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富有探索精神和创造力的大学生
2013-04-29关炎芳
摘 要:培养人才是高校的使命和责任,我们的高等教育必须培养出富有探索精神和创造力的大学生,为此,除了加快教育体制的改革,还要从教学方式上和高校自身改革着手。教育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包含诸多政治因素,实施起来比较困难。但作为实施高等教育的主体——高校,可以从教学方式上和高校自身改革着手,转变观念,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优质的大学生。
关键词:高校;探索精神;创造力
收稿日期:2013-05-28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面向中原经济区装备制造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编号:[2011]-JKGHAD-0312);河南工业大学2012年重点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工科专业毕业设计质量评价体系研究与构建”(编号:2012GJYJ-A02)
作者简介:关炎芳(1980- ),女,河南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讲师,工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流体传动与控制。
1998年以来我国高校不断扩招,生源质量有所下降,教学资源显得紧张,部分大学生的专业素质下滑,大学生劳动力也似乎供大于求。除了重点高校和一些较强专业的毕业生,一般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中国的教育投入巨大,但产出优质大学生的数量仍显不足。
当今社会,“读书无用论”再次抬头,2012年高考弃考率更是达到顶峰,2013年高校毕业生签约率创下历史新低。越来越多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受到优质的教育,纷纷选择让孩子出境留学。社会各界对中国的高等教育充满疑虑,钱学森也在生命的最后时光提出一个值得后人深思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培养人才是高校的使命和责任,我们的高等教育必须培养出富有探索精神和创造力的大学生,为此,除了加快教育体制的改革,还要从教学方式上和高校自身改革着手。教育体制改革是涉及全国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包含诸多政治因素,实施起来比较困难。但作为实施高等教育的主体——高校,可以从教学方式上和高校自身改革着手,转变观念,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优质的大学生。
一、让学生知道怎样“学以致用”
人的一生很短暂,都想去干有意义和有趣味的事情,没人愿意为学习而学习。本科阶段总共需要修几十门课程,每门都是内容充实且分量不轻,有些课程更是抽象难懂,许多学生不知道那些复杂的公式在生产和生活中有何用处,以及如何运用。于是在“填鸭式”教学下,学生死记硬背,应付完考试后便把知识忘到九霄云外。所以告诉学生所学内容能够解决什么问题非常重要,在讲每门课的绪论时,教师需要向学生讲述这个学科的发展历史。不仅如此,以后的每个章节的知识都要告诉学生它的用途以及如何应用,能解决什么样的专业问题。有了“学以致用”这个前导思维,可以极大地加深学生对所学学科知识的理解。
二、将引导和激发贯穿于每个教学细节
学习本身是件枯燥的事情,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只是照本宣科讲下去,缺乏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学生在课堂上昏昏欲睡,教学效果肯定不佳。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依赖于教师的引导和激发。
其一,教师必须认真备课,讲课条理清晰、深入浅出,使学生易于听懂。其二,教师在讲课时自己须保持热情,声情并茂,这样方可感染学生。其三,善于发问,讲解过程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也可以在课堂上直接给出问题,让学生课下思考,针对表现活跃且能正确解题的学生给予加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其四,每个学科和定律之后都有很多故事,生动讲述学科发展史,不仅能够加深学生的理解,还能够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和创造力,引导学生主动向学科奠基人学习的热情。
三、提前到企业实践,接触生产和产品
一般在大二时,学生就可以进行实习了,除了基本的实习,尽可能让学生接触先进的生产过程和产品,了解产品的加工过程及其功能构造,引导学生思考制造产品需要用到哪些科学知识,回到学校后,学生会相应加强相关学科的学习,完成理论和实践的互动。
四、提前布置毕业设计任务
毕业设计是完成教学计划、达到大学生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它通过深入实践、了解社会、完成毕业设计任务或撰写论文等环节,着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工作的能力、组织管理和社交的能力。同时,对学生的工作态度及作风等方面都会有很大影响。通常毕业设计都是在最后一学期布置和进行,受考研和找工作影响,很多大学生的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的质量难以保证,存在拼凑和抄袭等问题。要想完成高质量的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事实上需要更长的时间准备,并非两三个月所能完成。
如果能在大二下学期就将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布置下去,告诉学生完成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大概所需要的知识、工具、软件、素材等,学生就会在以后的学习和实践中有针对性地学习和收集这方面的东西,并且有更多的时间制订具体方案并反复优化,这样不仅提升了毕业设计的质量,而且巩固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同时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也得到充分的拓展。
五、优化专业设置,配备充足的教学资源
现在有些高校专业设置存在诸多弊端。一些就业率不高的专业,没有被砍掉或压缩招生数量;一些本可以合并的专业,却被分解成数个专业,限制了学生择业的范围;一些专业陈旧,专业内容几年甚至十几年不更新,落后于科技发展;盲目跟风,不经过认真调研论证就设置一些所谓热门专业,吸引生源;不管教学的软硬件能否满足培养该专业学生的要求,也不管该专业劳动力在就业市场上是否会饱和,就将一部分专业素质较低的大学生推向社会,最终这些学生发现该专业的劳动力远多于市场上的岗位需求。近年许多高校开设的物流和电子商务专业就是典型的例子。缺少办学特色,贪大求多而不精也是一个突出问题。因此高校必须下功夫优化专业设置,并配备充足的教学资源。
高校的专业设置必须科学合理,基本的要求就是要务实:让绝大多数学生毕业后能够找到专业对口或与专业相关的工作,短期内满足大学生的生存需求,长期来看就是要满足个人发展的需求。除此以外还要及时整合一些类似专业,紧跟科技发展,更新专业内容。传统优势学科在巩固加强、突出特色的同时,高校也应开拓一些新专业。新专业设立需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开设之前进行充分的调研,不可跟风,新专业成立之后,还要确保教学所需的软硬件到位。
六、挑选部分本科生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
目前,高校教师的课题研究都是教师个人主导,让自己带的硕士生和博士生参与,很少能在科研组里见到本科生的影子,一般人都认为本科生知识达不到参与项目所要求的水平。事实上这是一种误解和偏见,本科生的最大优势是年轻、思维活跃、精力旺盛,给他们设定特定的科研目标后,他们会围绕着这一目标学习知识,创造条件,其探索欲和创造力得到极大的激发。比如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许多科研项目都有毕业或还没毕业的本科生参与,甚至个别课题直接由未毕业的本科生主导,带领项目组里一大批硕士和博士开展课题研究;本科生在华大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他们的科研成果常让一些资深专家赞叹不已, 有些还被刊登在美国《自然》杂志上。
七、培养学生市场调研能力
企事业单位想成立某个项目或开发新产品,一般都要经过缜密的市场调研和论证。提前在大学阶段就培养学生的调研能力,能让其敏锐地发掘市场需求和空白,并着手成立项目组研发新品。大学生提前具备调研能力是大学生的创造力得到提升的一个具体表现,无论对工作或是创业都很有帮助。
只要措施得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可以有效地解决一部分大学生专业素质低和探索欲、创造力不强的问题。当然,从事教育事业的每位教师还应该探索更多的途径和办法来更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使更多大学生成才,能够涌现出像钱学森一样的杰出人才。高校也只有将学生培养成才,才能够对得起国家的巨大投入、家长的辛苦供养,才能够为国家的前途、青年的个人前途负责。
参考文献:
[1]杨东平.中国教育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2]丁三青.改革教学方法: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战略举措[J].中国高等教育,2006,(12).
[3]潘懋元.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
责编:一 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