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色语文”应量身定做
2013-04-29丁文宏
丁文宏
著名特级教师黄厚江在《追寻语文的本色和本色的语文》一文中指出:“什么是本色语文?就是必须把语文课当语文教,就是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全国著名的语文教师都是根据自己所教的学生的特点研究出独特的教学方法的。如洪宗礼把语文的要素及其构成关系、规律编织成网状的语文教育链,以寻求高效的语文教学途径。魏书生则将基础知识、阅读与写作、文学常识、文言文知识四部分22项131个知识点组成了一棵美丽的知识树。宁鸿彬对“卡片辅助教学法”情有独钟,收效显著。余映潮的教学设计为三十字诀:“思路明晰单纯,提问精粹实在,品读细腻深入,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杜郎口模式也只适合于特定的条件、特定的环境、特定的教师素质等,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是值得肯定的。因此,笔者以为,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本色语文”也要量身定做。
一、尊重学生,因材施教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明确要求:“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个学生的优势潜能。”我校属于“城中村”,是城市中有待改造的农村中学。2012年9月初,我设计表格,从师生关系、学习兴趣、写作态度等七个方面对刚接手的新生进行较全面的调查分析,明确了五项重点工作目标。第一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亲其师”;第二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启动内因;第三要引导学生努力掌握正确的学法,独立阅读文本,提高学习效率;第四要有计划地具体指导学生写作,消除学生写作的畏难情绪;第五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四不”要求(不写错、不歪斜、不涂改、不出格)的作业书写习惯。
中高考作文命题和阅卷都想方设法抑制“假话、空话、套话”,就是要求学生写“本色作文”,我们都应该朝这样的方向努力,让学生写真人真事,说真话实话。如果学生的习作缺少真情实感怎么办?叶圣陶先生说:“人是生来就怀着情感内核的,如果能好好培养,自会抽芽舒叶,开出茂美的花,结得丰实的果。”笔者认为,关键是要设置特定的情境,才能将文章写得情真意切。李清、秀傅赢说过:“我们应该创设写作情境,激发写作个体的兴趣,触发写作个体丰富的联想,锻炼写作个体的形象思维能力,使写作个体自然地产生写作欲望,从而写出好的文章。”
笔者曾做过一个实验。去徐州邳州新集中学支教前,我有意地对学生说:“今天是我给大家上的最后一节课,明天上午就要出发,去徐州邳州的新集中学支教,不知何时才能回来。今天这节作文指导课是我给大家上的最后一课。”这样一说,教室里顿时笼罩着凝重的氛围,空气仿佛凝固了似的,时间也好像停止了前进的脚步。接着我又说:“如果老师在那里想同学们,就把大家的作文拿出来看,希望大家都能认真写。”教室里顿时安静得只听见微弱的呼吸声和低沉的抽泣声,班上很多学生都流下了遗憾、后悔的泪水。后来,我把这一课堂实录整理出来,以“境中情与情中境”为题,发表在2010年第5期《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的“作文课堂纪实”栏目中。
二、重组教材,精读乐写
语文教什么始终比怎么教更重要。严华银曾作过严肃而认真的思考:“教材编写能不能换一个思路?比如说,一般老师介入教材编写,可能就不会将教材内容编得那么难,那么烦,可能就不会将篇目弄得那么多,那么乱。专家总是俯视中学的教学,一线的名特优教师总是生活在最一流的学校,教着最一流的学生,他们编写的教材,会不会经意和不经意间与90%的学校和老师形成‘鸿沟呢?什么时候可以将专家编写教材与教书者自己的参与紧密地有机结合起来呢?”
笔者在对相关课题反复研究的基础上,编写了《精读乐写》校本教材,对现有教材的个别重点篇章进行了选择性重组,如将《幽径悲剧》和《紫藤萝瀑布》放在一起对比阅读。然后从中考试卷中的现代文阅读选文和报刊上找到一些精美的千字文,同时精选了教师的一些下水作文和学生佳作,组合在一起。可以说是一本熔作家、教师与学生作品于一炉的教材,这就缩短了作家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在模仿中创新,在学习中成长,最终享受成功的喜悦和胜利的自豪。
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的运用和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运用规律。”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注重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王爱华、曹春华两位教师在《呼吸语文本来的味道》中指出:“语文味”的生成,最重要的是亲近文本、亲近语言。校本教材《精读乐写》始终抓住生动丰富的文本和优美的语言,鼓励学生掌握好词好句,读出积累;学会归纳独特的写作技巧,读出发现;要有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成长启迪,读出自我;引导学生敢于挑战作家和教师,读出疑问。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能做几道中考题目,还能整体把握文本,全面理解文本,并把文本作为写作的范文来学习。要求学生自觉扩大阅读量,推荐优秀范文,同时写出自己的创新作文与大家交流。我们还在相应的文体前提供了阅读分析常用的名词和答题规范样式,有些难以读懂的文章还提供了阅读引导,并将选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用相关符号标注起来,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兴趣进行智慧阅读、创新阅读。学生学得有滋有味。 “诵读欣赏”则要求学生根据写作实践选择理解记忆,美化自己的写作语言。现在这一校本教材的构想已经得到了不少学校语文教师的认同,扬州教育学院附属中学已决定和我校联合使用,并明确专人参与编写。该教材前不久已交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有望在五月中旬面世。
三、抓住关键,举重若轻
夏俊良、温新枝在《语文教学中的“追问”艺术》一文中,指出了课堂追问的四个切入点的第一点就是“选准疑问点”。笔者以为,本色语文课提问要做到如下几点:一是教师的提问要防止学生上蹿下跳,消除表面上的热热闹闹,引导学生根据文本内容作深入思考,对学生进行卓有成效的缜密思维训练和流畅的语言训练。二是教师的提问要取消鸡零狗碎、你问我答的简单对话,引导学生从文本中发现作者语言的独特智慧和深刻的哲理思辨。三是教师的提问要防止用冗长的画面展示和多余的视角冲击来作出回答,引导学生根据文本语言发挥自己的独特想象,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四是教师的提问要取消不着边际的无限拓展,真正引导学生把文本读通、读懂、读透,直至读出积累,读出发现,读出自我,读出疑问,然后共同解答。阅读教学要紧扣文本语言来理解,像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一样,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一句话,要想学生读出应有的收获,教师应该问该问的问题,问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要能注意深度追问。
如在教学苏轼的《水调歌头》时,就可以按照小序的提示,设计以下两个主问题:1.人们都说“酒后吐真言”,苏轼“大醉”后,是如何在这首词的上阕中表达自己出世与入世的真情实感的?学生回答后,再追问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情感?这一追问,就可以引出创作背景。2.词的下阕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兼怀子由”的真实情感?再追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感?引导学生通过赏析词中富有哲理的语言来分析。在2012年“本色语文”专题研讨会暨全国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展示评比中,江苏省江阴市临港新城实验学校的蔡丽亚老师执教曹文轩的《孤独之旅》,就是围绕文眼“孤独”来设计主问题的。在学生围绕文本进行独立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揣摩文本的语言特色,这就是“本色语文”。
扬州市文津中学季帅老师执教的《柳叶儿》,之所以能获得江苏省一等奖,就是因为他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了“本色语文”的鲜明特征,准确把握文本以乐衬苦的感情线索,自然突出教者以导促学的先进理念,巧妙诱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激情,充分肯定课堂精彩生成的动人光彩。他用慈父般的教态亲近学生,用磁性般的语言吸引学生,用充满智慧的评价活跃学生思维,用灯塔一样的光芒一步步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走近作者,走向语文学习的天堂。季老师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而备受同仁的青睐,像一泓清泉潺潺流进学生稚嫩的心房,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又似一缕和煦的春风温暖着语文教师的心扉,加快着同仁们自觉投身语文课改的步伐。
四、考点明确,各司其职
为什么语文成绩难得高分,这和一些出中考试卷的专家们的理念有很大关系,理科强调教什么考什么,而语文就不一样,出现了一些“教的不考,考的不教”的怪现象。如果说文言文和古诗赏析的考试内容从课内延伸到课外,“防止学生死记硬背,加重负担,做无用功,要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还有一些道理。但是在语文教材中,从来没有教过如何赏析徽标、漫画等,从中考试卷看,就是有一些专家乐此不疲。
如扬州某区初一期末语文试卷。考题:仔细观察右边这幅漫画(略),完成两个题目:1.请用一两句话概括画面的内容。(参考答案:在一户人家由砖头和玻璃组成的窗户的窗台上面,有一个木头搭成的鸟巢,鸟巢里面有两个蛋。)2.概括这幅漫画的主题意义。(参考答案:讽刺了当今社会人们破坏大自然的行为,终将有一天,原本在树上筑巢的鸟儿也无处可以安身,教育人们要保护自然环境,关爱大自然。)出题者的意图可能是要考一考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和语言表述的能力,但忽视了两个问题:一是学生观察漫画的能力是否在语文教师的职责范围内?二是作为“最佳人居环境城市”的扬州有没有这样的行为?这样脱离实际的考题有何意义?还有的考“青年志愿者标志”“北京奥运会会标”“上海世博会会标”等。笔者一直在思考:这些脱离生活实际的政治色彩较浓的题目出现在语文考题中,该作何解释呢?是说明出卷者水平高呢,还是语文本来就该包罗万象?语文课程标准有没有这样的要求呢?查阅2011年版课程标准,在第四学段(7-9年级)的“综合性学习”的第3题的表述是:“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并没有识别漫画和徽标的要求。苏教版教材只在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后面有个看图编故事的训练,并且有较为详细的提示。语文教材也没有出现过关于徽标和讽刺漫画的题型。因此,语文考试决不能再包罗万象、越俎代庖了,也决不能再“种别人的田,荒自己的地”了。
“本色语文”涉及面广,限于篇幅,不可能面面俱到,笔者只是从自己工作的具体实践中谈一些粗浅的认识,以求教于大方之家。但愿 “本色语文”之衣能够通过量身定做越来越得体,并且给语文教学带来真正的春天。
(责任编辑 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