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MI指数与中国GDP增长率:基于有效性和设计合理性视角的研究

2013-04-29梁强刘嘉琦翁潘林

中国外资·下半月 2013年8期
关键词:国内生产总值相关性分析

梁强 刘嘉琦 翁潘林

摘要:首先,理论阐述了PMI指数可以很好地预测经济发展,通过实证分析证实了PMI与GDP之间确实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并且PMI峰值领先商业周期3~6个月。接下来运用2012年~2013年4月份PMI指数数据分析了当前我国制造业发展状况,详细分析了我国制造业面临的主要问题,通过研究政府已经及可能采取的调控措施,对我国2013年中后期经济走势进行了预期。最后,针对PMI指数体系的设计,提出了完善该指数体系的切入点,并给出了一些建议意见。

关键词:制造业PMI 国内生产总值 相关性分析 经济预测

Abstract:We firstly elaborate in theory that PMI is an adequate indicator for the predic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fter a brief empirical analysis, we find that there is indeed a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PMI and GDP. Specifically, the peak value of PMI goes ahead of business cycle 3-6 months. Based on the data of PMI from 2012-2013, we analyze the current state of development and major problems in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Next, we predict Chinas economic trend in mid-to-late 2013 through the study of possible regulation measures the central government has or may adopt. Finally, we propose a method which may perfect the index specific to the design system of PMI, and provide some suggestions.

Key words: Manufacturing PMI GDP Correlation Economic Forcast

一、引言

2011年中國制造业产值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成为名符其实的世界工厂,然而,“中国制造”在全球崛起的背后也付出了惊人的代价。首先,中国虽然取代昔日的美、日、英获得了“世界工厂”的荣誉称号,然而“世界加工厂”更加适合中国在国际产业链中扮演的角色,因为在国际分工链中,欧美等发达国家依旧处于分工链高端位置,掌握着大部分的利益,而中国只是利用廉价的劳动力赚取微不足道的加工费; 另外,自2004年来很多制造型企业面临着招工难和涨薪潮的困难局面,人工成本的增加导致很多跨国公司都在考虑转移工厂到东南亚、非洲等劳动力更廉价的地区,中国制造的优势似乎在逐渐的消失。总之,作为“世界加工厂”的中国,不仅需要“瞻前”,而且还要“顾后”,前面有发达国家的贸易壁垒与技术鸿沟,后面则有东南亚、非洲等低成本地区的“追兵”。

采购经理指数(简称PMI)是一套月度发布的、综合性的经济监测指标体系。PMI 是通过对采购经理的月度调查汇总出来的指数,在每月第一个工作日发布。因其及时性、先导性和综合性等特点,世界上已有很多国家建立了PMI体系。为了更好地引导和预测中国制造业的宏观发展方向,中国于2005年开始引入PMI指数体系,由国家统计局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合作编制每月发布调研数据及研究报告,报告的内容不仅有助于国家更好地进行政策引导和宏观调控,也有利于制造型企业进行战略调整,实行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生产和采购决策。PMI指数体系越来越受到国内分析人士的青睐,随着国家政策的转变和国内外经济环境的日新月异,PMI指数体系在引导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中将具有更强的影响力;同时,PMI指数体系也需要更加完善以应对这些变化,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各方的需求。

二、文献综述

长期以来,用于经济运行状况监控和预测的主要经济指标例如CPI,PPI 等,虽然作用巨大,但始终在时效性和预测性方面效力略显不足。PMI 指数体系的出现,为传统的经济指标体系增添了许多活力,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不足[1]。由于采购经理指数本身的特点,它与许多数据指标都存在较高的相关性,而其中最能代表经济总体走势的就是国内生产总值。当经济学家考虑经济即将转向时,他们要仔细审查的一个指标就是PMI。在美国,由全美采购经理人协会发布的制造业商业报告是反映经济活力的一个重要经济指标[2]。Koening通过实证检验证实了PMI确实是指示制造业部门乃至整个经济体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指标,并且也是预测联邦储备局利率政策的一个风向标[3]。在预测及时性和先导性方面,由于采取快捷的调查方法,每月第一个工作日发布,在时间上大大早于其它官方数据。在PMI基础之上发布的商务报告,是所有宏观经济数据中滞后期最短的报告之一。 在预测年终GDP方面,Gabe J. de Bondt利用2003年至2010年欧元区国家的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使用PMI即时预测欧元区年终实际GDP比使用欧盟统计局的以即时GDP数据为基础顺延推断的结果更为准确[4]。目前,已有不少学者基于美国和欧元区的数据对GDP增长率与PMI关系进行了研究,其中Koening(2002)、Lahiri和Monokroussos(2011)、Harris,Owens和Sarte(2004)、Vermeulen(2011)等人的研究一致表明PMI可以准确的预测GDP增长率,即PMI与GDP增长率有着很高的相关性[5][6][7]。这意味着仔细研究PMI的调查结果很有价值,因为它可以可靠地并且更早地给出未来经济发展状况的预期,有利于政府部门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宏观调控。中国学者关于PMI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对PMI指数设计的介绍上[8][9][10],PMI指数与其他经济变量之间关系的研究[1][11]还很欠缺,本文对中国制造业PMI指数与GDP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就PMI指数体系设计提出了一些建议。

三、中国制造业PMI指数与GDP相关性分析

制造业PMI是由五个指数加权形成的综合指标,这五个指数密切相关,环环相扣,分别涉及到企业供给、生产和采购活动的各个方面,表1说明了PMI指数体系所反映的经济现象。图1则是一个由PMI指数体系和经济现象组成的“上升-下降”经济周期图[12],可以比较系统地描述PMI指数体系是如何与宏观经济相关联的。由此,有理由推测PMI指数与GDP的变动之间具有很强的关联性。

表1 PMI指数各指标反映的经济现象

图1 经济周期图

1、数据选择与处理

本文采用SPSS16.0软件,对我国2005年至2013年的PMI与GDP累计增速的季度数据进行计量分析,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网站,经整理得到33组数据。

由于官方公布的PMI指数为月度数据,而GDP增长率是季度数据,所以需要先将PMI月度数据转化为季度数据,才能够进一步分析。这里直接采用取平均值的方法来计算PMI的季度数据。

2、数据检验

把所整理的2005-2013年PMI和GDP季度数据绘成折线图,走势如下图2所示:

从图2可以推断,这两组数据走势相近,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接下来对两组数据作相关性分析,SPSS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可以发现PMI与GDP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表3 相关性分析

注:**表示在0.01水平下显著(双尾检验)

两组数据虽然具有较高的相关性,但这并不能说明两者具有因果关系。为了进行因果关系检验,接下来对GDP季度增长率数据和加权PMI指数季度数据进行ADF(单位根)检验,来验证两组数据是否平稳,以便进一步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注:**表示在0.01水平上显著;LN表示数据对数化,DLN表示对数化后又进行了一阶差分

经验证两组数据经一阶差分后达到平稳,从而可以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用E-views6.0对数据做格兰杰因果关系分析,这里对1-4阶的滞后期逐一进行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格兰杰因果分析结论

从表4可以看出,在滞后期为1到3的情况下,拒绝了PMI不是GDP的格兰杰原因,接受了GDP不是PMI的格兰杰原因,也就是说PMI是有助于预测GDP的。从P值来看,随着阶数增加,P值变大,说明在1阶时(3个月)PMI对GDP有最好的预测作用。同时,直到9个月仍有预测效力。

根据美国专家的分析,在过去40多年里,美国制造业PMI与GDP相关系数很高,且PMI峰值可领先商业高潮6个月以上。本文分析结果表明,中国PMI指数与GDP也具有很强的相关性,但其转折点往往领先于GDP拐点3~6个月。产生这种差异性的主要原因可归结为两国产业结构的不同,美国经济发展主要由消费带动,而中国经济发展主要靠投资。这一点,在对比欧盟和美国的分析中也得到了很好地体现,Gabe和Stefano的研究表明,在工业生产增长率与实际GDP增长率的一致性方面,欧元区比美国要高[13]。因此,在中国,通过制造业的发展状况可以很好地预测中国的整体经济走势。

四、从PMI指数讨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状况

从图3可以看出,2012年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呈年初冲高、年中探底、年末回稳的走势。2012年,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均值低于历史平均水平,仅高于2008年金融危机时的年均值,为制造业采购经理调查以来的次低点。过去一年,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整体呈现前高中低再回升的走势,显示出我国制造业经济回升趋稳。

2012年1、2月,制造业PMI在51%以下低位运行;3、4月,受天气转暖,春节后集中开工等因素推动,制造业PMI有所提升,但显著低于历史同期平均水平;4月冲高至年内高点53.3%后,5-7月制造业PMI连续3个月呈回落走势,初现阶段性顶部信号;8、9月,制造业PMI更是连续两个月低于临界点50%;10-12月,宏观调控政策效果开始显现,制造业PMI又重新站到临界点50%以上,但回升幅度不大。总体上讲,在外部市场需求疲软,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背景下, 2012年中国制造业PMI走势总体偏弱,但在宏观调控政策持续发力下,第四季度制造业PMI均值升至50.5%,初步探明了制造业经济阶段性的底部。

从构成PMI的5个分类指标来看,各指标之间出现了一定的分化(见图4),2个指标均值高于临界点,3个指标均值低于临界点。其中,生产指数均值为53.0%,所占PMI综合指数权重为25%,且全年均保持在临界点以上,是PMI综合指数企稳回升的重要因素。虽然该指数近3年逐年下行,但始终高于临界点,表明我国制造业企业生产还在继续扩张,但增长速度总体放缓。新订单指数是5个扩散指标权重最大的一个,年均值为50.9%,仅有1个月位于临界值以下。从历史来看,我国制造业市场需求扩张速度放缓,未来趋势要看我国提振内需政策的实施效果。从业人员指数在低位徘徊,年均值为49.4%,且下半年一直位于临界值以下,这表明近期制造业用工量快速上升动能不足。

2012年,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均值为49.5,为历史最低点,表明2012年制造业相关原材料供货时间有所放慢。原材料库存指数全年在临界点以下运行,均值为47.7%,全年走势呈W型。从历史数据看,我国制造业原材料库存大部分时间处于较低水平,尤其是受经济下行的影响,2012年更是创下近3年的新低。

从国际上来看,欧债危机持续了3年之久,2012年欧债问题仍是贯穿欧洲经济形势变化的主线 ,美国和日本等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复苏乏力,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放缓,世界实体经济受到了严重冲击。在外部市场需求不旺,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背景下,制造业经济呈现总体增速放缓的迹象。

进入2013年,前4个月PMI指数均在临界点以上,从近期PMI数据可以判断,一季度中国经济开局良好,延续了去年四季度以来的企稳态势。同时也必须指出,1-4月PMI指数均在50%-51%之间波动,并不算高,况且考虑季节性因素(节后恢复生产、天气转暖等)后,PMI增势趋弱,这表明经济回稳的基础还不巩固,经济增长动力还需加强。尤其需要关注的是制造业中的小型企业,根据汇丰中国的调查数据,4月份小型企业PMI各分散指数全线下滑。资金短缺、成本上升是其面临的主要问题。为防止经济整体出现下滑,政府仍需保持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结构性减税政策以减轻小微企业的负担。

近半年以来,PMI指数一直保持在50%~51%之间,GDP增速在7.7%~7.8%之间波动。中国社科院蓝皮书认为,中国所处的外部环境依然不容乐观,内部压力不容小觑[14]。欧债危机影响持续渗透、国际金融市场反复大幅波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发达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新兴市场增速回落、全球物价和通胀压力加大。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通胀仍处高位、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进一步深化。这些因素都会为2013年中国经济发展带来挑战。综合各方面的考虑,预计2013年中后期PMI指数均值会略有升高,全年GDP保持在8%左右。

从中长期来看,要重点处理好收入分配和经济增长的关系。通过调整收入分配政策,实现分配制度合理化, 以此加快居民收入增长,提升市场消费需求增长动力,降低经济增长对出口拉动和政策刺激的依赖,防止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出现需求断层;通过结构性减税,增强企业活力,夯实实体经济基础。从更为长远的角度来看,宏观政策关注的重点和核心应该是增长转型。目前由于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已经发生深刻变化,经济发展正在进入一个从高速增长逐步转向次高速乃至中速增长阶段,要顺应这一发展态势转变,着力推进企业自主创新,实现产业结构升级; 着力推进体制变革,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为未来更高阶段的经济发展,寻求新的发展动力和增长点,推动中国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平台。

五、中国PMI指数体系建议

传统的经济学模型最大的问题便是很难涵盖未来可能发生变化的因素,采购经理人指数的报告是基于第一手的调查数据,并且调查对象处于市场经营的第一线,他们所反馈的信息,对研判未来经济走势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中国的PMI指数受到国内外广泛的关注,并且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因此,很有必要讨论如何进一步完善中国的PMI指数设计。

中国PMI指数的编制主要分三个步骤:数据收集、扩散系数计算和PMI计算。那么,如果说PMI指数有需要完善的地方,就应该从这三个步骤中入手。首先,PMI指数是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数据收集的,目前,国际上已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规范的调查制度、调查方法。但是,在样本选择方面,由于企业是不断变化的,如何保证调查样本更具有代表性至关重要。其次,关于扩散系数的计算,目前,国际上计算PMI的5个主要指标是一致的。但是,其他的扩散指标并不一致,中国的其他6个指标应该考虑中国的国情及经济环境的变化慎重地加以选择。最后,美国是最早采用PMI指数的国家,其计算方法是对五大指标不计权重平等对待,已经有学者指出对指标不加权重计算是不科学的[15],中国采用国际上通用计算公式(赋予指标不同的权重)。虽然与国际接轨,使得指标具有国际可比性是很重要的,但是国际上通行的指数权重设计也已经延续使用20多年,20年来国际、国内制造业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为了增强指标的效用,中国有必要采取双轨制,既采取国际通行的算法保持与国际接轨又建立自己的计算方法以适合中国国情。另外,中国PMI指数是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和中国国家统计局合作编制,国家统计局负责数据的调查采集和处理,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和中国物流信息中心负责数据分析、商务报告的撰写与发布。因此相关单位应该加强沟通和协调,建立一个定期的座谈和沟通机制很有必要[16]。

综上所述,中国PMI指数体系设计的原则应该是:既能够与国际接轨又符合中国国情。具体而言要做到以下几点:要建立稳定的调查渠道,保证数据来源的持续性与及时性;要设计合理的抽样和计算方法,保证统计结果的合理性与科学性;要成立权威的分析团队,保证报告的可靠性与权威性。

六、总结和展望

采购经理指数已成为世界经济运行活动的重要评价指标和世界经济变化的晴雨表,建立中国采购经理指数对于完善中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监测体系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基于对采购经理进行调查的PMI数据从理论上讲能够反映市场的变动情况,分析PMI各个细分指数、与宏观经济统计数据进行对比、与行业统计数据进行对比,均显示一定的相互关联或者一致性,因此PMI可以作为决策参考,在制定国家经济政策方面、企业经营方面、金融投资活动方面体现很好的应用价值。本文首先通过理论阐述了PMI指数可以很好地预测经济发展,通过实证分析证实了PMI与GDP之间确实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并且PMI峰值领先商业周期3~6个月。接下来运用近期PMI指数数据分析了当前我国制造业发展状况,详细分析了我国制造业面临的主要问题,通过研究政府已经及可能采取的调控政策,对我国2013年中后期经济走势进行了预期。最后,针对PMI指数体系的设计,提出了完善该指数体系的切入点,并给出了一些建议意见。

中国的经济经过了30多年的快速发展时期,产业结构亟需优化升级,制造业作为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基础性重要作用,因此,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过程,需要密切关注。制造业PMI作为衡量制造业发展的一个根本性指标,它与其他经济数据之间有什么联系,很有必要进行厘清。中国引进PMI指数的时间还很短,在国内,现有的关于PMI的学术研究还很欠缺,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不仅是理论的需要更是现实所需。未来在这方面的研究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PMI与其他经济因素之间的关系 ,二是PMI指数本身设计合理性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张利斌,冯益.中国PMI与GDP关系的实证检验[J].统计与决策,2012(2)

[2] Niemira,Michael P.,and Gerald F. Zukowski. Trading the Fundamentals [M]. New York: Academic Press,1998

[3]Koening E.F. Using the Purchasing ManagersIndex to assess the economys strength and the likely direction of monetary policy. Economic and Financial Policy Review,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Dallas, 2002.

[4]Gabe J.de Bondt. Nowcasting: Trust the Purchasing Managers Index or wait for the flash GDP estimate? Working Papers Series ,European Central Bank,2012

[5]Lahiri & Monokroussos. Nowcasting US GDP:The role of ISM Business Surveys,Discussion Papers 11-01,University at Albany,SUNY,Department of Economics,2011

[6]Harris, Owens and Sarte. Using manufacturing surveys to assess economic conditions. Economic Quarterly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Richmondissue Fall, p.65-p.92,2004

[7]Vermeulen, Philip. On the forecast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urchasing Managers Index and industrial production growth during the financial crisis. Conference Paper, 2011

[8]顾晓莉.PMI:预测GDP的“晴雨表”[J].热点,2009;11

[9]尤建新.中国采购经理指数(CFLP-PMI)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科技论坛,2006;11

[10]赵薇.PMI的现状及国内外对比[J].才智,2009(24)

[11]于颖.中国PMI数据的实际应用——PMI的领先性分析[J].社科纵横,2009.12

[12]王雅璨,陈琼,汝宜红.采购经理指数对经济运行的指示功能[J].统计与决策,2006;11

[13]Gabe J.de Bondt, Stefano Schiaffi. Confidence matters for nowcasting GDP: euro area and US evidence from PMI-based model, Discussion Papers Frankfurt am Main, European Central Bank, 2011

[14]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蓝皮书:2013年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12年12月5日

[15]Rolando F.Peláez. A Reassessment of the Purchasing Managers Index. Business Economics p.35-p.41,2003

[16]张立群.我为PMI指数做点评[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1(12)

猜你喜欢

国内生产总值相关性分析
国内生产总值与社会保险总支出研究
我国财政收入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滨州市城区苔藓植物主要重金属含量的调查与分析
我国税收收入影响因素研究
人民币汇率变动与中国入境旅游相关性分析(2002—2016)
上市公司财务指标与股票价格的相关性实证分析
GDP的缺陷研究
淘宝星店成长中的粉丝力量
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研究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