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网瘾”引发的教育困惑
2013-04-29刘莉莉
刘莉莉
学生对于一个合格的教师来说,是学识和人格魅力的传递者,也是教师塑造完善人格的实验场,作为十三四岁的初中生,其可塑性是最大的,我从最开始就坚信:有“网瘾”的学生是可以通过教育向好的一面发展的。对于个别整天迷恋于游戏、网络,处处充满着学习障碍的学生,我该如何做他们的工作呢?即使做好了他们现在的思想工作,最终的效果又会如何呢?下面谈几点个人的认识:
一、教师要热爱每一个学生
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学生的每一点不良变化,教师都应该重视,引导和教育是关键,问题是怎样去引导和教育?学校学生个人心理学上,对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解释为强化和负强化,作为教师,我们对学生身心发展有利的因素和行为要正面引导强化,对学生身心发展不利的因素和行为要进行负强化,引导和教育他们向大家所首肯的真的、美的、善的方面发展,真正做到育人教书。
二、及时教育
当家长发现孩子上网打游戏、浏览色情图片时,应该给予严厉的批评,给他买电脑、拉网线就正好强化了他的这一不良行为,当他上课不注意听讲、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与老师顶嘴时就不能对他采取放弃、放任自流的方式,而这种方式又正好强化了他应有这种不良行为的意识。实质上,他该得到强化的没有得到,他不该得到的强化的反而得到了强化,最终使他认为他该这样做事,即使被人发现了,也不能把他怎么样,少与他人交往和沟通更使他觉得自己的这种不良行为无人能够发觉和管束,同学、老师对他的漠视更增强了他的这种意识;教育中,许多细节的东西是很微妙的,稍一疏忽或处之不慎,都会把许多好的教育时机贻误,怪不得世人常说教师从事的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
针对以上情况,我经过深思,并依据有关心理矫正原则,采取了以下不同层次、不同时段、不同方式和不同目的的教育措施。(1)找学习较好的学生主动接触他,进一步了解他的思想,帮助他补习落下的课程,引导他认识中考的重要性,并与他结成学科型一助一共进学习对子;(2)做好与他关系较好的学生(余××、赵××等)的思想工作,由他们的学习进步和行为变化来影响他的思想认识和价值取向;(3)与科任教师达成一致:在课堂上严格对其行为的要求,并主动帮助他解决学习中的疑难,对其小小的一点进步给予表扬和鼓励,哪怕是缩短对同等学力的相同要求;(4)由我牵头与部分学困生结成师—优生—学困生的帮教对子,每天监督检查,定期交流认识,辅助学困生进步;(5)按照学校要求在周会、夕会上对全体学生加强进行中考及升学形势的教育;(6)我主动找“网瘾”学生和其他有相同爱好的学生谈心,希望他们在中考的关键时刻,对自己已形成的上网的不良习惯做必要的改正,由现在的每天6~7个小时缩短为每天3小时,两周后缩短为每天2小时,一月后缩短为每天1小时,两月后缩短为每周4小时,三月后缩短为每周2小时,直至缩短为1小时,甚至不玩,而且只限于打游戏,其他网站不要去浏览;(7)在周会和课外活动时间开展有益身心发展的体育运动,特别是篮球和足球比赛,将他们的兴趣向这方面发展,努力做到学习紧张之余的劳逸结合;(8)在全班实施近期目标激励和阶段考试奖励机制,特别是对学习、思想有进步的学生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9)利用马××特别喜爱的化学和物理课的教师来做其思想工作,使其同时认识到其他学科的重要性,提高学习的兴趣和动力;(10)由教导处主任、年级组长出面,找其谈心,找出自身优势所在,找出差距和不足,积极努力,迎接人生的第一次重大选择;(11)借助学校领导的威力,不定期找其及家长沟通,希望家长能够认识到形势的严峻,共同帮助孩子顺利度过人生的一次转折,并建议家长必要的时候逐渐缩短和禁止孩子上网玩游戏的时间;(12)针对这一特殊现象,学校在召开家长会之机,请有关人员专门作一次关于中学生上网成瘾防治的讲座,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促成学生上网打游戏的因素和防治的有效措施。应该说,这些措施实施的初期,“网瘾”学生的表现是有所改观的,因为这十二项措施不是同时进行的,这是根据他的变化而一条条增加的,前后长达10个月之久。
社会大环境无人能够改变,家庭小环境教师也无能为力,就连学校的环境也需要一代代教师与一届届学生共同去营造。可社会、家庭对教育、学校的期望太高,太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了,一个学生的一举一动的变化牵动着许多人的心,成功了众人欢喜,失败了又有谁会想起你曾付出的劳动呢?又有谁会记起你面对失败时的无奈呢?现在的社会发展很快,知识在不断地更新,谁能知道下一次又会碰到一个患有什么瘾的孩子让每一个教师既满怀希望地筹划又无可奈何地放弃?一份爱心在这些“毒”瘾面前是会显得苍白无力的。伤仲永的故事已流传了几百年,马仲永的故事又开始了新的演义,不知又会流传多少年?影响几代人?
有人说,现在的教育很霸道,很势利,可又有谁知道,现在的教育很无奈。德育不再是讲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的教育,德育也不仅仅是学校或班主任的事情,全员德育的范畴不能只停留在学校、班级的层面,教育需要更新发展,德育应先更新先发展……
(作者单位 甘肃省金昌金川公司第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