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切“景”语皆“情”语

2013-04-29季宏汪娟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13年8期

季宏 汪娟

教材解读: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山中访友》一文出自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之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具体表现在:(1)独具匠心的题目。乍读题目,触发思绪的便是作者到山中去拜访一位老朋友了。读至文章第3自然段时才恍然大悟,原来作者要访的是古桥、山泉等大自然的朋友。(2)变换的人称。作者根据表达的需要,在文章中恰当地变换叙述人称,对山中的“朋友”,有时用第三人称叙述,感情强烈处又以第二人称称呼,情感表达非常充分。(3)丰富、新奇的想象。本文想象极富浪漫色彩,“我”可以成为一棵树,悬崖也可以成为一位智者,鸟儿可以呼唤我的名字,山泉可以和我打招呼……想象使景物栩栩如生,灵气飞扬。(4)多样的修辞手法。文章多处采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文笔生动活泼,字里行间有诗一样的韵律和情怀。

设计理念:

遵循“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理解,引导学生从文字中读出风景如画之美,读出作者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满怀的好之情”。初步感悟“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写作秘诀,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眼前“景”语道出心中“情”语的。教学中,依照文章特点,采用以读为主的阅读教学策略,形式多样,逐层递进,以达到读中探究、读中赏美、读中悟情、读中识妙、读中积累的效果。

教学过程:

一、读听结合,导入新课

1?郾齐读词语。

清爽 吟诵 唱和 瀑布 陡峭 挺拔 身躯 蕴含 侠客 精致 奥秘 德高望重 津津乐道 别有深意

2?郾按要求听写。(根据提示从刚才所读的词语中找出对应的词语写下来。)

(1)形容山势等坡度很大,直上直下的。(陡峭)

(2)很有兴趣地说个不停。(津津乐道)

(3)道德高尚,名望很大。(德高望重)

3?郾常态听写剩余的11个词语。

4?郾先自评然后同桌互评,将“写正确、写美观”作为评价标准,推荐写得又正确又美观的作业展评。

(评析:将“生词听写”纳入课堂教学,从听写方式的灵活性到评价方式的多样性,把“服务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发展”放在突出位置,把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落到实处。)

二、讨论交流,感知画面

师:“山中访友”是一次山行,一次远离喧嚣的自然之旅,大山以它的静默、变幻、雄奇牵引着尘世人们的脚步和目光。散文家李汉荣先生以他敏锐的观察、灵动的文字,为我们记录下了他的山中之行,让我们走进文本,去发现,去“还原”他眼中所看到的一幅幅自然的画卷吧!

1?郾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如果给你一个相机的话,你会拍下哪处最美的风景,画出相关的句段,尝试有声有色地读出画面之美。

2?郾根据画出的句段,4人小组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互相评议,交流切磋,推选读得好的同学参与全班交流。评价标准:字正腔圆,能让人听出风景如画的美感。

3?郾继续在小组内讨论。刚才我们在读书、倾听中感受到的如画风景,如果用四字词语概括的话,该怎么概括呢?

如:古桥卧波、树木( )、( )、( )……

4?郾汇报交流。在各小组汇报的基础上,教师相机帮助概括和提升,并板书:

西桥卧波 树木青翠 鸟儿啁啾 露珠晶莹 山泉清凉 溪流汩汩 飞瀑轰响 悬崖陡峭 白云悠悠 云雀喳喳 花飞叶落 雷鸣雨泻

5?郾朗读上列词串,感受自然之美(配以音乐和画面)。

(评析:本环节的教学设计,打破了原文的行文结构,具有独创性。读出画面之美的过程,是一次细读文本发现自然美的过程,而且用四字词语概括如画风景则是一次炼词造句、感受语言对称美、节律美的过程,更重要的是“还原”了作者由观察到联想的创作过程,为更好地感受本文独特的表现手法做好了铺垫。)

三、感情朗读,体验情感

师:清末民初大学问家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所以阅读李汉荣先生灵动而诗意的文字,不仅能领略到自然风光的有声有色、绚烂多姿,还能从字里行间捕捉到作者对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的情感以及他的好心情。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看看能从哪些文字体会到作者的内心世界?把这些文字画下来,在旁边写上你的发现;你是否也有过类似的体验,文中哪些文字能激发你回忆起类似的体验,把这些文字画下来,在旁边写出你的感受。

1?郾潜心会文,自读批注。(会文之前,组织学生交流自己平常阅读中体会情感的方法,如抓住关键词语、关注表现手法等。)

2?郾汇报交流,感情朗读。

(1)把握情感基调。

①第一小节、第二小节、第八小节,抓住“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个满怀”“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等关键句子读出作者内心“满怀的好心情”。②第三小节古桥部分,读出对古桥无私奉献的敬仰之情。③第四小节树林部分,读出知己般的亲密无间。④第五小节,读出与朋友招呼时的热情友好。⑤第六小节,在朗读中体会“生命轮回”的庄严。⑥第七小节,在朗读中体会作者与雷雨不期而遇时对天地恩泽的感念。

(2)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

(学生交流汇报时不必按自然段的顺序,可以视学情顺势而导。通过朗读者陈述“我从这段文字中体会到了什么”,评价者评议“我从他的朗读中听到了什么”或者“我认为可以这样读”等方式互动交流,让学生学会关注文字中蕴含的情感,并转化为感情朗读。有些段落篇幅较长,可以用多种方式组织朗读,如个人读、导读、对读、集体读、配乐读等,增强朗读的趣味性和感染力。)

(评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环节的感情朗读也因有了“静思默读,会文批注”的铺垫,水到渠成。在这里,感情朗读既是阅读教学的手段,也成了阅读教学的目标之一。)

四、静思默读,丰富想象

师:这篇散文画面隽美,激情飞扬。作者或敬仰,或感佩,或热切,或静默,诸多感受积蕴于胸。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看看作者是用了哪些方法来表达心中的感受的,并体会这样表达的好处,选择一两处印象最深的谈一谈。

1?郾学生默读课文,揣摩文章独特的叙述方式,圈画出重点词语。

2?郾汇报交流,相机理解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1)新奇而丰富的想象。

如:老桥——“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鸟儿——“呼唤我的名字”;

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树——“是我的知己”,“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

山泉——“要我重新梳妆”;

溪流——邀我“唱和”;

瀑布——“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

悬崖——“挺拔的身躯”,“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

白云——“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

云雀——谈“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2)变换叙述人称。

第3、5小节第二人称,第4、6小节第三人称表述,让感情表达更加充分;

(3)比喻、拟人、排比手法的使用,使文章显得生动活泼;

(4)第2小节和第8小节两处前后照应。

3?郾小结:独特的表现手法,展现了不一样的画面,呈现出不一样的精彩,大自然不只是有声有色,也一样的有情有意。这一切只因作者来也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去也带着“满怀的好心情”,送同学们两句话:“规章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批文以入情,沿波计谋源,虽幽必显。”——刘勰(南北朝)

4?郾学生齐读。

(评析:从文字到内容,再从内容到文字,语文教学要切切实实地走个来回,通过揣摩表达方式及其表达效果,不但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更有助于锤炼学生良好的表达能力,实现既得言又得法,更趋合理的教学目标。)

五、读诵融合,领悟文本

师: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厚积”才能“薄发”。如此文质兼美的文章,我们可以选取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背一背,记一记,说不定哪一天在我们习作时就可以用上呢。

1?郾引导学生通过想画面或借助关键词串诵读、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可以采用自由读、默读等多种形式。

2?郾组织学生在小组内汇报交流,展示自己的积累所得。

3?郾全班交流,积累相同内容的学生一起背诵相关内容。

4?郾用男女生比赛背诵、小组间比赛背诵的方式展示各自积累的词句。

(评析: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常用也最有效的手段,此处采用自由读、默读、小组内轮流展示读等不同的读书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诵读中充分感受作者眼中的山中美景,领略文本的遣词造句之妙。)

六、拓展阅读,强化感受

山中有情,草木知意。优秀的写景文章绝不会为写景而写景,它往往通过写景来抒情,这也是常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课后,同学们可以用今天学到的方法,尝试读读本单元的另外三篇文章:《山雨》《虫草的树落》《索溪峪的“野”》,深入体会作者是怎样细心观察大自然的,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

责任编辑:王天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