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调动小学高段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
2013-04-29杨晓蔚
杨晓蔚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数学学习不能凭借抄、背的学习方法,它是一门具有挑战性,能使人头脑灵活的学科。到了小学高段,许多学生感觉它是枯燥、乏味、难学的一门功课,使得高段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经过调查,我发现小学高段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师提出的问题不明确
上课时我们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后学生毫无反应,学生你看我、我看你好一会儿以后,才有轻轻的讨论声,最后只有几个平时发言积极的学生会主动表示愿意回答,但还是答不到点子上。究其原因,不是学生不愿答,而是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不知该如何作答。
2.教师的评价语言单一
在听课过程中,我们经常能听到低段老师用“你真聪明”“你真努力”“你真棒”“很好”,甚至更有创意的语言评价学生,而高段老师相对严肃一些,同时评价语言也更简单一些,致使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语言习以为常,时间久了就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究其原因,教师不能及时抓住评价时机使用丰富有效的评价语言,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3.合作交流形式化
在教学中,我们常会发现这样的情况:高段在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并非人人参与,活动的主角往往只有一两个人。基础比较薄弱的孩子,内心比较自卑,怕说错了被同伴嘲笑,他们在交流中已经习惯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在回答的时候,说的往往都是别人的想法,有时即使自己有想法也不敢说,小组交流成了优等生的表演舞台,这样就大大打击了数学成绩中下游这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那么,教师该如何调动高段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其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使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由“苦学”变成“乐学”呢?我在教学中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
一、建立民主平等的情感氛围
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是学生敢于参与的先决条件。学生只有在感到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在喜爱任课老师的前提下,才会乐于学习。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多沟通,跟他们交朋友,生活上、学习上都关心他们,从而激起对老师的爱、对数学的爱;其次,教学要平等,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偏爱一部分人,而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却漠不关心。
二、准确设问,多法施教
现代教学论的基本观点之一就是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发展,调动所有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通过钻研教材,提出准确的问题,使学生明确要做什么,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组织学生讨论发现知识规律,充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要学、会学、乐学,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正确评价学生
美国电影《师生情》中有这样一个片段:一位白人教师到黑人社区任教小学一年级,在第一节数学课中老师伸出五个手指问其中一名黑人孩子:“这是几个手指?”小孩憋了半天才答道:“三个。”老师没有指责他说错了,而是高兴地大声赞道:“你真厉害,还差两个你就数对了。”教师一句赞赏的话,缓解了学生的心理压力,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可见,教师要善于用放大镜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表扬和鼓励为主,对每个问题、每个学生的评价不可轻易否定,不随便说“错”,否则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中教师还要承认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个体差异,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不要过多地指责他们不努力、不认真学,对他们既要晓之以理,更要注意发现他们的微小进步,予以鼓励。只有进行正确、科学的评价,才能使学生从评价中受到鼓舞,得到力量,勇于前进,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成功的体验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
学习成功得到快乐的情绪体验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要使学生获得成功,教师必须设计好探索数学知识的台阶,包括设计好课堂提问和动手操作的步骤等,使不同智力水平的同学都能拾级而上。当学生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要适时、有效地帮助和引导学生,使所有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感,树立自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特别是后进学生容易自卑、自暴自弃,教师要及时点拨、诱导,半扶半放地让他们自己走向成功。
总之,只要我们尊重学生、注意教法、正确评价,就一定能调动小学高段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