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学生参与,提高教学质量

2013-04-29杨树双

学周刊·下旬刊 2013年8期
关键词:头数等式小数

杨树双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育的本质在于参与。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觉、主动学习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较强的参与意识和自尊心。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是关键。教学效果的好坏都是以学生是否参与、怎样参与、参与多少来决定的。没有学生积极参与,任何教育是不可能产生什么效果的。教师要诚心诚意地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启发、点拨、设疑、解惑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一、激发学生参与思维

教师教学时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抓住时机。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或新旧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构成学生认识活动的内部矛盾,形成强烈的解决问题的内部动机,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如教学《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时,先复习把“2”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各得多少?是怎样算出来的?学生很快回答说:“把一个整数扩大10倍,就在这个数末尾添加一个“0”……然后把“2”改为“0.2”要学生把0.2扩大10倍、100倍、1000倍……问是不是也可以在0.2的末尾添上一个、两个、三个……“0”呢?学生通过热烈的讨论,产生了两种意见:一种因受到知识迁移的影响,认为可以这样做。另一些学生看到,如果这样做,得到的是0.20、0.200、0.2000……=0.2因此,在一个小数的末尾添“0”,这个小数并没有扩大,从而激起学生认识中的矛盾冲突。这时教师设问:“是什么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呢?”同时出示一组数字:4.321、43.21、432.1,让学生观察这三个小数中的“4、3、2、1”四个数字一样,由于小数点位置不同,显然数的大小不同,悟出是小数点位置的变化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经过学生积极参与思维活动,正确导出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二、引导学生参与操作

针对小学生好动的心理特点,教师要经常创造机会,让学生在摆一摆、拼一拼、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的实际操作中,手脑并用,以动促思,感知实践,自我获得知识,这是很有必要的。如教“面积和面积单位”这一课,教师可以这样设计教学:(引出面积,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后,让学生比较下面两个平面图形的大小。)出示图(1)大长方形和图(2)小长方形,教师提问:图(1)的面积比图(2)的面积大多少?此时,学生充满疑惑,思维正处在“愤悱”之时,教师把握契机引入新知,要知道面积的大小,首先要有一种统一的标准(即面积单位)来度量与计算。

于是,学生又急切地想学习“面积单位”。学生学习了1平方厘米的形状和大小,并能度量较小的平面图形面积后,教师有意让学生用1平方厘米去量课桌表面的面积,旨在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中真正体验到1平方厘米这个面积单位的大小,并觉得量不方便。这时出现1平方分米的面积单位,让学生自己看书在自学的过程中愉悦地获得新知,感受成功的乐趣。最后让学生用1平方分米去量教室地面的面积,使学生在已有知识不能解决眼前问题的矛盾中,水到渠成地引出1平方米的面积单位。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参与教学全过程,在具体操作中解决矛盾不断获得新知。

三、引导学生参与解题

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让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参与解题。如:我在教含有未知数等式解应用题时,采用了一题多解的方法,教给学生从题中的数量关系中思考问题。如:农场养的肉牛比奶牛多16头,肉牛有94头,奶牛有多少头?首先引导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答,接着引导学生用新的方法解答,即根据题意,题目中的三个数量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哪个数量是未知的?如果设奶牛有X头,根据题里的等量关系,可以列出怎样的算式?学生明确:奶牛的头数+肉牛比奶牛多的头数=肉牛的头数。根据这个等量关系即可列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X+16=94。此时教师启发学生想,还想列出其他等式来解答吗?就这个问题学生展开讨论。经过讨论明确,根据“肉牛的头数-奶牛的头数=16头”这个等量关系列出“94-16=X”这个等式。还有一部分学生根据“肉牛的头数-肉牛比奶牛多的头数=奶牛的头数”的等量关系,列出了“94-16=X”的等式。为了肯定学生发表的见解,教师要说明:关系式正确,但列式时一般不把未知数X单独放在一头,要让未知数X和别的已知数放在一起列式。这样可摆脱思维的单一性,加强思维的灵活性。

四、引导学生参与练评

评价是一种手段,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活动,有什么样的评价,就產生什么样的心理行为。不同性质的评价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效应。正确评价学生,是调动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有效措施。积极评价会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要改进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必须运用积极的评价手段,给学生以某种精神上的满足,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尝试“求平均数”第一小组的平均身高时,我请班上学生板演。他的解答是这样的:(136+142+140+135+137+144)÷6=840÷6=140(厘米)。评析的时候,学生异口同声地讲错了。但我没有“一刀切”,而是采用了滞后评价的方法,没有及早下结论。首先肯定这位学生理解了求平均数的方法,并且数据全部抄对,算式完全正确。同时,我在他的算式旁打了个“√”,但在计算6个数字的和时,却算错了。紧接着在旁边打了个“×”。同时指出,笔算求平均数如果马虎得出的结果会不符合实际。接着引导全体学生帮助他在旁边的竖式上找错误。我为了让他在全班同学面前表现成功的机会,用信任的目光让他把题重新算一遍,结果他成功了,完全正确。我也毫不吝啬地给了他一个大“√”,这样,淡化了他的失败意识。

灵活机动的评价方法,不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还重新创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使学习成了学生的自愿行为。

总之,在数学教学课堂上,能否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是教学成败的关键。还可以启迪学生求知的欲望,树立学生的信心,帮助学生参与到动手、动口、动脑的过程中去。把观察、操作、表达、与思考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既长知识又增智慧,在学习的天地里探索数学的奥妙。

【责编 张景贤】

猜你喜欢

头数等式小数
小数加减“四不忘”
我国古代的小数
小数的认识
小数的认识
中药复方治疗牛病毒性腹泻的临床效果观察
组成等式
猪场绩效指标“有效母猪饲养头数”的探讨
一个连等式与两个不等式链
画图·分组·计算
速填等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