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语文课堂
2013-04-29何崇兰
何崇兰
摘 要:课堂是教师施展才华的舞台,是学生求知学识、茁壮成长的沃土。当然,也是新课程理念贯彻与实施的平台。而且,随着高中语文课堂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教师的教学方式、教育理念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所以,如何将新课程理念贯彻到高中语文教学中,促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的同时,也使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能力等获得大幅度提高,就成为摆在广大语文教师面前的又一重任。
关键词:高中语文;新课程理念;语文素养;探究能力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建设高中语文课程,应继续坚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基本理念,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按“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应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也就是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充分体现语文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而使学生在开放性的课堂中获得均衡而个性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将新课程理念贯彻到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语文的作用,进而使学生在高中语文的学习中获得全面健康的发展。
一、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丰富内涵。一般语文素养包括:语文的积累、语感、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位、知识视野、情感态度等方面。所以,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简单介绍。
1.设立开放课堂,培养思维能力
开放性试题在高考语文中的分值越来越大,开放性试题的答案,一般没有固定的现成的模式可循,往往是需要解题者创新思维,在认真领会题意的基础上积极探究,进而使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中发散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
一般开放性试题主要有两种类型:试题设问的开放性;答案设置的多元化。但是,受长期封闭式训练的影响,教师和学生的开放性意识往往受到了局限,因此,教师要更新观念,注意学生这方面的训练。比如,仿照下面的事例,另外写一段话。
世界上有多少这样的事呢?树在,叶去;叶在,花去;花在,香去;香在,闻它的人去。
世界上有多少这样的事呢?
又如,结合阅读文本,说说你对某某的评价或认识。
上述两种方式,在语文试题中是非常常见的,但有些学生经常会忽视或是选择放弃这样的试题,总认为这种开放性试题是依靠临场发挥的,即便是平时多加练习也是无用的。其实,这种思想是不正确的,学生在不断的练习中可以不断开拓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以便更好地应对语文试题。
2.借助语文阅读,提高写作能力
高中生作文现状不容乐观,从学生平时写作的作文和高考的作文来看,学生的作文普遍存在着写作态度消极、不能抓住写作要领、语言枯燥、甚至有点写流水文的嫌疑等等。仔细分析原因,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的阅读量小,阅读面狭窄,致使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找不到写作的素养,发现不了写作的兴趣。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广泛地阅读,积累好词好句,充实大脑素材,进而在学生不断应用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比如下面的一段话:
我一回头,身后的草全开花了。一大片。好像谁说了一个笑话,把一滩草惹笑了。
我正躺在山坡上想事情。是否我想的事情——一个人脑中的奇怪想法让草觉得好笑,在微风中笑得前仰后合。有的哈哈大笑,有的半掩芳唇,忍俊不禁。靠近我身边的两朵,一朵面朝我,张开薄薄的粉红花瓣,似有吟吟笑声入耳;另一朵则扭头掩面,仍不能遮住笑颜。我禁不住也笑了起来。先是微笑,继而哈哈大笑。
这是我第一次在荒野中,一个人笑出声来。
——节选自刘亮程《对一朵花微笑》
学生可以把这段节选巧妙地运用到有关“微笑的作用”“微笑的力量”等写作中。这样既可以为自己的作文增光添彩,又可以为学生完成一篇水平较高的作文做好铺垫,最终在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同时,也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培养。
二、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1.搭建演讲平台,提高语文应用能力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作为一门语言,用其表述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想法,交流自己的思想等等,这是语文价值的体现之一。因此,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创设恰当的演讲平台,进而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语文的运用能力。
比如,在讲授完《拿来主义》时,由于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和学习鲁迅先生对待外国文化的正确态度与方法,发扬“拿来主义”精神,阅读中外作品时注意吸取精华,剔除糟粕。所以,为了让学生正确地理解“拿来主义”,在讲完这节课之后,我组织了一场辩论赛,以“是否应该实施‘拿来主义”为辩题,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让学生在激烈的辩论中正确地理解拿来主义。而且,这样的活动既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沉闷、枯燥,又可以使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同时,学生的心理素质也可以得到锻炼,进而使学生获得更大空间的发展。
2.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中学生正在走向成年,思维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积累,发展他们的探究能力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也就是说,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要立足于语文教材,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自己的探究能力,进而使语文课堂在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的过程中,大大提高学生的素质水平。
比如,在教学《林黛玉进贾府》时,为了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获得较大空间的发展,在导入课时,我首先引导学生说一说,你心目中的林黛玉形象是什么样的?(因为对现阶段的学生来说,红楼梦即便是他们没有一章不落地读过,也会对文本中的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也都会形成自己心目中的黛玉形象,所以,在导入课时,让学生各抒己见,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之后,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文本,了解黛玉的形象,进而为实现高效的语文课堂打下坚实的基础。
3.借助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多媒体技术集文字、图片、照片、声音、动画和影片为一体,教师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直观形象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使学生在形象的展示中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不能将“满堂灌”的课堂转变成“满堂翻”,要发挥多媒体的辅导作用,而不是主宰作用,要通过多媒体的形象展示,帮助学生突破教材的重难点,进而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
比如,在教学《荷塘月色》时,这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作者以朴素、典雅、充满诗意的语言展现了一副荷塘月色图。所以,在授课的时候,我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一幅幅美丽的荷塘画面,让学生进而感受月色的美,感受作者将月色与荷塘巧妙结合在一起所展现的优雅、朦胧、幽静之美,进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促使学生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现出来的淡淡忧伤和淡淡喜悦。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教师要充分挖掘语文教材,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贯彻语文新课程理念,进而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独特功能,促使学生获得必需的语文素养,逐步让学生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刘靖.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J].新课程:中学,2012(08).
[2]李国兰.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探讨[J].考试周刊,2012(30).
(作者单位 福建省福清龙西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