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2013-04-29马俊秀
马俊秀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小组合作学习凸显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小组合作学习能适应中学语文教学的要求,落实学生主体地位。本文就培养学生合作和竞争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三个方面阐述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
【关键词】中学语文;小组合作;合作与竞争;学习兴趣;个体差异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课堂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在《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强调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兴起于美国20世纪70年代的合作学习,被我国教学领域所借鉴,并且正在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我国的教育教学人员也正在将此理念逐步完善,以期在教学中更好地发挥其有益的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策略,它是将班级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成学习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参与的任务式学习活动。现代教育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以人为本,小组合作学习的最终目的正是想通过小组学习这一形式,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达到“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境界。
通过这几年的教学,我总结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几个优势,与大家分享。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如今的社会需要的是能合作、会合作、有团队合作意识的人才,而小组合作学习恰恰能培养学生这一意识。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共同的学习目标将小组成员的个人利益与小组的集体利益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为了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小组成员分工协作、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增强了学生对他人的了解和对相互依存的认识。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林格伦认为,学习不仅是掌握知识与技能,也是在形成合作的交往关系。小组合作学习以每一个小组为基本元素,以团体成绩为基本评价依据。因此,合作与交往就成为学生学习的主导因素。分小组合作学习,也将学生个体间的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关系。各个小组之间整体上进行评比,这样一来,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又强化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二、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求知探索的原动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小组合作学习能很好地做到这一点。小组合作学习创设的是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氛围,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活动的自由度,能让学生自己尝试着与人合作去解决问题,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了学习的参与者、探索者和发现者。肯定其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学生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多了,学生享受到了学习的乐趣,能轻松愉快地获取知识,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学习热情。举一个我在教学中的例子。在我们学《孙权劝学》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深刻感悟人物形象,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我让学生以组为单位,以文本为剧本,编排课本剧。编排时,在不改变文本原意的前提下,可对文本进行适当的修改。这样就让学生对文本有个内化的过程。我教的2班的追梦小组的表演特别精彩,把孙权的语重心长;吕蒙的初时推托学习,后来的用功刻苦,最后的突飞猛进的进步;鲁肃的由衷的赞叹,表演得惟妙惟肖。赢得了大家热烈而持久的掌声。我从他们眼中看到了快乐与学习的欲望。我知道了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感受到乐趣,这样,学生主动学习不再是难事。
三、更好地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要
每个班级的学生都有几十人,这几十个学生之间必然存在着个体差异。老师教浅显的内容,语文素养好的同学觉得不满足,老师教难度大的内容,语文素养差的同学又接受不了。如何处理一节课的难易程度,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都能积极参与,让老师很难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策略能让这一问题得以缓解。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在组内就会做到互教互学,互相切磋。在小组展示交流时,可根据个人不同情况,小组长给分配不同任务。在回答预设问题时,口语表达能力好的同学负责讲解,基础好的同学负责补充,表达能力差一点的同学负责读题。这样,每个人都有事做,只是分工不同。基礎好的同学能得到锻炼,基础差的同学也有机会展示自己。虽然成绩靠后,但他们也需要被认同,也想有归属感和存在价值。
小组合作能因人而分配不同任务,照顾到了每一个成员,在组内也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有利于孩子们健康成长。
总之,小组合作能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个孩子有存在感,淡化个体差异。但是小组合作不是万能的,需要我们广大中学语文教师不断探索、总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编辑:刘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