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现行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存在问题探究

2013-04-29郭婧

河南教育·高教 2013年8期
关键词:缺陷现行医疗保险

摘 要:大学生群体是流动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没有收入,导致其医疗保障责任主体缺失。同时,大学生医疗保障问题,是存在于中国医疗保障体系改革进程中的遗留问题,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认清我国现行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做好大学生医疗保险工作。

关键词:大学生;医疗保险;现行;缺陷

收稿日期:2013-06-28

作者简介:郭婧(1978- ),女,河南中医学院团委书记,博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管理、大学生社会保障。

中国大学生医疗保障制度的发展经历了公费医疗时期、由公费医疗向社会医疗保险转型时期和纳入城镇医疗保险时期,其发展与中国公费医疗的建立、发展、改革历程密切相连。但纵观其发展过程,令人遗憾的是,直到目前,大学生医疗保障始终只是附属于国家医疗改革的步伐,而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发展。近年,国内已经有部分学者在关注大学生医疗保障的问题,但还只是刚刚起步,大学生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仍缺乏完善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一、 大学生医疗保险针对性不够

中国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是继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之后的又一项重要内容,是对已有医疗保障制度的有效补充,对中国全民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积极的意义。将大学生医疗保障纳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范畴,也是对大学生医疗保障制度的一次规范。同时,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看到作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一部分,现行的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还不能完全适应大学生对医疗保障的需求。

大学生群体年轻且身体健康,在对医疗卫生的需求中,他们对预防保健、定期体检和健康教育的需求远远大于对疾病的治疗需求。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却主要是针对门诊大病或住院治疗。根据大学生以上三种主要需求的现状来看,预防保健和健康教育往往完全依托高校来进行,而且缺乏统一的制度要求和衡量标准,做多做少对不同高校来说差距极大。定期体检更是没有保障,作为实施教育的主体,大部分高校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仅能保证在新生入校时组织体检,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筛查不符合高校健康录取条件的学生。

大学生群体与城镇居民相比,具有相对固定的流动性。每逢假期,回到家乡与家人团聚是大学生的首选,还有一部分大学生把假期用于社会实践,提升个体的综合素质。在这种周期性的流动过程中,大学生如果因疾病需要就医,利用保险的手续比较烦琐。虽然一些省份的大学生医疗保险已经允许异地就医,但还需要大学生离开学校时随身携带医保卡等参保资料,而且异地就医所产生的费用需要大学生先行垫支,病愈返回学校所在城市后才能到医保机构办理报销手续,比在学校所在城市直接的医保就诊手续繁杂了许多。另外,大学生的经济情况一般无法承受大额垫支医疗费用也是一大问题。大学生医疗保险急需一套适合大学生特点且行之有效的办法。

二、医疗保险统筹层次较低,制度缺乏统一性

在大学生被纳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以后,各地政府都积极响应国家有关部门的号召,出台相关政策将大学生加入社会医疗保险的行列。但是,在政策实施初期,为了做好过渡和适应当地情况,各地的政策并不完全一致,这一制度在全国的统一性较低,增加了管理的难度,也隐藏了许多后续可能发生的问题。

通过对部分省份或城市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中适用于大学生的资料的收集整理,可以看出:虽然大学生已经被列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但各省份甚至同一省份的不同城市对大学生医疗保险的实施办法均不相同。大学生医疗保险各地的实施细则有着很大的差别,从规范大学生医疗保险的长远角度看,应该努力提高医疗保险统筹的层次,逐步建立省级或省级以上的统筹机构以便于统一管理。

三、不同类型高校组织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情况差距较大

按照国务院要求,高校应该认真落实大学生的疾病就医工作,加强管理,深化改革,提高工作的水平和效率。但是在政策推行的过程中,一方面,部分高校对大学生医保工作不够热心,可能因为参加医保不像商业保险那样会给予学校一定比例奖励。同时,包括中国太平洋保险、中国人寿保险等在内的多数保险公司都设有针对学生的意外伤害保险,每年保费在25~50元不等。另一方面,部分高校为完成任务采用了不恰当的工作方式。个别城市曾经出现极个别院校强制实行“大学生不参加居民医保不发毕业证”的措施。大学生参加居民医保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政府补贴性、福利性社会保险,大学生医保由政府统一组织推广实施,这一保障制度从未与任何证书发放挂钩,任何机构都不能将学生是否参保与毕业证等证件发放相关联。高校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当的工作方法给大学生医保工作的开展造成了负面影响。

针对不同类型高校的参保情况,笔者在河南省郑州市选取了部分高校,对负责医保的管理人员及大学生进行了访谈。郑州市医保办对高校学生参保率有不低于98%的要求,但实施过程中当地一本院校、二本院校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比例相对比较低,在60%~75%,学校一般不统一组织,也不要求学生全员参加。民办三本院校、公办专科院校则大都要求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医保,参保率在所有类型高校中也最高,一般不低于95%。而民办专科院校则由于管理体制参差不齐,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医保的比例差距悬殊,执行规范的学校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医保的比例接近100%,执行不规范的学校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医保的比例低于50%的也很多。

四、大学生参保意愿不强

首先,大学生群体本身对现行的医疗保险制度认知率亟须提高。和城镇居民一样,大学生群体对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到底是什么、如何收费、哪些病种可以报销、就医时不同级别医院报销比例是多少、报销手续如何办理等问题还停留在了解不多的阶段。不认同是基于不了解,出现这种状况,不仅因为大学生年轻,自我风险意识不强,也说明国家、省、市级政府对大学生加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体系的宣传力度还较弱,高校对大学生健康意识的培养不足,使得大学生对于自身的医疗参保情况模糊不清,更谈不上主动参与额外的商业保险。各级政府和高校可以考虑运用网络等年轻人喜欢的传播方式开展进一步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宣传。此外,学校代办投保仍是大学生获得医疗保险的主要方式,学校为其投保,其基金的筹集、运用及运营缺乏公开化、明晰化。这就有待于各地区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把工作做实、做细,使广大学生在真正了解、熟悉医疗保险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参保。

其次,中国的大学生医疗保障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公费医疗时期。抛开国家及高校的投入,仅从大学生群体角度来看,统招大学生的医疗保障经历了完全公费医疗阶段——绝大部分公费医疗阶段——部分公费医疗阶段——社会保险阶段。一方面,由完全免费到按周期缴费,大学生群体需要过渡性的心理认同。另一方面,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数逐年增多、医疗费用逐年高涨,农村家庭以及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身体很好,没有必要花这个钱。在缺乏对健康和自身疾病预防方面的充分认识时,他们很难积极主动地了解自身医疗保障的有关内容和参加其他形式的商业保险,这种情况从根源上制约了中国大学生医疗保障体系的发展。

再次,现在城市的发展注重功能区域的分布,越来越多的大中城市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开始建立高校园区或大学城。这种教学区域大都远离城市中心,建在偏僻、安静的地方,有利于教学管理和学生的学习。但是,这也为大学生看病就医增添了许多不便。高校园区或大学城多为新建区域,配套设施尚不完善,尤其是大型医疗卫生机构。针对这种情况,高校一般会在校园内设立校医院,为学生服务。然而,校医院一般规模较小、服务水平低,没有详细的科室分布,只具备门诊接诊能力,药品种类也不够齐全。大学生有很多病种和突发意外情况的治疗需要先到校医院就诊,经校医院同意后再向其他的大型医院转诊,手续繁杂,且对于大病、急病容易耽误宝贵的就诊时间。

现阶段,对大学生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应该在其针对性、适用性、可持续性和大学生群体对医疗保障制度的认知度、认可度方面下功夫,提高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对大学生的保障水平。就长远发展而言,完善大学生医疗保障制度,应该逐步构建一个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社会医疗救助作为制度基础,以商业医疗保险、社会慈善、助医贷款作为社会和市场有效补充的多层次共同作用的保障体系。

责编:晓 月

猜你喜欢

缺陷现行医疗保险
抓现行
浅谈我国现行的房产税
被抓了现行
“三医联动”下医疗保险新走向
医院会计制度的缺陷及其改进措施探讨
现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探讨
社会医疗保险
降低医疗保险拒付率
印度电商为两大“缺陷”苦恼
关注儿童医疗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