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解课标 把握尺度 提高质效

2013-04-29吴海霞夏淑萍毛明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13年8期
关键词:教学要求课程标准新课程

吴海霞 夏淑萍 毛明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要求:设置多样化的化学课程模块,努力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生选择的空间,以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以课程模块代替原有的统一课程,是新课程的特征之一。

但出于习惯,一些教师以高中课程标准表达的“粗线条”为由,没有把注意力放在对体现课程改革理念的课程标准的学习和研究上,很少甚至不直接接触课程标准,对课程标准认识肤浅。一些教师的教学与课程标准要求存在较大差距,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基本上被忽略。有的教师对教材编写体系认识不清,对模块内容与模块功能把握不好,就出现了随意加深、加难教学内容,尤其刚从高三下来的教师,在高一教学时就以“考纲”为纲,把新教材上已经删除的或已经降低难度要求的内容又重新放入新教材的教学中,造成课时不足。在很多学校,高一化学成了最难学的学科,“繁杂琐碎”成了学生潜意识中的化学学科形象,越来越多的学生对化学厌学,越来越早地对化学弃学,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较为复杂,需要反思和研究。

一、发现问题,寻找对策

多样性和选择性是新课程的重要特色,模块化的教学内容适应了新课程理念。但弹性的课程需要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支撑,而目前社会和家长更关注的是高考升学率这一硬性指标,这一矛盾导致模块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

1.部分课程模块开设不足。

(1)大量的选修模块是新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区别于传统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选修课制的前提是学校必须提供大量的可选模块课程。按照本次模块课程的初衷,除必修的模块课程外,学生选修哪一课程的哪个模块是由自己决定的。但是这种“完全选修”模式目前还很难实现,主要原因有:为使课程设置具有前瞻性,新课程中增加了现代科学成分比较多的模块,新增知识点比较多,这类模块具有较强的学科专业性和教学硬件要求。很多学校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此类课程在现有师资和学校硬件条件下基本不能开设。

(2)即使某些模块理论上能够开设起来,但由于选修的学生人数少,不足一个标准班的数量,学校从教学效益出发,基本上也不会开设。

(3)由于高考的“指挥棒”作用,学生选修科目与高考内容可谓“鱼儿离不开水”,所以,高考内容决定了选修模块的开设与否。目前江苏高考方案规定化学选修测试考《有机化学基础》与《化学反应原理》,以及在《物质结构与性质》与《实验化学》中再选择一个模块,而《实验化学》模块增加了大量实践性的内容,新增知识点较多,对学校的硬件条件和师资水平要求较高,与原有的教学模式和考试内容差异较大。出于逐利避害心理,为了在高考中取得稳定的好成绩,为了避免在教师配置、增添设备等方面的麻烦,实际上很少有学校选《实验化学》;方案同时规定化学必修测试考《化学与生活》或《有机化学基础》中的一个模块,实际上由于前者内容简单,得分容易,选考后者的比例很小。而《化学与技术》模块虽然具有很强的应用性,但因高考方案未涉及,几乎没有学校开设这个模块的教学内容,与之对应的多样化、选择性等同空谈。在高考压力如此之大的情况下,学而不考谁还来学?

(4)就课程的直接实施者和管理者——学校层面而言,新课程在管理和实施中,与以前的方式有很大不同,一些具体的细节实施起来困难很多,如教师配置、教室安排等。因此,要改变原有的操作模式,学校的态度还是比较消极的。

2.各课程模块选择次序与整合方式不尽科学。

当前,模块教学全省有多种不同次序,这与高考有很大关系。选考化学的考生整体素质较高,致使考试要求较高,学习难度较大;不同层次高校对化学选修测试科目的等级要求不同。高难度考试及分层次要求的现实需求导致了化学教学因学校类型不同、生源基础不同出现多种次序并举的局面。

从调查了解的情况来看,打着整合模块的说法按老教材逻辑次序执教的情况比较普遍。受传统教学习惯的影响和应对高考的考虑,很多学校或是在教学中精耕细作,面上拓宽,点上挖深,时间延长;或是以教材二次开发的名义,将必修和选修模块的相关内容打通,变分阶段、分层次的教学为一次教学。教师基于“不讲不放心”“不知道高考怎么考”,才做出这样的安排。但从客观上讲,这样的安排不仅违背了新课程螺旋上升的教学原则,而且是否适合所有的学生也值得商榷。

二、研究标准,把握尺度

课程标准是进行化学教学的依据,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依据,教学要求是根据我省教学实际,在课程标准框架内对学习要求的细化。从实践层面讲,中学教学离不开高考这个指挥棒,而高考命题是尊重课程标准、结合教学要求、遵循考试说明的,因此,我们要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和考试说明,这样才能从方向上、从根本上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广度,由此可保持一定的主动权。

例如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一方面由于新增知识点很多,占全部新增知识点的1/2强,是新增知识点最集中的部分,内容又比较抽象,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困难。另一方面,我们要看到教学要求相对较低,这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分析得出。

一是此模块内容在高考中分数只占10%,与同样是36学时的其他四个模块相比,在高考中所占比例明显偏低。(每个模块平均分值应该占20%,为24分,而现在《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只占12分。)

二是课程标准关于物质结构的认知目标基本上定位在一、二级。

三是整个考试说明必考部分,四个模块中只有4处不要求的内容,而结构部分一个模块的选考,就有5处不要求,说明结构部分不能随意增加难度。

下面以该模块中“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为例进行教学要求分析。课程标准对该部分新增内容作了如下要求:(1)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2)能说出电离能、电负性的涵义,能应用元素的电离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3)知道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了解其简单应用。

从此部分内容标准来看,都属于认识性学习目标,7个行为动词中,有3个是“知道、说出”,为一级认知目标,有3个是“了解、能表示”为二级认知目标,只有一个“能应用”是四级认知目标。由课程标准的要求可以看出,对结构部分的要求不高,基本上都是较低要求。

教学要求上明确指出:四个量子数不作要求。考试说明上对结构部分的深广度更是作了明确的规定,有五点不作要求:(1)对σ键、π键之间相对强弱的比较不作要求;(2)对d轨道参与杂化和AB5型以上复杂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构型不作要求;(3)配合物的空间构型和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不作要求;(4)晶体内部空隙的识别、与晶胞的边长等晶体结构参数相关的计算不作要求;(5)对氢键相对强弱的比较不作要求。

考试说明上明确指出,“晶体内部空隙的识别、与晶胞的边长等晶体结构参数相关的计算不作要求”。一线教师常常不放心,常常自觉不自觉地跟着其他省份的高考题甚至模拟题走,无原则随意增加教学内容,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自己还不知道。其实,现在高考是以省为单位的,每个省考试要求不同,考试模块也不同,不能让其他省的高考题影响我们教学的深广度。

所以,把握深广度、降低难度,首先从坚决执行课程标准开始。课程标准明确不要求的,要非常坚决地做到内容不讲、题目不做,不要有以防万一的想法。学生的时间是这么宝贵,我们教师必须要有这样的能力,不但知道讲什么,还要知道不讲什么;还要有这样的魄力,规定不讲什么,就要敢于不讲。要把研究题目的时间分出来一部分,研究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尤其是课程标准。

以上例子告诉我们,一线教师在教学中要避免乱挖洞恣意拓展延伸的现象,必须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自己先要认真学习,把内容要求吃透,才能更好把握深广度。二是要立足基础,在基础层面上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不宜对微观结构知识进行深度挖掘。千万不要被其他省份的高考题或模拟题牵着鼻子走,要以课程标准为纲领,以考试说明为指南,真正精选内容和习题,让有限的时间发挥最大作用。

因此,要解决教学时间不够的问题,在现在课时框架内,我们要以课程标准为指导性文件,加强对不同教材和高考试题的研究。教材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但是很重要的教学资源,或者说是最重要的教学资源。教材内容的选择,反映了教材编写人员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和诠释。我省不同地区分别使用人教版和苏教版的教材,因此应强化对这两种版本的研究,从微观上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广度。

(作者单位:江苏省东台中学,江苏省泰州中学,江苏省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猜你喜欢

教学要求课程标准新课程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初探
小学思想品德兴趣教学
浅谈小学思想品德培养策略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新高考对“曲线运动”的考查特点及命题趋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