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已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羁绊
2013-04-29束玉良
束玉良
教师的专业发展,既要有专业素养、专业能力的提升,更要有职业操守、职业精神的优化。集体备课作为学校教学研究和教师研修的主要形式,理论上虽然能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平台,但从大多数学校多年的实践结果来看,集体备课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虽有些许促进,但负面效应更大,甚至成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羁绊。
一、重形式轻内涵的总体质态,销蚀了教师的职业精神
一个毋庸讳言的事实是,绝大多数学校的集体备课仍然停留在形式化、走过场的状态。在管理上,虽然很多学校制定了不少严格的规章制度,固定了时间地点,甚至安排专门的人员进行检查。但是管理的重点却是停留在集体备课是否开展、相关人员是否到齐等外在形式的层面,对教师是否积极参与,研讨是否有效等核心问题关注不够,或是好的办法不多。
在内容上,教师们虽然按时围坐在一起,也煞有介事地议论纷纷,可是内容空泛,缺乏中心话题,研讨力量分散,不能聚焦教学中的关键问题。许多时候都是一人主讲,其余人心不在焉地聆听,教师个体事前没有研讨准备,发言空泛,没有针对性,有时甚至是海阔天空地胡侃漫谈。在问题研讨和评课时,到处弥漫的是言不由衷的溢美之词和曲意奉承的随声附和,很少能看到讲真话、说不足的场面,更别指望有直率的批评和针锋相对的争论。
这种重形式轻内涵的集体备课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而且严重地销蚀了教师的职业精神,导致教师的执着认真、合作分享、乐于求真的职业精神明显缺乏。试想连教师都缺乏积极参与的自主意识、合作分享的团队意识、坚持真理的求真精神,又如何去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求真的意识和能力呢?
二、重统一轻差异的管理定位,阻碍了教学个性的张扬
从环境上看,学校主要是由多个年级和班级组成的,这种“蛋箱式学校”细胞型结构模式,意味着教师必须私下与困难和焦虑作斗争,在脱离同事的环境中独立度过自己的多数时间。从工作的性质看,教学工作具有很大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教师劳动的对象是个性千差万别的学生个体,教师必须在熟悉每个学生个性需要的基础上因材施教,没有任何一种现成的、公用的模式可以包打天下。从教师工作的场所看,课堂应该是师生即兴表演的舞台,许多教育教学行为都是在即时的生成中完成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高超的教学机智,而从目前的集体备课来看,教师获得更多的是教案而不是教学机智。再者,作为知识分子的教师,他们在人格上具有强烈的独立意识,在学术上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特长,有自己对教材的独特理解和感悟,这也正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不可替代性的体现,是课堂生活的精彩所在。由此可见,教师教学的个性化程度越高,学生的获益就越大,教学质量就越高,教师职业的生命张力就越强。而目前盛行的集体备课,追求的更多是统一性,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设计、统一教学流程、统一训练内容,这样的制度本质上恰恰是对教师专业自主权、独立思考与工作、自我实现和个性化实践的否定。
三、重拿来轻原创的观念导向,抑制了专业素养的提升
由于理解和执行的偏差,很多学校把集体备课异化为制作“教案拼盘”。为应付检查,事前将教材的各章节平均分给同年级的各位任课教师,由各任课教师分头准备教案。每次集体备课的时候由一人主讲,介绍自己撰写甚至是网络下载的教案,或是干脆将复印好的教案人手一份,每个人在现成的教案上画画杠杠,或作极少的补充,便算完成共性教案的程序,集体备课的过程异化成各任课教师分头制作“教案拼盘”的过程。不少教师因此拿来就用,照本宣科,精力很少放在教材研究、学情研究、学法研究上。还有些教师存在“等、靠”思想,等他人提供教学资源,靠他人的教学设计应付教学,完全失去了自己的教学思想力和教学创新力。这种“承包——互换”的方法,虽然大大“减轻”了教师的备课压力和负担,但却助长了教师的专业惰性,滋生了一批专业懒汉。长此以往,教师分析教材、设计教学、研究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将大大弱化,导致不少教师工作很长时间之后,专业能力却提升缓慢甚至原地踏步,更可怕的是教师群体专业发展的自觉意识被麻醉,专业发展的自主能力被扼杀。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田家炳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