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助绘本阅读开展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2013-04-29陈美华

新课程·上旬 2013年8期
关键词:吸引力绘本阅读

陈美华

摘 要:借助绘本阅读开展科学教育活动,不仅凸显科学知识,也促进幼儿科学能力和科学素养的提高,让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发现身边的科学,走进自然探索世界。

关键词:绘本阅读;科学教育活力;吸引力

近年来,儿童绘本阅读成为大家追捧的热点,大部分的绘本教学活动都从语言教学角度去演绎,以理解故事、体验情感为主,却忽略了画面中的科学元素。对此我结合我园科学教育的目标,尝试将绘本中的科学知识点作为活动重点,借助绘本阅读开展科学教育活动,活动不但凸显了科学知识,也努力促进幼儿科学能力和科学素养的提高,将故事阅读与科学教育完美结合,既体现了科学教育活动的科学性,又突出了故事教学的趣味性,两者相辅相成,有机结合。

一、绘本选材体现科学性,引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一次科学绘本教学活动的成功首先必须做到精心选择教材,怎样的绘本才能作为我们开展科学活动的素材呢?

1.图画的选择有吸引力

绘本中图画是主体,具有讲述故事和引导阅读的功能,所以图画是否“好看”,内容是否突出重点,是吸引孩子阅读的关键。在选择时我既注重绘本“好看”,也注重挖掘科学元素。如,《牙齿旅行记》,画面上每个器官从外形到内部都非常逼真,胃液、小肠绒毛都是他们发现和质疑的焦点,再配上形象生动的语言文字,孩子在阅读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就能很自然地积累关于消化器官的相关经验。科学点能在画面中清楚地被表达出来,这既便于幼儿观察发现又能帮助理解,这样的绘本画面在绘本科学教育活动中起到很大的作用。

2.内容的选择体现科学性

要将精彩的绘本故事演绎为生动的科学教育活动,选择适宜的绘本是关键。选择绘本时,我们要关注故事内容本身是否具有科学性,是否适合幼儿进行科学探索活动,科学素材是否贴近幼儿的生活。“够月亮”活动中,抓住了“叠高”的科学点,通过对一些象征性物品的叠高,尝试帮助动物够到月亮。操作中幼儿通过比较找出最合适的叠高方法。活动让操作富有了情景性和科学性,也激发了幼儿的探索欲望。

3.适当的筛选抓住科学点

设计绘本活动时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活动的目标对科学元素进行价值判断,并做合理的筛选和修改。解读绘本寻找科学点时,一要关注所选科学点要跟绘本主要内容有紧密的联系,二要选择对幼儿最有价值的科学点。如,绘本《小猪的爱情》,科学点是不同动物的生活环境以及主要特征,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经验我做了合理的筛选,将重点落在了动物的生活环境中,借助绘本故事从“会飞”“会游”“会走”的角度引导幼儿帮助“小猪”找到家人。绘本画面成功的筛选和修改,让每张画面都能最大限度地为活动服务,通过画面的观察和阅读帮助孩子掌握和感知活动的核心经验。

二、巧妙的活动设计体现探索性,激发幼儿主动探究的欲望

有了好的素材只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接着必须围绕绘本中的科学元素精心设计每个活动环节,巧妙的活动设计能不断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主动地发现问题,勇敢地质疑。

1.巧妙设疑,引导发现

(1)观察画面,猜想和质疑

绘本画面作为文学和视觉的完美结合,是我们获得知识最直观的途径。如何让这种知识获得的过程能适合孩子的特点,让科学教育活动更为有趣,我们采用了“做中学”活动中的“猜测”和“质疑”。如,《翩翩起舞的蚂蚁》中,首先出示了蚂蚁的三个成长过程,然后引导孩子大胆地猜想会是哪个动物,孩子们猜到了“蚕”和“蝴蝶”,而当出现的是蚂蚁时,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一下子迸发出来,使得他们对后面的活动充满期待。这种活动前巧妙的设疑使幼儿在相互碰撞中思维处于灵动状态,不但激发了想象的火花,也激起了他们科学探索的热情。

(2)运用听觉,猜想和探索

在活动中我们发挥幼儿的各个感官去探索和发现,有效地突出绘本阅读和科学教育活动结合的灵活性。如,小班活动“换一换”中先让孩子听动物的叫声或特征,以此引导幼儿认真倾听和大胆地猜想。同时,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提问的方式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的提问具有神秘性、不确定性,也能在听觉感知上对幼儿产生一点点的迷惑,以激发他们进一步投入到探索活动中。

(3)制造悬念,设疑与拓展

在活动中教师故意制造悬念也是常用的手段,特别是在活动的最后环节,通过教师的悬念和质疑,将活动的科学点进行丰富和拓展,从而激发幼儿再探索的兴趣和愿望。如,在大班活动“一粒种子的旅行”中,总结种子旅行的方法后,又制造了“草莓除了种子传播还有一种特殊的传播方式”的悬念,这激起了孩子的好奇心。他们通过网络搜索、图书馆查阅等不同的手段去获得信息和知识。一个悬念不但激发了孩子再学习的兴趣,也让他们获得了多种途径学习的方式,这就是非常有价值的孩子自主学习的过程,我们不追求孩子能丰富和拓展多少知识或经验,更重要的是要看到孩子努力获得知识的方法和过程。

2.解读画面,有效提问

在绘本中图画不再是文字的点缀,因此,教师一定要积极引导幼儿通过仔细观察画面,关注画面的重点和细节。教师在解读画面时要根据不同的画面设计不同的提问方式,如,猜想式、开放式、递进式,这些不同的方式得到的会是孩子不断的思考和不同的回应,多样的提问方式能引发幼儿多纬度的思考问题。特别是递进式的提问,能追随着孩子的思维不断地深入和拓展,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欲望。

3.亲身实践,情感体验

亲身实践的过程能促进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成为科学探究的过程,我们的科学教育活动不能脱离孩子的动手操作,俗话说:“实践出真知。”在活动中通过一些手段和方法引导幼儿进行亲身实践不但能帮助幼儿理解和巩固活动中的科学内容,更能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

如,以大班《翩翩起舞的蚂蚁》为例,在最后的环节我创设了一个“游戏时间”,虽说是游戏,其实是让孩子进行了一个团队合作的实验,在这个过程中让孩子们充分感知了“团结”这一词汇的含义。

三、有机地渗透体现整合性,提升幼儿的科学素养

在借助绘本阅读开展科学教育活动的过程中,除了引导幼儿对科学知识的获得外不能忽略的是幼儿科学素养的培养。科学素养涵盖多个学科的内容,不仅包括自然科学的知识、技能和过程,还涉及相关的数学、人文科学的知识等。很多活动中我们合理地将科学与幼儿能力品质的培养有效整合,不但能促进幼儿全面的发展,提升幼儿科学素养的养成,更能进一步突出绘本的科学教育性。如,大班活动《一寸虫》中,首先突出了“一寸虫”的短小,然后通过一次次的“冒险”,让孩子体会到了“一寸虫”的勇敢和坚持,从而受到一定的感染,引导孩子在生活中遇到困难也要想办法动脑筋解决,做到自信和勇敢。

除此以外,我们在过程中充分挖掘绘本内容,渗透各科领域的素材,让我们的活动更为全面,让孩子各方面的科学素养得到提升。如,大班活动“首先有个苹果”,设计活动时将核心经验定位在了推理和预测上。幼儿通过对前几页画面内容的理解,再来推测下个画面中出现的人物、数量,同时要关注到的是这些事物之间的关联性和规律性。活动将数学经验、事物关联、推理、规律性有机地整合起来,渗透了科学方法的运用和思维方法的练习,在互相渗透中促进幼儿科学素养的提升。

有效的绘本科学教育活动从选材到活动设计再到演绎都要遵循以幼儿为主的原则,从幼儿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抓住科学点,积极营造探索、质疑的阅读氛围,让孩子能与绘本有更有效的互动,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科学的欲望,从而促进幼儿科学素养的提升。借助绘本阅读开展的科学教育活动不但把孩子带入美好故事情节的过程中,情感受到陶冶、艺术审美能力不断发展,更重要的他们能在绘本中发现身边的科学,走进自然,探索世界。

(作者单位 上海市嘉定区菊园幼儿园)

猜你喜欢

吸引力绘本阅读
中国吸引力
有吸引力的东西更好用
吸引力1
吸引力2
跟踪导练(三)4
学校图书馆绘本阅读推广的探索
绘本阅读对幼儿情感发展的影响
绘本阅读教学中如何运用恰当有效地提问促进幼儿积极情感体验的发展
新课改背景下英语绘本阅读分析
孩子们与绘本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