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把握课标落实以生为本创新课堂教学
2013-04-29
调研综述
本次调查涉及全省高中语文教师4618人,其中男教师1780人,女教师2388人,被调查到的教师地域分布在苏南、苏中和苏北三种经济类型的地区,教师年龄跨度从刚入职到即将退休,教师职称从未定级到教授级高级,学历从高中到博士,职务从普通教师到校级领导,学校涉及二、三、四星级高中,包括市区、县城和乡镇学校,可谓跨区大、覆盖全,具有代表性。调查内容涵盖了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教学研究、教学评价、教师专业发展情况和资源开发与利用情况,从语文学科教学的角度看,反映了全省高中语文教学的基本情况。
实施新课程以来,我省的高中语文教学情况基本正常,多数学校都能按语文课程计划进行正常教学。广大语文教师在思想上已经接受课程改革的理念,并能自觉地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课改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
1.教师的教学观念与教学行为发生了较大变化。
本次调查表明,在“语文学科价值”这一问题上,不论哪个年龄阶段的教师,超过90%的人选择了“让学生学会做人”,超过80%的人选择了“提高学科素养”,超过70%的人选择了“学会与人交往”,而且此项选择没有学历、职称、地区、学校层次的差异,这表明教师对语文课程的核心价值已普遍认同。伴随着教师对课程核心价值的认同与对课程目标的理解,教学行为的表现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制定、对教学对象的认识、对学情的分析、对教学问题的设计、教学过程中对教学事件的处理及教学评价的变化,都反映了教师在教学行为上发生了较大变化。“备课时,教师最关注的因素”选择中,没有地域、年龄和职称的区别,超过65%的教师选择“学生的认知基础”;在“课标规定的教学目标与学生认知基础甚远,教师采取的处理方法”选择中,超过66%的教师选择“依据学生认知基础,分阶段努力达成课标规定的教学目标”。这些都表明教师在历经多年的课改实践后,教学行为已经发生较大变化。
2.教学研究与教学评价有长足进步。
全省语文教师一致认为教材是“教学的重要资料”,而非“唯一资料”“唯一依据”“一般性资料”,这是对教材的正确认识。认为新教材“能力要求提高了”成为最多的选项,这表明通过几年的课改教学实践,教师对教材和教学的研究有了明显的进步。调查发现,教师每天花在备课上的时间是最多的,无论苏南还是苏北、年轻教师还是老教师,比例都达到了70%,这表明语文教师已经把教学研究放在了首位。
调查直接反映了教师今天的评价观念与评价行为已经发生了实在的变化,尊重学生的个性合理化解读成为共识。
3.教师的专业发展有所提升。
调查发现,苏南地区的语文教师要比苏中和苏北地区得到的培训机会多,重点城市学校的教师比农村学校的教师得到的培训机会多,刚入职的教师和高职称级别如教授级教师拥有更多的培训机会。调查还发现,课堂观摩获得超过50%的语文教师认可,是最被接受的一种培训方式。全省语文教师的整体专业水平提升是有目共睹的事实,语文教师对课程理念、课程标准的认识达到了相对较好的水平,对教学规律的认识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对教学技能的掌握有了长足的进步,对教学研究予以了充分的重视。
(朱芒芒)
问题呈现
此次调研反映,高中语文学科教学需主要关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如何从整体上把握高中语文课程的目标、内容及要求。
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应从整体上把握高中语文课程的目标、内容及要求。整体把握新课程不仅是教学的需要,也是教师本身学会把握教学的总体性目标,不断充实、完善过程性目标,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关键。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教师只注重各模块的单篇课文的教学,而缺少对模块内容及要求的整体理解与把握,甚至出现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教学目标相混淆、教学模式雷同的问题。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整体设计动机及设计理念是正确的,但就操作层面而言,缺少具体的教学实施的策略,缺少有效的课堂教学的引领。目前,高中语文的选修课程结构如何合理安排、选修课的教学内容如何正确选择、选修课的评价如何进行等问题,还困扰着一线学校的课程实施,造成了较大的课程损耗。具体而言,高中语文的选修课程的实施面临着三个层面的突出矛盾。矛盾之一,选修课程各模块独立编制,各成一体,具体教学内容过于饱满。根据实际情况来看,用一个半月左右的时间难以完成一个选修课模块的教学,致使教学课时偏紧,教师备课负担过重。矛盾之二,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分步实施,多数学校仅从教学时段进行机械的切分,先1.25学年的必修教学,后1.75学年的选修教学,造成的后果是:必修教学“吃不饱”,过于仓促;选修教学“吃不了”,易出现教师“教学怠倦”和学生“审美疲劳”。矛盾之三,选修课程评价的缺位。对于广大一线教师来说,最大的困惑是进入选修教学后对学科评价的标准难以确定。一个倾向是选修模块形成性评价的浅表化,笼统地用等第评分,缺乏区分度,使单学分的公正和权威受到质疑。另一个倾向是选修模块形成性评价的简单化,套用语文高考的评价模式,直接与高考挂钩,学科评价的信度也难以保证。
2.如何解决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
目前,不少教师在备课时仍基本依赖教学参考书,缺乏对教科书二次开发的能力,调研发现,仍然主要依据教师参考书制订课堂教学目标的教师高达55%,刚入职教师和中级教师的比例分别达到66%和60.6%,教授级高级教师还达到42.1%。教师过分依赖教学参考书的背后是他们仍然不能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这就会影响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课改以来的重要问题。而课堂教学有效性又是与诸多问题紧密相连的。例如: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学目标的设定如何做到准确、适度?如何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去实现教学目标?这些问题对于不少教师来说是模糊的。在调查中,可以看到教师制订的课堂教学目标全部实现的只有22.2%,大部分实现的占到73.6%,尽管比例不算低,但如果结合教学目标制订的调查数据,就会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课堂教学目标只是教师依据教师参考书制订的,这样的目标有多大的科学性?在实际教学中,还可以发现往往会出现教学目标单维度化,或教学目标空泛化,导致教学目标的缺位,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构建学习的平台,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一直成为语文教学中难以解决的重要问题。教师往往特别困惑,如何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再如,课改后的高中语文课堂有了显著的变化,增加了学生主动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然而,在课堂上教师如何正确处理“教”与“学”、“教学预设与课堂生成”的关系,又成为教学的突出矛盾。
3.如何把握高中语文课程中的新内容。
高中语文新课程中有许多新内容,新增内容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过去没有进入高中课程的内容,如,必修教材中“活动体验”的内容和学习方案等;另一部分是内容定位上有明显变化的内容,如,根据选修课程5个系列编写的16个选修模块,其中“中外戏剧选读”“新闻阅读与写作”“当代语言生活”“鲁迅作品选读”等内容,许多教师都是第一次教学,不能把握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现在高中语文学科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把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怎样使课程改革稳定、持久地向纵深发展?怎样使全省高中语文教学整体提升?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通过实践探索,总结出有效的行动方案。
(朱芒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