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教育的现状
2013-04-29任小莹
任小莹
摘 要:试图从语文教育理念、语文课程安排、语文教学、语文教学评价、语文教师本人等方面来阐述当代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现状。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人文精神;教育
随着应试教育之风越刮越烈,随着语文分值的增加,高中语文教学渐渐走入误区,陷入了人文性缺失的困境。
一、语文教育理念会步入一种误区,忽视了对人文精神的培养
目前,在形式和理论上,尽管人们采取一种比较先进的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对话教学,然而在真正的实际操作上却是一种“新瓶装旧酒”“换汤不换药”的旧模式,最终会导致机械的归纳总结教学方法,将道德教化和思想修养都轻视忽略掉,美育被轻视,智育却被重视;思维开拓被轻视,然而机械熟练却被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被轻视,分数在短期内得到提高却被重视。这些现今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无处不在的问题,最终导致人文精神教育也彻彻底底被忽视了!
二、语文课程在安排上近乎不合理,最终导致人文思想缺失
在高中学科设置中,尽管给予该学科的课时不少,但在内容教学时,通常会被语文本身所具有的语言、方法、修辞教学以及在写作技巧上枯燥无味的八股式教学形式所占据。
因此,要让语文教学这条路越走越宽,我们就必须对课程体系进行开放式教学,使得小教室的传统教学形式走向生活大课堂。
三、语文教学严重唯科学化,课堂失去人文光彩
深入到现实的高中语文教学中,会发现唯科学化早已深深地植根于有些教师的教学意识当中,广泛地存在于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在教学目标上,知识本位的旧式目标成为教学目标。
四、语文评价教学方式的单一,对于人文精神的培养会产生偏差
语文这门学科,由于和考试成绩息息相关而备受大家的重视,在这种倾向因素的影响下,往往会被传统的定位,以分数定学习好坏,以成绩的优劣定学习的掌握程度,“三好”被“一好”想当然地裁定评判。在现实的教学中会从成绩好坏、得分高低来评判教学好坏!成绩好了,考到高分了就可以将其他的情况一切掩盖,这种看似简单的评价标准会将学生多维度的思考和学生自身所特有的个性化特点抑制,进而学生对语文课程的体验、理解、表达毫无兴趣可言,最终会放弃语文作品对学生的熏陶和感染。
五、语文教师缺乏人文精神,教学个性化被程式化
部分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并没有给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并对新教材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缺乏一种新的认知。教师总是用一成不变的大包大揽的教学模式,例如:从时代背景再到作者简介、从内容分析再到写作特色等。在教学模式上教师往往会一成不变的坚持劈章斩句对语法分析、庖丁解牛一样地进行逻辑推演,最终会导致学生对作品不感兴趣,甚至是厌烦,更加失去景趣、意趣。不能够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分析教学,忽视了人文精神在当中的挖掘和体验,这种僵硬呆板的教学模式最终使得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不高涨,审美情感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不到很好的传递,使得学生对语文课堂的特殊生活乐趣不感兴趣。
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敢于创新和突破自我,从刻板的教学中走出来给予语文课堂教学一种全新的色彩。
综上所述的种种缺憾,都是由于语文教学缺乏一种带有温馨内涵的人文关怀。高中阶段是学生性格、价值取向、人生观定型的关键时期,学生的身心发展日臻完善,自我意识无比强烈,对于个人价值会有一种被认同、渴望在集体中彰显个性的强烈愿望。一系列的变化决定了高中生的实际心理需求,然而这些却与人文主义教育理念是一致的,因此高中阶段成为学生奠定坚实人文精神基础的黄金时期。
(作者单位 陕西省咸阳市乾县黉学门中学)
?誗编辑 斛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