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复习世界地理部分记忆方法初探
2013-04-29陈得坤
陈得坤
摘 要: 世界地理部分是高考复习的基础知识之一,里面很多知识都要求学生在识记的基础上加以理解、分析和运用。由于复习的分区和国家很多,各地的区域定位和区位特征非常繁杂,因此是教学中的难点。作者试图通过对日常教学的反思和经验总结,采用方法指导配合案例分析的形式,帮助学生找到更多更好的方法复习世界地理部分的知识,实现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培养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对知识的迁移与运用能力。
关键词: 高考复习 世界地理 记忆方法 案例分析 能力培养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比较注重学生的学习反馈,并对其所反馈的情况加以针对性的指导。在高考第一轮复习完世界地理这一部分知识后,学生普遍认为区位特征包含了该区域内部的自然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涉及的内容太多,而且世界地理学过很多的分区,分区与分区之间在某些区位特征上又有些共同点,很容易混淆。单靠死记硬背,记忆效率非常低下,效果也很不理想。这里我试图以记忆的客观规律为指导,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归纳一些记忆方法,以期帮助迷茫中的学生找到方向,将世界地理知识学得更轻松,记得更容易。下面就是我归纳的区位特征的几种记忆方法。
1.归类比较法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一些有共同特点的知识之间的比较。例如:我们在世界地理的不同分区中学过一些麻类物质,很多同学感到非常不好辨认。下面我们就用归类比较法,用表格的形式归纳不同麻类物质的分布和主要用途:
当然,这种方法我们还可以用在很多类似知识的比较上,例如:重要国际性河流、主要资源分布等。
2.差异比较法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区域内部存在明显差异的分区。例如:世界地理讲到东亚的时候,就很强调东亚东西部之间的差异;而讲到东南亚的时候又侧重强调东南亚的南北部之间的差异;南美洲地形则侧重于它的东西差异,南北相间;介绍北美河湖的时候,又侧重比较了它的南北差异。像这样的知识还很多,下面我以东亚为例介绍差异比较法:
3.主次矛盾法
哲學告诉我们当矛盾错综复杂的时候,抓住主要矛盾,往往能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而且事半功倍。的确,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很好地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往往就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学习欧洲西部的气候分布时,我们就可以用主次矛盾法。欧洲西部主要的气候类型是温带海洋性气候,这一气候占据了欧洲西部的大部分地区,这就是主要矛盾。而其余的气候类型就成了跟它相对的次要矛盾。抓住了主要矛盾,然后根据北欧地区纬度较高,有部分的极地气候;南欧在地中海沿岸,受地中海气候的影响;东部则与东欧接壤,所以带有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性质,一下子,欧洲西部的气候分布问题迎刃而解。
又如:分析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成因的时候,也可以用这种方法。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是由于这里处于40°N- 60°N,属于中纬度地区,因此终年受中纬西风影响,带来大西洋的暖湿气流,带来丰富的水汽。这是主要矛盾。而西欧的平坦的地形和北大西洋暖流对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影响则为次要矛盾。只有抓住了主要矛盾,才能真正理解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成因。
4.简图记忆法
有些时候自己拿起笔画一画简图,复述学习过的内容,不失为一种好的记忆方法。由于图形本身的直观性很强,更能加深形象记忆。例如:在复习到澳大利亚气候分布的时候,强调这里半环状的气候分布特征。但单靠语言描述就显得很苍白,而且不容易记忆。换成简图就不同了,直观了很多。如下图:
内部半环为热带沙漠气候,由于其处于南回归线穿过的地方,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加上又在大分水岭的背风坡,以及西侧西澳大利亚寒流的影响。中间半环为热带草原气候。最外半环则比较破碎,可以按顺时针方向来记忆这几种气候类型。
5.因果联系记忆法
什么样的因就会推出什么样的果。例如:在复习一个地区的河流水文水系特征时,我们往往会想到这个地区的气候和地形。很显然,气候和地形是原因,而河流水文水系特征是结果。以非洲刚果河为例,看看它的水文水系特征怎么受当地的气候和地形的影响。由于刚果河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并且为盆地地形,因此,我们可以推测出刚果河的水文水系特征为:流量大且稳定;没有明显的汛期;没有结冰期;含沙量小;水系发达且呈向心状;流域大部分地区落差小,水流平缓,泥沙沿途淤积,下游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这完全可以由当地的气候和地形来推测,而不必死记硬背。
综上所述,世界地理并不难学,里面的知识也并不难记。关键在于是否找到对的方法。文章所提到的方法,均为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反思和总结,有些方法的运用可能值得商榷。但主要是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恢复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信心,培养他们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以及知识迁移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曾庆仿.地理教学中一些记忆性知识的记忆方法初探.龙岩师专学报,2003(S1).
[2]胡进成.浅议地理知识的记忆方法.少智报(文综),2011(21).
[3]管永清.巧用记忆方法 提高学习效率——地理教学中积累知识的有效方法.考试(教研),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