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性开放式教学初探
2013-04-29成彦明
成彦明
【摘 要】在第三次工业革命背景下,教学改革要突出师生的主体性与教学的开放性,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教育责任。自主性、系统性、整合性、实践性是主体性开放式教学的基本原则,构建主体性开放式课程、实施主体性开放式课堂是主体性开放式教学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主体性开放式教学 哲学思考 基本原则 实施策略
主体性开放式教学是指在第三次工业革命背景下,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师生的双主体性,用大数据时代的开放式思维方式,挖掘和平衡校内外资源、网络资源,建构开放的、多元的教学生态系统,师生自主、互动、开放、创新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教学方式。
一、主体性开放式教学的哲学思考
主体性是指人在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作用、地位,即人的主动、能动、有目的的活动的地位和特性。
在学校教育中,存在着学生、教师、职员等群体,从哲学角度讲,他们都是主体,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教材、教学设施,才是客体。从哲学的认识论角度认识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均是认识世界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也是共同对知识探究的合作主体。新课程理念提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这是对教师的主体作用最为简明的解释。也就是说教师的主体作用在于导学与助学,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于学会与会学。
主体只有通过开放才能与客体发生作用,主体与主体之间才能互动交流。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师生只有在开放的环境中才能鉴别、选择与建构。开放度越高,教学资源就越丰富,选择性也将越多,建构的空间越广阔。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教学资源的丰富多彩,社会结构的多元开放,都给我们提供了无限的开放空间,促使我们的思维方式发生深刻变革。
我们已经处在知识爆炸、全球化、信息化、知识经济时代,第三次工业革命浪潮席卷而来,这个时代对人的主体性,即人的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开放度是以往任何时代都无法比拟的。开放多元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重要特征,开放创新精神是未来人才的必备素质。当前,大数据、智能制造、3D打印技术正在加速运用,教育资源的再平衡、学校组织的网络化、开放式创新等将成为第三次工业革命背景下教育研究的新问题。突出师生的主体性与教学的开放性,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途径与方法,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教育责任。
二、主体性开放式教学的基本原则
主体性开放式教学除了要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外,还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1.自主性原则。自主是师生主体性的体现,自主性是新课程教学方式改革的起点。自主也是课堂教学设计的起点,教学设计由知识的逻辑结构转变到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开放结构。灌南高级中学提出的“养德启智,造就主人”的办学理念,就是发挥学生自主性原则思想的体现。只有遵循自主性原则,才能培养时代的主人。
2.系统性原则。系统论也是方法论,知识系统是知识的结构化。虽然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将学科知识模块化,但模块总是系统中的模块,知识也是系统中的知识。开放是系统的开放、系统与系统之间的开放,立足知识系统教与学将会事半功倍。我们既要立足知识体系的小系统,更要放眼相互联系的大系统,从开放的视野中看系统,才能真正掌握系统性原则。
3.整合性原则。整合是信息化、大数据时代最为重要的思维方法。人类社会知识不断递增,而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有限的时间不可能接受无限的知识,只有通过整合才能快速掌握新知,才能发明和创造。整合也是主体性开放式教学最为重要的途径和方法,只有通过整合,才能由此及彼,举一反三,融会贯通。通过知识整合重组,才能形成新的知识系统,才能培养学生开放式思维方式。处于大数据时代的人要筛选重要的有价值的信息,就需要整合性思维方式。
4.实践性原则。实践出真知,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践是更高层次的开放,实践是对书本知识的拓展和延伸,是知识学习的体验与升华。对于中小学来说,实践很多是验证前人的知识,是一种体验式学习,诸如实验、综合实践等,手脑并用,学思结合,知行统一。
三、主体性开放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1.构建主体性开放式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三级课程是新课程改革的设置要求,体现课程的开放特征。主体性开放式教学也必须从课程开放上展开。我校以学生主体为中心,在课程内容上构建三个层级课程:一是基础素养课程,包含国家课程以及全体学生必须掌握的地方课程、校园文化课程、学校生活课程、时事新闻课程、礼仪课程等,这是我校每个学生的保底课程;二是个性选择课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的选择性课程,我校还整合电视课程,如中央电视台的《开讲啦》等励志讲座,对话节目《世界精英沟通中国》等,江苏卫视的《一站到底》等节目,习近平、奥巴马、比尔·盖茨、乔布斯等人的演讲,我们进行选择剪辑,作为学生的选择性课程播放;三是特色创新课程,这是为极少数有着某方面天赋的学生开发的课程。在空间维度上,构建教室课程、校园生活课程、家庭和社会实践课程,力求形成“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的“天人合一”境界。
2.实施主体性开放式课堂。主体性开放式课堂就是学生和教师主体与教材、学习环境等资源客体互动,提高学生对知识认知、学习与研究能力的课堂。主体性开放式课堂强调民主与平等、开放与多元、优秀与幸福等元素,倡导问题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强调教师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形成个人的教学特色和风格,让每位教师的教学都精彩。
主体性开放式课堂同样追求高效课堂,追求学习目标的达成度。课堂的高效很大程度上源自于课堂教学结构优化,课堂结构同样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为便于实施,我校按照主体性开放式思想将课堂教学理念和结构要求作如下概括。
突出一个中心:学生的主动发展。抓住两个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强化三个意识:学生主体意识、课堂开放意识、当堂达标意识。坚持四个原则:自主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整合性原则、实践性原则。把握五个模块:开放导学、自主学习、多元对话、迁移训练、总结发散。体现六个清晰:课堂教学目标清晰、教学模块流程清晰、知识建构体系清晰、互动对话沟通清晰、方法点拨思路清晰、达标训练指向清晰。
一个完整的课堂教学结构,必须有开始、过程与结尾,正像一篇文章一样,凤头、猪肚、豹尾,结构清晰而精彩。主体性开放式课堂更强调导学的多元性和开放性,如目标导学、问题导学、学案导学等。导学与导入不同,导学贯穿课堂的始终,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当然导学也可以是导入,如目标导学也是目标导入。主体性开放式课堂不仅强调导入的精彩,更强调导学精准,让学生学习更加高效。“自主学习”要求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自主解决问题。“多元对话”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文本对话等,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等,这些都是对话方式,师生在对话中学习与创新。小组交流与展示是对话的重要的形式,也是体现课堂开放的主要形态。对话是课堂的核心和灵魂,没有对话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课堂,对话是主体性开放式课堂的载体。“当堂训练”强调知识与能力的及时巩固,可以是习题式训练,也可以是朗读、背诵、演讲、板演、辩论、默写等不同形式的练习。“总结发散”强调课堂小结与运用,可以是教师总结,也可以是学生总结,在总结中拓展和延伸,迁移与运用,每个知识点都构成了向无限未知世界开放的节点。
在课堂教学流程结构中,教师的主体作用体现在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帮助者,如开放导学方式的选择、学生自主学习的安排、对话的组织回应与精讲点拨、学生学习的评价、练习的精选与布置、总结的提炼与升华。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在主动学习、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并积极参与对话、练习、交流、展示等学习活动,充分发挥主体能动作用,从而从“学会”到“会学”。为便于理解和操作,我们又把主体性开放式课堂简称为“自主开放课堂”。
改造今天的课堂就是改造明天的社会,主体性开放式课堂使课堂教学不断呈现新面貌,教学成绩不断攀升。
【参考文献】
[1]王钦.第三次工业革命引发管理变革[N].人民日报,2013-01-07.
[2]崔允漷.有效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单位: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