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提高数学教学设计的水平
2013-04-29杨志文
杨志文
导致教学设计“三多三少”问题的原因很多,更为主要的原因可以概括为:传统思想根深蒂固,应试教育束缚手脚。
第一,传统思想根深蒂固。
受传统教育思想影响,课堂教学以教师的主导(甚至是控制)为主,强调的是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部分教师课堂教学方式基本上还是灌输式的讲授法,学生的学习基本上是听讲、模仿、记忆,是被动接受知识、强化知识存储的过程。
第二,应试教育束缚手脚。
受应试教育束缚,迫于升学考试的压力,部分教师课堂教学设计应试味很浓。将高一、高二的新授课,设计成了高考复习课,大容量,强密度,高难度,只教学生这样做,不教学生为什么这样做。高一做高三的题,高三补高一的知识。
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使其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同时要改革对学校和教师教学的评价,不能将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师教学的唯一标准。另一方面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教学设计水平。“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新课程高中数学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要特别关注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一、注重知识发生过程及学生活动的设计,为学生主动学习搭建平台
【案例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教学设计
问题1: 除了定义外,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判定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垂直呢?
问题2: 同学们知道在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中,平面外的一条直线只要与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这条直线就与这个平面平行。那么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垂直,则需要满足什么条件呢?
(学生通过与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的类比,发现一条不行,两条、三条……无数条都不行。这时教师再设计下面的实验)
问题3: 请同学们将一张矩形纸片(课前准备好)对折后略为展开,竖立在桌面上,观察折痕与桌面的关系怎样?
(学生通过亲自实验发现,当矩形纸片的两边紧贴桌面时,折痕与桌面垂直)
问题4: 如何判断旗杆与地面垂直?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得出:从两个不同方向观察旗杆,旗杆都与水平线垂直,就可以判断旗杆与地面垂直)
(随着以上四个问题的解决,学生自己归纳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已是水到渠成了)
本案例在知识发生过程的设计中,没有把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是通过“问题组”先引导学生与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进行类比,再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确认,最后由学生自己归纳得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这种设计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搭建了平台,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
二、重视探究性学习过程的设计,为学生自主探究和创造性学习搭建舞台
【案例2】《函数的概念习题课》教学设计
原问题:(苏教版必修1,P33,探究拓展第13题)已知一个函数的解析式为y=x2,它的值域是[1,4],这样的函数有多少个?试写出其中两个函数。
(1)自主探究
问题1:已知一个函数的解析式为y=x2,它的值域是{1,4},这样的函数有多少个?试写出其中两个函数。
这一问题,值域中只有两个值,比较容易,让学生自主解答。
(2)探究拓展
问题2:已知一个函数的解析式为y=x2,它的值域是[1,4],这样的函数有多少个?试写出其中两个函数。
有了“问题1”的解决经历,学生就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2。这是一道开放性问题。一般的问题是已知函数解析式和定义域,求函数的值域。而本题要求写出满足解析式为y=x2,值域是[1,4]的函数,是一道开放探究性问题。设计“问题1”为学生探究“问题2”搭建了“脚手架”,教学方法选择了探究性学习。将课本中一道似乎简单而富有探究价值的开放性问题作为探究性学习的素材,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探究,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教学中放手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水平大胆探索。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的理解,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另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首先要从教学设计入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而得法的教学设计往往是师生心心相印的,是“教”与“学”真正的和谐统一。如果教学设计能将高中数学课堂以“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基本特征的学生主体的积极性得到激发,“智慧火把”得以点燃,那么意义的积极建构、知识的主动探究、问题的自主解决必将成为现实,高中数学课堂将会焕发生命的活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