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学生思维能力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培养
2013-04-29张晓伟
张晓伟
摘 要: 当今社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主要体现在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上。高中化学作为一门专业性非常强的学科,其科学的教育方法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所要探讨的课题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通过科学的方式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
关键词: 思维能力 高中化学教学 思维方法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和生活性非常强的学科,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它是按照“理论—实践—认识”的方向进行的[1]。但是,为了更好地体现高中化学的特性,使学生采取一种发散性思维的方式学习化学,高中化学模式开始朝着“实践—探究—认识—反思—理论—实践”的方向发展,这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下面笔者对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通过科学的方式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阐述自己的几点建议。
1.精心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
学生思维能力是在问题的解决中形成和发展的,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所提出的质疑性和启发性问题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非常重要。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创设新颖的教学情境,为学生的思维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使学生在问题的思考中,经过分析和比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教师在讲解到硝酸的氧化性这一问题时,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酸能够和多种金属元素发生反应,并放出氢气,但是为何在制备硫化氢和氢气时,却只能用稀硫酸或盐酸,而不能使用稀硝酸进行制备?这样学生就会结合自己所学的化学知识,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从而开阔知识视野。再如,在讲解硫化氢的还原性时,根据这一化合物的特性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①硫化氢作为酸性物质,为什么不使用浓硫酸干燥?②硫化氢在反应的过程中,是以氧化剂的方式存在,还是以还原剂的方式存在?③硫化氢和浓硫酸在发生反应时会出现一种什么样的情况?通过这一系列问题的设置,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了激发,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培养。同时,在问题的提问中,将教材的难点与重点抓住,深入浅出,叩开学生思维的大门,可以形成持久的内驱动力。
2.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发散性的思维,还需要集中性的思维,而在这两种思维方式中,发散性思维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所发挥的作用是最大的[2]。研究发现,与西方国家相比较,我国学生在理论知识的掌握能力上要远高于西方国家学生,但是在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却非常差,而思维创造性的缺乏体现得最明显。在高中化学课程中,实验操作作为化学课堂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基础部分,有效的化学实验教学方式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创新。但是,在这一方案的实施上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发散性的问题和提问是无法满足一种答案的需求,也没有绝对的对和错,需要通过这种方法,改变传统单一性的吸收、记忆和了解局面,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学习中所需要的问题[3]。例如,在实验制取乙烯时,针对实验的结果可以引发学生思考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产生的气体有刺激性的气味?为什么实验烧瓶中的溶液会变成黑色?如何对以上两个问题进行推论和证明?如何对实验中的乙烯的存在进行检验?针对这四个问题,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能很好地解答前两个问题,但是,在“如何对实验中的乙烯的存在进行检验?”这一问题的解答上,却会存在一种偏差,错误地認为只要直接通过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就可以判断是否褪色,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是否只有乙烯才能使高锰酸钾或溴水褪色?经过引导,学生通过一定的思考就能正确的对这一问题进行解答,而这一引导过程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3.利用高中化学课堂的开放性创造和谐课堂
和其他学科相比,高中化学课堂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谐、愉快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前提。教师首先要做到尊重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学生在得到尊重的同时,求知欲和表现欲也得到了加强,创造性思维也能得到了保护。其次,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抓住学生思维的火花,并给予鼓励,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前提条件之一。
化学作为一门实验性和生活性较强的学科,在化学教学中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只有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独立思考和自我学习能力的人,学生才能更好地将自己所学知识应到生活实践中。
参考文献:
[1]李海萍.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10):134-135.行
[2]张燕静.刍议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有序思维教学[J].化学教学,2009(02):67-68.
[3]姚强.高中化学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探讨[J].宿州学院学报,2009,(04):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