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习作资源的利用与思考

2013-04-29许开玉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3年9期
关键词:索溪峪菊花习作

许开玉

郭沫若曾讲过,习作就要“写尔所知”。习作教学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认知结构和语言水平,对小学生习作提出过高、过难、过急的要求,其结果往往有悖于我们的初衷,教学效果也是欲速则不达。

写作要与儿童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写实开始,写他们所熟识的、理解的,特别是对他们有所触动的,他们所喜爱的、感兴趣的真人真事和实物实景,写他们的真情实感,鼓励他们写自己的梦想,写想象中的事物,这样就能拨动儿童的心弦,引发他们倾吐的需求。

一、学会观察,仔细体会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材料就写不出文章来。观察是作文教学中积累材料、获取材料的主要途径,只有认真观察,学生才有可能写出内容充实的好文章。秋天到了,看着大街小巷摆满了各种的菊花,有的秀丽淡雅,有的鲜艳夺目,有的昂首挺胸……真是千姿百态!于是,周末我就布置了这样一个小练笔:《菊花》。要求学生认真观察菊花的叶、花朵、花瓣、花蕊的颜色、形状;让学生观察:全开的花是什么样的?半开的花是什么样的?将要开放的花又是什么样的?花骨朵是什么样的?开败了的是什么样的?我还让学生仔细闻闻菊花的味道,查查它的生活习性,把印象最深的部分写具体。这样,一篇篇脍炙人口的好文章就出现在眼前。

要想让学生学会观察事物,提高写作能力,练写“观察日记”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作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少年儿童热情敏感,充满活力,而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他们每天都能观察到许许多多的東西,如自然景物的状态,气候的千变万化,人物的音容笑貌,社会的各种现象等。如果光观察不记录,那么无论多少有趣的事物、生动感人的场面都难免会忘记,即便日后能回忆起来,也是朦胧的。所以,我们在教导学生养成观察习惯的同时,还要让学生养成练写观察日记的好习惯。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

二、走进生活,再现资源

苏教版语文十二册《补充习题》里有一篇阅读短文《索溪峪的野》,写的是索溪峪的山是野的,索溪峪的水是野的,在索溪峪的人也是野的。后边的练习中有这样一题:“补写,如果来到索溪峪,你会怎么‘野?”由于学生没有亲眼看到索溪峪的山,索溪峪的水,他们没有印象,更无法体会索溪峪那原生态的美、纯天然的美、带有野性的美。为了让学生与文章产生共鸣,我让学生回忆一下印象中最深刻的山,印象中最深刻的水,学生们马上想到了花果山、孔望山、渔湾、桃花涧等。这下好了,学生的印象资源被打开了,就把自己在渔湾、桃花涧时的感受真实地表达了出来,就把自己在渔湾、桃花涧中是如何“野”的真实地写下了来。学生有的说:“我会坐在山石上放声歌唱。”有的说:“我会不顾脚下险峻的山石奔跑着、跳跃着。”有的说:“我会爬到大树上尽享‘一览众山小的美感。”还有的说:“我会跳到小溪里捉小鱼、小虾,衣服湿了也全然不顾。”……怎么样,够“野”吧!

生活是作文的源头,作文是生活的再现;作文会因生活而精彩,生活会因作文而美妙。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向生活投去独特的眼光,提高他们感受生活、认识世界的能力,而且还要引导学生以独特的方式,对生活、对世界进行自由描述,对内心、对情感进行自由抒发,使他们在语言与精神的和谐同构中,张扬个性,完善人格。

三、联系生活,发展思维

苏教版语文十二册《习作2》要求学生写写教师不在场的时候和小伙伴之间发生的事。无论是好事、趣事还是错事,学生都可以自己定个题目写下来。由于是让学生写自己身边发生的事,而且是亲身经历的,学生印象中有,只要把自己感受最深刻的写出来就可以了。这次习作,是学生感到最容易的,也是最有话可说的。我让他们表演一下教师不在场时的情景,学生们非常投入。有的交头接耳;有的起身离位;有的高谈阔论;有的因看到精彩文章而哈哈大笑;有的在睡大觉,显然做着美梦……学生真实地再现了教师不在场的时候的自我形象。在写作时,有个学生是这样的:

第一组后面的几位同学不知因为什么吵起来了,双方吵得面耳赤红,最后竟跑到课桌两旁的走道上你追我赶起来。胆子真是太大了!这边呢,本来是“猫抓耗子”的,最后凳子一台,竟然是“猫”被捉弄得四脚朝天。我左边的那些人一个个捧着肚子哈哈大笑。我问旁边的同学,到底是什么情况,没想到平时口齿伶俐的他这时候变成了哑巴。“哈哈哈哈……”他说,“……哈哈哈哈……”我急了。猛一拍桌子。没想到,他这下笑得更大声了。

奇怪,教室里一下变得安静了,安静得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只见每一个同学的眼睛都“齐刷刷”地注视着门口,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在世界静止了十秒钟后,见门口没有动静,大家便又乱成一锅粥了。这算什么?人吓人,吓死人啊!

要让学生写好作文,首先就要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叶圣陶先生说过:“写真经历,真体会,真感受。”这是解决“写什么”的最好办法。日本有个教育家也认为,写文章的题材应在儿童的日常生活中寻找。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了解社会,了解生活,了解国家大事,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使他们感受到生活的充实。生活是取之不尽的源泉,只要把学生引向生活,让他们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以饱满的热情去体验生活、歌颂生活、赞美生活,他们就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索溪峪菊花习作
菊花赞
我真的很擅长睡觉
雏菊花
赏菊花
《索溪峪的“野”》教学设计
突出景点的一个特点
《索溪峪的『野』》文本解读魏
索溪峪不“野”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