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花”只是赏花吗?
2013-04-29陈琼花
陈琼花
【摘要】《江畔独步寻花》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它记录了诗人在四川成都锦江边独自散步寻花的所见。全诗围绕着花景来写,前两句从不同角度写花之状态。后两句细致刻画了蝴蝶和黄莺流连花间的景象。古诗用直描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一幅万紫千红、莺歌燕舞的春天美景,动静相应,意境优美。
【关键词】诗的本质;诗歌鉴赏;文本解读
【中图分类号】G624.2 【文献标识码】A
林庚说:“诗的本质就是发现。”这首《江畔独步寻花》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组诗《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里的第六首。教学伊始,我对文本做了一番细细解读,从诗中也领悟到的一星半点东西,因此也有了自己的一些见解。
一、从背景入手,说“寻花”
读诗,特别是读古诗,要想真正理解诗的内涵,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弄清作者创作的时代背景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正所谓:“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因为古诗的创作年代离我们比较久远,而诗人所处的社会时代,生平遭遇,思想主张等多方面的内容往往对诗歌创作有着直接的影响。因而诗歌鉴赏不应忽视对其背景的了解。
《江畔独步寻花》这是诗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居于成都草堂,拥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安身处时所写下的。此时作者的心情是愉悦的,舒畅的。正是怀着这种心情他到江畔“独步寻花”。在春暖花开的时节,他独自漫步成都锦江江畔,怀着一种恬淡,愉悦的心情,欣赏着春天花枝繁茂、蝶舞莺飞的动人景象。此刻我们表面看到的是春天美景,其实诗句的字里行间更多则是作者此时愉悦、舒畅心情的展现。因此,此时“寻花”只是赏花吗?我觉得不是,而是作者情感的一种宣泄和寄托。这就是古诗中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叫“借景抒情”,景只是作者表情达意的一种凭借或方式。
二、从意象入手,谈“寻花”
在古诗中,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诗人往往会借助客观物象来表现主观感情形象,即用意象来表现自我,或表达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是合二为一的。往往诗中几个意象都有一定的联系,如《江畔独步寻花》中的“花”、“戏蝶”和“娇莺”三个意象,很明显都是美的象征,看到缤纷的鲜花,戏闹的蝴蝶,自由自在的黄莺,不禁给人一种“春光明媚”的感觉,而作为身临其境中的诗人,又怎会不怦然心动呢?此时此刻与其说是在欣赏春天花枝繁茂、蝶舞莺飞的动人景象,倒不如说这是诗人自己心情的真实写照。这明媚的春景只是作者情感的物化而已。“花满蹊”正是表达诗人喜悦之情满胸怀;“流连戏蝶”表达的是作者对安宁生活的留恋;“自在娇莺”也是作者对自由自在,没有离乱生活的留恋与追求。
因此,此时的“寻花”只是赏花吗?不,这是一种情感的自我宣泄,自我陶醉。作者已完全将自己融入到这美景中,正尽情地感受、欣赏着这种久违的自由、愉悦的心情,正如那群戏闹的蝴蝶在花丛中飞舞,恋恋不舍。
三、从动词入手,品“寻花”
诗歌的语言主要有如下几个特征:凝练性、形象性、情感性、跳跃性。鉴赏诗歌语言主要应从这几个方面入手,而这几个方面往往又不是孤立的,而是合为一体的。
在《江畔独步寻花》中每个分句诗人都用了一个形象而凝练的动词,细细品读,不难发现每个动词都是作者情感最准确的表达。例如,教学中为了更形象地理解第一句中的“满”,老师把它换成“遍”让学生比较阅读,说说哪个用得更准确到位,学生一下子就觉得“满”比“遍”更饱满,更恰切,从而又感受到“满”字的巧妙。“压”、“舞”、“啼”这三个动词也一样不仅用词精妙,而且又准确地扣住意象的特征。,形象地表达了作者此刻的心境:如千万朵怒放的鲜花般娇艳;如花丛中飞舞的彩蝶般自由恬淡;如鸣啼中的小黄莺般自由自在。
此时“寻花”只是赏花吗?不,这是作者自我自由恬淡、愉悦心情的流露与品味。
四、从表达技巧入手,悟“寻花”
表达技巧指的是诗人在借助语言文字塑造艺术形象时,灵活运用一般的创作规则和方法所表现出来的具体而又特殊的艺术手段。
《江畔独步寻花》这首诗作者采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借景抒情,融情入景。诗中无论是“千万朵怒放的鲜花”,“花丛中戏闹的蝴蝶”,还是“叫声婉转动人,自由自在的黄莺”都明显让读者感受到一种美,一种来自大自然和谐愉悦的美,这正是作者此时此刻情感的真实写照。作为一位饱受离乱之苦的人,能拥有如此安宁平和的日子,又怎能不为之“流连”呢?怎能不为之陶醉呢?因此,与其说这是写景,倒不如说这是作者情感的真实流露。当然作为写诗高手,杜甫含蓄地将情感融入景中,通过“花满蹊”、“压枝低”正面写出花开之盛,春之美。同时利用蝴蝶美妙的舞姿,黄莺婉转的啼叫,使花丛有静有动有声有色,使得春天的景色更加美丽动人。而“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一切表达只是為了赏花吗?不,这是作者美丽、愉悦心情的欣赏与品味。
董仲舒说:“诗无达诂”大概正因为如此,我才敢如此这般地将它拿到自己心中去发展!原文: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编辑: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