培养目标,这决不是全部。从信息技术培养的技术内涵上思考,信息技术课程应该是大众与精英双重目标的培养课程,具有双向性,富含层次性。专业性精英人才的培养,更需要课程设计者和决策者们关注和思考,他们才是民族和国家未来发展的决定力量。虽然,与信息工具使用者相比信息技术专业人才是少数,但是,在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和开发上,教育者恰恰要有更高的眼界,看到更远。高起点才是培养人才、定义能力培养的基础平台。
三、反思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实施中的教学问题
1.创设良好的信息技术课程环境。
高中段信息技术教学的第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硬件问题。硬件对信息技术教学有很强的制约性,没有计算机、没有网络、没有媒体设备,相关教学无法实施。江苏省政府和省教育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通过校校通、教育现代化等工程的实施,基本保障了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硬件要求。
信息技术学科要长效稳定的发展,需要一个良好而稳定、先进的教学环境,在硬件条件满足的情况下,还要注重课程的开设力度,将信息教育从学科课程转向校园信息化建设,即学校信息软环境建设。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实施,除了通过学业等级测试的督促,还要努力创设更好的评价方式,转变思想观念、改进信息化的管理机制,从而使信息化教育得以实施与发展;通过开设丰富多彩的信息化竞赛活动、展示活动等,激活校园信息化教育的氛围;通过开放式教学环境的创设为学生的创新与发展提供更广阔的施展舞台。
2.教学要依据课程目标定位,加强技术思想的渗透。
高中段信息技术教学要注重前后内容的衔接,依据教材内容,灵活调整与设置合理的教学梯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学有所乐,学有所得。教学中,应该结合学科特征,本着知识渗透、思想领悟、迁移运用、发展创新的教学思路,在传授学科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进行技术思想的渗透和融合,培养学生用技术思想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如果不考虑思想和方法,当然可以简单地“照葫芦画瓢”。但是,信息技术课程培养的学生决不应仅是信息工具的简单操作者,不应仅是信息产品的追捧者,而更应是能适应信息发展挑战的创新人才,这要求我们必须在教学中融入技术思想。
例如,“文字的复制和移动”,在不同软件中操作步骤一样:选定——复制(或剪切)——粘贴。将“复制”这一操作技术提炼出来,学生对不同Word版本,即使是WPS这类相似的软件,都能迁移应用。学生还可以进一步探究问题:复制的内容是如何处理的?从而获得计算机设计广泛运用的暂存技术思想:原来要复制的内容是先放在剪切板(暂存区),粘贴的内容就来自剪切板。这样的教学技术思想,将学科知识跨越了软件平台,更容易形成能力,也更具普适性和迁移性。
3.进一步探索富有信息技术学科特色的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有非常明显的学科特点:教学场所是计算机房,教学理论与操作技能是紧密结合的。这样的学科特点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新课改教学要求下,富有信息技术学科特色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把握一节课应该有整体思想:导入、讲授、练习、总结、拓展延伸都是环节,一节课就是一条流水线,如果由于某个教学环节导致流水线不能运转,那就是失败。课堂教学环节设计要服务于整节课,有思想的、有技术的课,才是有内涵的、有深度的、富有效率的课。只有抓住课堂教学的核心和重点,才能有效提升课堂效率。
4.信息技术教学要富有成就感。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应该是学生最喜爱的课程,当我们处理好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与学双方都会富有成就感。学生对信息课程感兴趣,学习中获得成功,建立自信心,产生满足感;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接受新知识的挑战,不断有新知识充实自己,教学相长,教与学正相关,也会富有成就感。所以,只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信息技术教学实现从“教转向学”,学生主动学,以教为辅,才能真正落实信息技术课程目标,富有成就感。以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信息技术系为例,教学模式就富有参考意义:教师要求有5年项目开发经验,每隔3-5年,有措施保障教师知识定期进修和提高。学生主要采用分组项目实习,掌握教学内容和开发工具,紧跟信息技术前沿发展。无论从教师发展,还是学生学习、教学组织,这种教学模式对我们高中课程教学,都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教育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