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随文识字” 灵动生命课堂
2013-04-29曾桂花
曾桂花
识字是阅读的基础,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这说明识字不是单纯地引导学生认读与识记的过程,而是要引导学生边读书,边识字,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即“随文识字”。那么,如何优化“随文识字”,做到“寓识于读,以读促识,灵记悟法”呢?
一、精心组织教材,合理随文识字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低年级阶段学生‘会认与‘写的字量要求有所不同。在教学过程中要‘多认少写,要求学生会认的字不一定同时要求会写。”因此,教师要从文本和学生的实际出发,精心组织教材,反复地品读咀嚼课文的味道,抓住关键生字词语,有效地进行随文识字,从而灵动生命课堂。
1?郾根据生字分布,灵活随文识字。
如果生字集中在写事件要素的段落,就可以在疏通文脉时,引导学生理出关键词,从而进行随文识字。例如,教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乌鸦喝水》一课时,在引导学生交流事情的起因时借机理出:“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交流事情的经过时,理出“瓶子很高、喝不着水、怎么办”;交流结果时,理出“放小石子、喝着水”。把课文要求认读的生字“乌、鸦、瓶、高、怎”和要求掌握的生字“了、处、找、办、石、子”等自然地呈现出来。教师随机紧扣生字进行随文识字教学,从而加深学生对生字的印象。
有的课文生字散落在每一个段落里。教学时,教师要结合课文内容扣住相关词语进行随文识字。例如,教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我们的玩具和游戏》一课,可抓住文章主线,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找出文中写了农村的孩子在什么季节玩了什么游戏,引出词串“春天:吹口哨;夏天:捉小鱼小虾、打水漂、游泳;秋天:玩打仗、捉迷藏;冬天:堆雪人、滑雪橇、抽陀螺、丢沙包”,从而随机教学要求认读的生字“哨、漂、仗、抽”和要求掌握的生字“春、夏”。秋水无痕般地导出生字,让识字教学充满灵性。
2?郾抓住关键词语,随文识记理解。
需要“析形明义”的生字,一般都是学生容易写错,或者是对理解句子、段落起重要作用的关键词。因此,随文识字要在学生了解课文内容中结合具体语境引导拼读、识记或运用,让学生在灵动方法中学习。例如,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一粒种子》中“挺一挺”是重点词,它形象地描写了种子冲破土层,跃出地面的情景。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用这个关键词眼串起课文主要内容,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挺一挺”的相关句子,在了解句子内容后,模仿“挺一挺”的动作,体会它的意思,运用“挺一挺”创设语境,如,清晨起床,我挺一挺懒腰……最后引导学生运用方法识记。这样的教学,将识字与阅读、理解与运用、方法与识记有机结合,有效地解决了孤立识字造成音、形、义的分离的问题,学生对种子向往光明、追求光明的感悟也水到渠成。
二、灵活识字方法,有效随文识字
汉字不单是线条组成的符号,而是融音、形、义、情于一体的表意文字。在教学中创设“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随文识字教学情境,往往能收到潜移默化的效果,从而呈现富有生命灵魂的课堂。
1?郾结合朗读,在随文中识字。
读准字音是识字的第一步。怎样“寓读于识”呢?结合文本,在朗读中识字是有效识字的渠道之一。(1)初读课文时识字。例如,教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贺年片》中的“祝愿”一词:先让学生把诗歌的第一小节读准确、通顺、流利,再请他们拿出写有“祝愿”及其拼音的生字词卡片,请孩子们读好“祝”字的翘舌音,读好“愿”字撮口呼。这样用直接叙述引出“祝愿”一词的教学,显得自然又灵活。(2)结合具体语境理解生字新词促进识字。例如“绕”字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特殊的考试》要求认读的一个生字,学生对它比较陌生。因此,在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时,让学生找出带有“绕”字的相关句子,理解其意思,感知小熊、小猴、小狐狸的做法。这样,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巩固认读,在理解中掌握字形,加深了对课文的感悟。
2?郾观察图画,在随文中识字。
低年级的教材特点之一就是图文并茂。因此,借助图画识字,学生不但能直观形象地了解内容,领悟字形与字义,还能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例如,区别同音字“从”和“丛”。教学“丛”时,可让学生观察生字所在课文《快乐的小公鸡》的插图,在具体形象中感知花丛的样子,再告诉学生:“丛”字下面的“一”像是地平线,上面的“从”像是花草、树木,所以“丛”可想象为“长在一起的草木”,即是“草丛、花丛、树丛”的“丛”。又如,教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美丽的彩虹》,引导识记“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课文插图,谈谈彩虹像什么?学生的思维活跃了,教师顺势讲述彩虹的传说故事,让学生对“虹”字记忆深刻。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培养。
3?郾字形对比,在随文中识字。
汉字的一个最大特点是具有表意功能。因此,在随文识字中让学生准确地理解字的意思,运用比较的方法展开教学,对识字记形,防止写错别字有着积极的作用。例如,“渴”与“喝”是《乌鸦喝水》一课中的两个生字,居于形近字的缘故,学生容易混淆。教学时,先让学生读准句子:“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再紧扣句中生词,请学生想象“口渴”时的样子。学生的思维的火花在绽放,体会到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找得满头大汗,所以“渴”是三点水旁。紧接着,让学生再读句子,引出“喝”,请学生把生字“渴”和“喝”进行对比识记。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喝”和“渴”长得像,“喝水”要用嘴巴,带口字就是“喝”,乌鸦流了满头大汗,“口渴”了,所以带三点水旁就是“渴”。如此教学,让课堂生命灵动起来,学生们自主地、积极地识字,不仅记得快,而且记得牢。
4?郾创境体验,在随文中识字。
在创设具体语境中随文识字,必须以“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为基准点,通过联系上下文、换词、做动作、想象等灵活多样的方法帮助学生在读中识字,读中明意,读中悟理。例如,教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绒毛小熊》中的“编”字,要引导学生通过试编花环来读准字音,了解字形,感悟字义;而“自由式”一词的意思,可通过动作表演泳姿进行感悟。再如,教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风》,可以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微风拂过树叶的情境,再观看课件中树叶在风中颤动情形,最后让学生用手势模仿树叶颤动的样子。这样,对“颤”字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落实课堂书写,灵动随文识字
落实课堂书写是识字教学的重要环节,它应灵动在随文识字的过程中。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的实际灵活安排课堂书写,如在揭示课题时书写,在集中识字时书写,在整体感知时书写,在了解内容中书写,在回归整体时书写,在最后的巩固练习中书写。这样灵动书写,既增强练字意识、提高学习兴趣,又提升练字效果,达到巩固识字。例如,北师大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祖国在我心间》一课,教学时,在引导学生观看祖国版图,了解祖国领土时揭示课题,就可引导学生练习书写“祖国”这个词,这时,学生精力集中,学习积极性高,记忆深刻,可收到良好的效果。再如,北师大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我是什么》一课,教学第一自然段时,当学生了解了气体与云的内容,面对生字“升、穿、服”就可重点指导书写“穿”字,让学生在静与动的结合中巩固了识字,提升了写字质量。
“随文识字”让音、形、义和读、说、写紧密结合随“文”进行,寓读于识、以识促读,既激发了学生自主识字、兴趣识字的积极性,又有效地提高识字的数量和质量,让生命的课堂灵动起来,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责任编辑:王天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