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建互动课堂 激发阅读兴趣

2013-04-29付坝才

小学教学研究 2013年9期
关键词:新课标课文阅读教学

付坝才

语文课堂常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教师讲得津津有味、滔滔不绝,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哈欠连天。众所周知,此时此刻的教师只是无可争辩的知识权威和知识源泉,他们把知识“存放”在学生那里,就像投资者把钱存放在银行里一样,不管学生是否愿意接受存放。也就是说,教师只是为着一个目的——传授知识,为此不问手段,且不去计较手段所产生的后果。这样的灌输式教学,教师的一厢情愿、学生的被动学习,在新课标的呼声中虽有所转变,但真正的效果却微乎其微,总给人“换汤不换药”的感觉。因此,课堂教学模式彻底转变已迫在眉睫。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指出:“对于传统学校里的那种权威式的传授知识的方式要重新进行估价。”这就是说,要减少强加在学生身上的束缚(如纪律、练习、考试),学习者可以在课堂讨论中获得知识。这种合作互动型的课堂便是新课标语文阅读教学的理想课堂。

一、何以互动教学

叶圣陶先生在一次谈话中说:“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不让他们自己学,是无论如何学不好的。”叶圣陶先生的这段话不仅包括他一向倡导的发展学生自学的观点,而且包括如何使学生乐学的方法。语文教师要想取得语文课堂的高效率,必须依据学生的学习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乐趣,使学生“好之”“乐之”。而要达到这一点,沟通与合作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新课标中有这样一句话:“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学。”失去了沟通的教学是不可想象的,而作为教学主体的课堂就更应渗透真正的沟通与合作。教学不应该是教师展示其授业技巧的一种表演活动,更不应该在应试教育泥潭中越陷越深。因此,教师必须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努力营造民主、和谐、合作、互助的课堂氛围,尊重学生、亲近学生,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人。

二、如何互动教学

站在应试教育的此岸遥望素质教育的彼岸,每一个试图呼唤教育和教学过程的人都清楚地意识到到达彼岸势在必行,但航程绝非一帆风顺。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努力探寻着创建互动课堂的方法,下面就两方面谈谈自己的一孔之见。

1.思想情感的互动——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

语文教学不仅是认知活动,还是情感活动,这已是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事实上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情感的交流。正如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所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可是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却常常会有这样的困惑:为什么同样注重了情感教学,可教学效果却各不相同呢?为什么一篇文质兼美、饱含名家深情厚谊的佳作,学生在阅读时却毫无情感?为什么教师在讲台上声情并茂,而讲台下的学生却无动于衷?这主要是教师简单地把作者的感情一厢情愿地按自己的理解单向地灌输给学生,这样就出现了许多我们不愿见到的现象。其实,在阅读教学中,师生间必须交流对作品的评价,才能达到情感的交流。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能把研究教材和研究学生结合起来,关注文本蕴含的思想感情和学生的学习情感,进行正面鼓励,积极引导甚至与学生共同探讨、研究文本,充分相信学生的质疑、解疑能力,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作者、学生与作者之间的情感形成网状型的传导、碰撞、激疑和反馈,那么,课堂上教学信息、情感交流就不是线型的,而是彼此心灵相通、情感相通、协调合拍的,能形成良好的心理场所。这便使课堂教学有一种美的情感的流动,这才是我们阅读教学应当追求的一种境界。

2.课堂教法的互动——创立以说为中心的阅读方法

新课标中有这样一句话:“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教学思想,强调了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那么,语文教师阅读课中怎样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呢?我认为教师应有一个基本的学法指导,在一堂课中应抓住这六个字:读、疑、议、说、评、练。

(1)指导学生“读”。一篇好的文章,读者用心读是很重要的。怎样读效果好?教师应对学生予以指导,但仅限于轻、重、急、缓、抑、扬的分别介绍,而不能具体到这句话怎么读,至于用什么方式读、用什么感情读,都应由学生自己把握。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将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对作者的感情融入反复的诵读中,在诵读之中主动地品味语言的美妙。而在整个过程当中,教师只是起到一个适时点拨指导的作用。

(2)教会学生“疑”。古人云:“学贵质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现代心理学也认为,疑是思维的火花,思维总是以发现问题开始,以解决问题告终的。在课堂上,往往都是教师提出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学生则只是一味被动地解答,并不能真正打开思维之门。久而久之,只会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一种依赖性,丧失了主动探求知识的兴趣。因此,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质疑问题的活动,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战场,更是学生质疑问题并通过自主学习解决疑难的练兵场。教师可因势利导地按以下环节进行:组织筛选—合理调整—设疑辅助—注重语言训练。对于学生的质疑,部分可让学生自行解决,部分可当堂明确,或留下悬念。经过筛选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课文的主问题和次问题,根据既定教学安排,适时作出教学调整,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同时,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相机设疑,把学生没有注意到的,而教学中必须解决的难点提出来,鼓励学生探索。在释疑的过程中,不能只在理性上作出解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去实践、感悟,突出学生的语言实践训练,让学生多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解答。

(3)组织学生“议”。“议”就是议论、讨论。学生初读一文,教师可组织学生两人一组或四人一组进行讨论,这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解决疑难问题的基本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组织有序。先议什么,后议什么,教师都应组织协调,不可开“单人演讲会”,也不可七嘴八舌,应在确保纪律的同时人人参与,人人讨论。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对知识充满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4)安排学生“说”。“说”是学生讨论后的学习思想交流。一篇课文的学习不是说只让学生议一次说一次的,它往往是议议说说、说说议议的,也就是说,教师对学生所说的内容要有个先后次序的安排。一般来说,学生初次议论后,应先安排学生说文章中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并让学生互相解答。其次,可组织学生讨论学后的收获。形式应多种多样,座谈会、演讲、主持节目、采访等都是很好的形式。学生在说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见解,并逐步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达成正确的理解、认识。这是阅读教学的关键环节。

(5)激发学生“评”。“评”就是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评论,对学生的解答进行评讲。评课文,是学生对课文学习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学习过程,学生对课文的评论可以是整体性的,也可以是局部性的。另外,对于学生的解答、演讲或朗诵,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评价,这样既可让学生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又可以让学生在评他人之时弥补自己的不足。我们说无论学生的评论是否能体现课文中心,只要学生能在学习评论中发现问题,这本身就是一种进步。

(6)布置学生“练”。“练”,即练习、训练。在课堂教学中的联想和想象教学本身就是一种训练,但这只是一种思维训练和口头训练。要想让学生真正巩固知识,提高实际运用语文的能力,就必须布置学生做好两个方面的练习:一是布置学生对课文进行点评,写课文读后感,写阅读联想作文等。二是布置学生背,但我们反对死记硬背,提倡在理解的基础上大量积累一些优美的文段、名言警句。

以上这“六个字”的教学,都能从不同角度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这是认真贯彻新课标主动学习的较好方法。只有做到这几点,才能在课堂中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建出活跃而充满生命力的互动课堂。

记得一位哲人曾经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后,我们每人手上仍然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后,我们每人便拥有了两种思想。”互动型课堂,教师、学生彼此作用、相互影响,学生可以从教师和别的同学身上汲取多种思想,收获多种思维、多种知识。这样,课堂不再枯燥,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又提高了课堂效果。

猜你喜欢

新课标课文阅读教学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背课文的小偷
背课文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初探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听力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