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班主任如何培养城镇藏族小学生的交际能力

2013-04-29尚增喜

考试周刊 2013年9期
关键词:交往能力培养方法

尚增喜

摘要: 小学阶段,孩子正处于一个最具可塑性的阶段,对这一时期孩子交往能力的培养更具有非凡的长远的意义。针对藏族小学生交往能力的发展状况,以认知为基础,激发孩子的交往兴趣,强化他们的交往意识。在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及生活的各种细节中,科学引导孩子学会与人交往。

关键词: 藏族学生 交际心理 交往能力 培养方法

小学阶段是人的认识、情感、意志发展的关键时期,是人的个性、自我意识形成的重要时期,这时期形成主体价值感,对客体的态度及采取的行为方式,会影响人的一生。专家指出,人际交往在孩子们的成长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尤其是“关键期”——孩子的少年时代,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的紧张与疏离,都会直接影响到孩子性格的发展和品质的形成。因此,我们不能不重视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这是一种驾驭生活、完善自我的能力。美国心理学家卡耐基认为:一个人的成功30%靠才能,70%靠人际关系。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如何让孩子走出孤独,学会交往,应是需要解读的课题。

一、调查研究

在藏区,藏族儿童的学业成就较汉族儿童总体上有一定差距,10.7%的人认为学习跟不上是来到新学校遇到的最大困难。造成这一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受到汉语水平的制约。目前,和汉族同学关系相处较好的比例最高占80.3%,其次是我很喜欢和他们交朋友占37.5%,他们对我总是很好奇的占12.5%,这种看法主要集中在刚来的学生人群,另外还有8.9%的人觉得我和他们很难成为真正的好朋友。在平时生活和学习中,针对最为亲近的人这一问题,选择同学和老师的分值最高占58.9%,其次是父/母/亲戚占57.1%,兄弟姐妹占48.2%,别的朋友占32.1%。

以上调查反映出藏族儿童强烈的交友渴望,他们的情感寄托除了家庭成员就是学校的交往人群,符合埃里克森所说的这一阶段人际关系的焦点为邻居和学校师生①的结论。说明大多数学生都能在新的文化环境中顺利交友,发展友谊。但是,文化差异也阻碍了他们与汉族同学的交往,有近20%的藏族儿童因为民族身份在交友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碍。

二、激发交往兴趣,强化交往意识

1.制定目标,培养学生交往意识。

很多小学生对老师存有一种敬畏感。而长期生活在闭塞村庄的少数民族学生的这种害羞、胆怯表现得更加明显。面对自己本民族老师还能够比较自如,而面对汉族教师就显得小心翼翼。因此,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显得尤为重要。关心学生,爱护他们,以活泼开朗的姿态和他们相处,让他们在心理上首先消除对你的怯意,他才会愿意开口。如与学生“拉家常”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要激发藏族小学生的交往兴趣,首先应该制定有针对性的目标。对于低年段的小学生而言,年龄特征、和心理需求和认知水平调都还处于一个比较初级的阶段。必须遵循教育规律,根据这些特点,制定有层次性的目标。对于交往的意识、内容、能力几个方面,应该侧重于其交往意识的培养。比如在和好朋友的交往中,要求低年级学生能讲出好朋友的姓名、性别、生日、家庭地址;中年级的要求和3个以上好朋友一起設计一个游戏活动,并能说出好朋友的爱好和优点;高年级的学生则引导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友谊观,建立美好而长久的友谊。

合作学习是激发交往兴趣的另一有效方式。新课标提倡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提高学习主动性的同时,也为其人际交往提供了更宽阔的平台。比如引导学生分组合作学习,将自己在学习中的收获和遇到的难题提出来供大家讨论解决。这个过程赋予了每个小组成员交流互动的机会,即使平时最怕发言的同学也能在小组学习中品尝合作的乐趣,同时又增强了交往的信心。这使得平时活动空间相对封闭狭窄的孩子们交往空间增大了。同样,课后复习也可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组与组之间的竞赛。孩子们的好胜心在这里发挥着最为积极的作用。在互相听写生词和问题讨论的过程中,孩子们学习积极性能得到显著提高,同学之间的情感联系也加强,关系更加密切。总结而言,合作学习具体可以培养学生:(1)学会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发言,抓住发言要点;(2)学会提问和质疑;(3)乐于表述观点;(4)勇于接受意见;(5)学会组织、主持小组学习。

此外还应该多创造其参与集体活动或游戏的机会。集体活动的参与能让藏族孩子们觉得集体与自己息息相关。大多数学生对班集体是很关心的,而且他们也有被信任的需要。有效的参与能够使学生在心理上形成归属感。对于集体中每个学生都应发现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并适时适地予以公开表扬。学生们希望得到赏识的“虚荣心”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满足,会使学生在交往中建立信心,有得到认同的快乐。这些活动另外一个重要之处在于让孩子们体验到分享的乐趣。分享自己的知识,虽然他们主观意识仅仅是要表现自己学得好,但是长期反复这样的训练,他们能逐渐体验到分享的重要性。分享自己的知识,分享自己的文具,分享自己的食物,分享自己的热情和快乐,等等,都能激发孩子们的交往兴趣,增强交往信心和能力。

2.发挥课堂课外作用,培养学生交际能力。

实践表明,孩子在开心的时候,胆怯害羞心理会消退。从这个角度出发,教学上应该开展一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趣味活动。在课堂上,多鼓励,多点拨,多指导。课堂教学是培养孩子们交往能力重要的环境之一。要有效地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首先应该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这里的环境主要是指软环境,比如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师生之间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之间相互的信赖和集体荣誉感,等等。在良好课堂气氛的前提下,老师才能通过其他有意思的教学设计环节来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比如语文课,可以通过情景表演来活跃课堂气氛。表演是学生最喜爱的活动,在表演中教师应针对表演内容引导学生进入角色,热情鼓励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学到的交往知识。对于数学课,教师则可以安排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究并解决问题,让孩子在这样的过程中体验交往的快乐。

3.在交往细节中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品格。

对于藏族孩子来说,虽然不能要求其直接了解人与社会的关系、普遍价值观这些大道理,但是却可以通过小事情小细节让其体验个体和环境的关系。最直观的就是不同的行为会从环境中获得不同的反应,受到环境中其他个体的欢迎是孩子们喜欢的。所以培养孩子们的交往能力和其优良性格品格的形成是一个统一的过程。而这些性格品格的养成也是在生活中慢慢积累而成的。

要教會孩子勇于承担责任,也要实时抓住任何一些细节。性格品格中很多方面比如热情大方随时随地都可以示范和实践。有些教育机会却也难得出现,比如孩子闯祸,不是随时都有的情况。这个时候家长在对事情做补救措施的同时,应该乐观地认为这其实是一次很好的教育机会,完全可以当做正面案例。比如,在游戏过程中让其他小伙伴受伤,或者打碎了小伙伴家的花瓶,等等。切不可过于苛责,耐心地问明原因之后要其勇敢地承认自己行为中的不当,在其承认错误之后还应该适当地给予鼓励和安慰。

任何一个学生成长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养成教育也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在交际礼仪教育中要求学生必须懂得在家庭、学校、社会应该如何与人交往,并要求学生按实际要求去做。同时要求每位教师以身作则,积极检查、督促学生,时时事事按交际礼仪养成教育的行为习惯去做,做到知与行的统一。

三、交际礼仪教育目标体系的构建

小学生交际礼仪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要有计划地根据小学生不同年级和成长阶段的特点,在实施过程中进行阶梯推进,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促进学生的交往礼仪的顺利养成。特别是各种方法的运用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及学生的个体特点适当采用,使孩子们在相应的年龄阶段得到潜移默化的交际礼仪行为养成教育,开心快乐地学会交际,与人友好相处。

注释:

①刘宣文.学校发展性辅导[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25.

参考文献:

[1]儿童发展.江苏教育出版社.

[2]发展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

[3]教育心理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4]中小学生交往成败的归因特点与归因训练.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4).

[5]试论小学生交往礼仪养成教育三维模式的构建.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报,2008(3).

[6]小学生交往问题——一个交往困难的教育案例.中国教师,2006(1).

猜你喜欢

交往能力培养方法
民办高校大学生交往能力的探讨
小班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
论户外活动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刍议
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探索
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谈学生化学兴趣的培养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中对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