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及其对策

2013-04-29刘金玉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13年9期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现状对策

【摘 要】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当今初中文言文教学却存在“过实或过浮”“一言堂或一刀切”“教学严重超时,作业量大”等问题。文章指出,在文言文教学中采用“自读—引导—训练”三步教学策略,可以有效地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 现状 对策

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言文教学质量如何,会直接影响到语文教学的质量。但是当今初中文言文教学却存在诸多问题,值得深思。

一、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

1.过实或过浮。

过实。不少教师对文言文中出现的小至一处标点、一个词语,大到文章的中心思想、艺术特色等,全都尽情地“分析”“讲解”,面面俱到,不遗漏一处。问“为什么如此教”,答“都可能考到”。于是,凡考必讲,处处是重点,句句是关键。其结果是什么都抓,什么都没有抓住。

过浮。由于中考试卷中文言文分值比例不大,只占总分的8%左右,且考的都是一些浅易的文言文,有些问题甚至是课本上的原题,因此有些教师认为文言文教与不教差别不大,无碍大局。在这样的思想支配下,他们对文言文的讲授往往未能深入,讲过即了,不去检查。学生虽然学习了文言文,却只是似懂非懂。

2.一言堂或一刀切。

一言堂。很多教师总认为文言文艰深难懂,而学生对文言文又知之甚少,觉得唯有精讲细析才能让学生明白。于是,他们在课堂上以“讲”代替学生的“思”,学生要做的只是记录、记忆。虽然教师也会偶尔问问学生“是不是”“对不对”“懂不懂”,但学生又能怎样回答呢?自然只能“异口同声”地回答“是”“对”“懂了”。这样的教学,学生记录了一大堆,却没有消化、理解;即便记住了,也只是死记硬背,没有真正弄懂。

一刀切。不少教师对文言文教学研究甚少,对教学目的把握不准,于是在教学中就出现了“课前大量预习—课上大量串讲—讲后大量练习”的程式化情况。

这种教法存在三大问题。一是不辨文体,不论课型,不依课文,不能做到因材施教。二是导致文言文学习的虚假繁荣。现在学生手头的教辅资料太多了,包括与教材配套的文言文辅导资料。虽然教师一再强调学习文言文一定要独立思考,但“外面的诱惑太大了”,学生的自制力有限,真正能够坐下来独立认真思考的又有几人呢?其结果是学生并没有真正掌握文言知识。三是严重加大了学生的负担。如果文言文成绩的取得是靠大量地预习、听讲、练习,而不是靠内在的理解以及自我的主动发展,那学生只有马不停蹄地做,只有疲惫不堪地学,久而久之,他们就会丧失学习文言文的热情。

3.教学严重超时,作业量大。

有些教师在教学文言文时,往往超出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学时,布置的作业也是面面俱到,无所不包,结果导致教学课时不够。他们又往往通过拖课、抢课来解决课时不够的问题,从而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如此一来,我们的学生每天都处于“正课”的学习之中,只能“心无旁骛”地学习“正文”,对心目中所向往的“副课”只能“远观”,可望而不可即,最终只会导致素质教育成为空谈。

二、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策略

要克服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种种弊端,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文言文素养,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采用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

笔者通过多年实践,探索出“自读—引导—训练”三步教学策略,较好地解决了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有效地提高了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

1.自读。

这是从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角度讲的。

由于语文具有工具性的特点,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语文时,必须要让他们做到以“自读为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又是一种特殊的文章类型,除了语文课,学生在生活中几乎接触不到文言文,因此教师更要引导学生重视“自读”,让学生逐渐加深对文言文的感性认识,增强古汉语语感,在此基础上,再去理解文言文中所要表达的内涵。

在“自读”时,教师还要注意告知学生“自读”方法,如借助工具书阅读法、比较法、古今联系法、圈点法等。

“自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环节,为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学好文言文做了充分的准备,是学生主体性得以发挥的具体表现。

2.引导。

这是从教师教学文言文的角度讲的。

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教师应对学生予以有效的引导:引“文题的正确理解”,引“文句的正确翻译”,引“知识点的正确体会”;导“学生的疑点难处”,导“学生未重视的重点”,导“前后文、古今文的异同”。

为使引导切实有效,教师首先要对课文做深层次的钻研,明确目标,理解重点,把握难点,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还要对学生的学情有充分的了解:要能揣摩学生学习时可能遇到的困难,可能提不出却非常重要的问题,可能提出的却又不是重点的问题,以及与之相应的应对方法。

例如笔者在讲授《曹刿论战》之前,通过钻研课文,并结合学生实际,估计学生会提出以下问题:(1)本文究竟是什么文体的文章?(处理方法:引导学生反复读文章,让他们分别标出记叙、议论的文字,看其主次,得出“这是一篇记叙文”的结论。)(2)本文的主人公究竟是谁?为什么要写另一个人物?(处理方法:引导学生找出略写的人物,再结合文章题目,分析“见—问—对—曰”这部分内容,明确谁在作战中起主要作用,得出“主要人物是曹刿,写鲁庄公是为了反衬曹刿”这一结论。)(3)本文为何对作战过程略写,而对人物语言详写?(处理方法:引导学生分别找出描写作战的文字和描写论战的文字,再结合文章题目,得出“详写人物语言是为了对这场战争进行分析”这一结论。)

笔者也充分估计了学生由于认知水平的限制,未能提出的两个很重要的问题:(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处理方法:引导学生讨论主要人物是谁?其形象是怎样的?如何概括?另一人物鲁庄公的形象又该怎样概括?最终得出“这句话在文中起突出人物形象、贯穿全篇的作用”这一结论。)(2)作战取胜需具备哪些条件?(处理方法:引导学生仔细阅读三段文字,得出“取信于民、战略战术得当、把握有利的作战时机是作战取胜需具备的条件”这一结论。)

课堂教学实践证明,笔者课前的估计是正确的、充分的,设计的应对方法也很有效。由于准备充分,引导得当,这节课的教学效果非常好。

教师在学生充分“自读”的基础上对他们加以适时的“引导”,能帮助他们更好地领会文章内涵。需要指出的是,教师在“引导”时,要处理好引导的程序、引导的时间等问题。

3.训练。

这是针对学生学习文言文这一特殊的文章类型而提出的。

在前两个环节中,学生已经通过“自读”初步感知了文章,通过教师的“引导”解决了文章中的重难点,但为了能牢固掌握文言文知识,灵活运用,还需要一定量的训练。

训练包括读、记、用三种方式。读,就是能顺畅地读完全文,目的是增强语感。记,就是记文意,能讲清要点,目的是理解知识点。用,就是能举一反三。

训练时要遵循“适量、重点、有效”的原则。“适量”,即要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前提下设计训练内容。“重点”,即要紧扣知识点,对学生未能掌握、需要加以巩固的知识点做重点训练。“有效”,即符合教材要求,体现教材精神,切实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效率。

“自读—引导—训练”三步教学策略实际上是我校“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一种变式。它契合了文言文教学的特点,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理念,既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保证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基本克服了当今初中文言文教学的诸多弊端,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文言文。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秦培元,刘金玉.“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洋思教育的密码[J].江苏教育研究,2011(3).

[3]刘金玉.语文学科教学更应该实施“先学后教”[J].上海教育科研,2012(11).

[4]钱丽.初中文言文阅读现状与对策探究[J].中学语文,2012(27).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兴市洋思中学)

猜你喜欢

文言文教学现状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新课改下初中文言文教学探析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文言文教学之流弊及矫治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