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术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力的策略

2013-04-29樊柳艳

广西教育·A版 2013年9期
关键词:创造能力美术教育幼儿

樊柳艳

【关键词】美术教育 幼儿 创造能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9A-0091-03

现代生理学、心理学、脑科学研究发现,幼儿时期是拓展创造能力的关键时期,是创造性发展最自由、最迅速的阶段。美国学者史蒂芬·利汉斯曾警告说:“2—6岁是创造性发展的关键期,如果不能及时加以培养,那么创造性在以后的生活中很难再被激发出来。”因此,我们要切实把握和充分利用幼儿素质发展的关键时期,努力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一、通过美术教育活动培养幼儿创造力的理论根据和意义

美术教育作为一种造型艺术,其创造力的表现是美术活动本身的一个属性,因此,幼儿美术教育是培养创造精神最好的课程之一。幼儿美术是3—7岁学龄前儿童所从事的造型艺术活动,反映幼儿对周围现实生活的认识和体验。幼儿美术不仅具有浓厚的趣味性,还具有强烈的情感性,既直观又形象,是幼儿较为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

新纲要强调在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对幼儿进行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创造个性的培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指出:“在幼儿观察事物的形状、颜色、结构等基础上,培养他们用绘画和手工(泥工、纸工、自制玩具等)充分表现自己对周围生活的认识和情感。初步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及对大自然、社会生活、美术作品中美的欣赏力。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发展手部肌肉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初步掌握使用美术工具及材料的技能。”《纲要》同时也指出:幼儿艺术活动是精神创造活动。因此,从现在来讲,在美术活动中对幼儿进行创造性的培养,已是当前美术教育的重中之重。

二、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幼儿创造力的策略

(一)激发幼儿的创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会像催化剂一样,激发幼儿不断去实践、去探索。法国教育家卢梭非常强调教育应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来进行。他说:“你必须好好地了解你的学生之后才能对他说第一句话。”对幼儿来说,兴趣培养是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的前提。

1.运用儿童化和富有童趣的语言引导和启发幼儿,引起创作兴趣

美术活动时,我们要用最动听的声音与幼儿说话,用孩子能理解的语言与幼儿交流。比如,在小班《大树穿新衣》的撕贴活动中,我发现一位幼儿只是随便贴了稀稀拉拉的几块,于是就用儿童化的语言帮助该幼儿拓宽思路,说:“哎呀,大树伯伯的衣服都破了,下雨好冷啊!”该幼儿听了,马上为大树“穿起衣服”来。这样,幼儿就会对活动感兴趣,在轻松的状态下更好地发展创造力。

2.提供生动有趣的参考物体,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

创造激情来源于兴趣和好奇心,兴趣和好奇心紧密联系,好奇是兴趣的先导。好奇心驱使他们喜欢寻找奇异的、有刺激性的事物,引起探索兴趣,激发创造的激情,促进创造性思维活动。在美术活动中提供许多鲜艳、有趣的物体可以激起幼儿的创造激情。在绘画活动《玩具城》进行之前,我用了许多奇特、有趣、形象生动的玩具来布置成一个玩具城:遥控大赛车、说话的布娃娃、匍匐作战的战士、形象逼真的大海龟……让幼儿先在玩具城里自由地尽情玩耍。幼儿只有对这些物体的特性留下较深的印象后,才能把这些饶有趣味、生动的形象及自己的感受表现在作品里,才能激发创造的欲望。

3.教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化

(1)手工制作与绘画相结合。这种美劳结合的教学方式能把绘画融于游戏之中,激发幼儿的学习和创作欲望,丰富美术教学的功能。如利用幼儿喜欢撕纸、捏纸、搓纸的心理,让幼儿玩纸的游戏,激发幼儿创作的欲望。

(2)共同创作,发挥集体的创作热情。在共同创作中,给予幼儿合作的机会,不仅能增进幼儿合群、互助的人际关系,而且可以增加他们的兴趣,使他们各自发挥创作的想象力。但应注意的是,对不同水平的幼儿要求不能划一。在共同创作的过程中,教师让幼儿以游戏的方式来进行,要求幼儿能描画出连贯的情景就可以了。

(3)诗、故事与绘画相结合。即幼儿把诗歌或故事的内容,或把从诗中获得的灵感表现在画面上。例如,在一次意愿画创作前,我讲了一个故事:從前有一个孩子在森林里迷了路,后来他碰到了森林魔女。魔女给了他一支笛子使他找到了回家的路。此后这个孩子一吹笛子眼前就会出现一片谁也没见过的美妙风景。现在你就是那个孩子,你吹起笛子,你的眼前就会出现一片谁也没见过的美妙风景,请你把它画出来。这样的开头,把孩子带到想象的意境中,自由描绘想象中的世界,既激发了幼儿的创作热情,又充分发散了幼儿的思维。

(4)音乐与绘画的结合。美术创作是基于许多能力(语言、诗歌、音乐等)共同发挥作用的。比如,我们组织主题画“春天”,可以播放一段充满鸟叫的欢乐音乐,让幼儿闭上眼睛跟随音乐幻想,然后画出想象的春天;或者播放一段悠扬缓慢的音乐,让幼儿画出春天的花朵、草地和阳光、春天里的小朋友等。这样做,既让幼儿体验到了想象的愉悦,也感受到这种奇特的情致,培养了幼儿独立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为幼儿营造“创造”的环境

1.营造轻松、愉快的心理环境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也就是说,宽松的心理环境是人们发挥创造性的前提。对于幼儿也是如此。轻松、愉快的心理环境,使幼儿产生心理安全感和自由感,使幼儿的好奇心、创造动机和兴趣等心理需求得到满足。因此,在各种形式的美术活动中,教师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1)宽容、理解幼儿的自由想象与发挥。在美术活动《手影变、变、变》中,我根据幼儿经常玩的一个手影游戏,引导幼儿创造出各种符号造型。有一位小朋友利用自己的小脚变成“大山”。当我走到他身边时,他下意识地用手遮住了画面,有一种不安的感觉。我发现了他的作业中的创造性,不但没有批评他,反而表扬了他,并鼓励他将画面画完整。在活动结束时,我组织幼儿讨论:除了手影可以变成各种符号,身体的各个器官还可以变成哪些符号?在过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美工区成了幼儿运用各个器官变符号的天地。

(2)肯定、鼓励幼儿,让幼儿消除胆怯和依赖的心理。肯定、鼓励幼儿,才能让幼儿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进行积极的探索和思考,发挥出创造的潜能。在美工区的线条装饰活动中,大部分幼儿都习惯于用线描笔来装饰,却有一个幼儿选择了用油画棒来装饰。该幼儿这样装饰不仅表现出线条疏密、长短、曲度、力度的变化,还增加了颜色的变化。我立即对他的创作进行了肯定和鼓励:“多漂亮的画啊!还有颜色的搭配,太棒了!”从此这个幼儿对装饰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仅创设出了各种各样的花纹,也非常注重颜色搭配。虽然轻松、愉快的心理环境为幼儿创造提供了可能,但是轻松、愉快的心理环境并不是教师放任自由,对幼儿的创作不闻不问,而是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指导。

2.营造创作的物质环境

(1)创设幼儿美术活动的环境。皮亚杰认识理论认为:孩子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发展起来的。我们应充分利用活动室的三维空间,让活动室的每面墙、每个角落都成为幼儿创造的源泉,成为幼儿提供创作成果的空间。在《瓶瓶罐罐》的主题活动进行之前,我布置了墙饰“瓶瓶罐罐”。许多幼儿参考墙饰上的展示,根据自己的理解,大胆利用各种瓶瓶罐罐进行加工、制作。在幼儿的动手下,这些瓶瓶罐罐变成了漂亮的小姑娘、可爱的小动物、实用的家具、舒适的房子等。这些制作成果,充分展现了幼儿的创造才能。

(2)为幼儿提供创造材料。美术活动是利用材料组合创新的过程,多种多样的工具和材料可直接刺激幼儿的创作欲望。我在美工区为幼儿提供了各种从事创造性美术活动的工具。如油画棒、水彩笔、水粉笔、棉签、珠光笔、毛笔、吹笔、剪刀、橡皮泥、手工纸、水粉颜料、水彩颜料、糨糊、双面胶等,还利用家长与幼儿收集的各种废旧材料,如布、花生壳、各种小豆子、树叶、盒子等小巧、易操作的材料,鼓励幼儿大胆动手创作,引发幼儿的创造潜能。如利用美工区提供的碎布、纸盒、纸皮、糨糊等,幼儿就将纸盒做成了各种动物、机器人、汽车等。

在玩变色活动时,我为幼儿准备了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水和小瓶,让幼儿自主动手做实验。幼儿任取颜色相互搭配、调和,便可发现:瓶中的颜色一会儿变深,一会儿变浅,一会儿变绿,一会儿变紫,十分奇妙。孩子们一下子对颜色的变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幼儿尝试调出其他颜色。在幼儿了解和掌握了配色的方法后,为进一步提高幼儿对配色活动的兴趣,教师应及时为幼儿准备相应的宣纸和剪好的各式服装,让幼儿用调配的颜色装饰服装。之后,一个小朋友兴奋地告诉我:“老师,这裙子上的绿色、紫色都是我自己调配的,我还能调配出别的许多颜色呢。”另一个小朋友大叫:“啊!我成魔术师啦!变变变……”幼儿一旦对所接受的事物感兴趣,就会把学习当做一种乐趣,在不自觉中进行创新活动。

3.让幼儿的美术创作贴近生活

想象来自于生活,通过生活来丰富想象,其中的形象会更趋完美和有个性,为创造增添了激情。因此可以说,生活是创造的源泉,幼儿创作反映的内容是幼儿的生活。

(1)教材内容应力求生活化,且能寓于幼儿的游戏之中。新《纲要》强调幼儿美术教育活动完全是一种游戏(如小班、中班的美术活动都是在活动区玩游戏中进行;大班只有在欣赏活动时安排集体活动),一种能获得快乐的活动。幼儿根据自己的设想进行涂画和创作,他们会感到无限快乐。我们在选择幼儿画画内容时,必须考虑幼儿的体验程度和感受的深度,包括幼儿熟悉的游戏,或日常生活中所看到和体验到的事情,如扮家家酒、打仗游戏等。

(2)培养幼儿观察生活的能力,丰富生活经验。我们可以开辟小动物园、小鱼池和植物园地,让幼儿亲自体会饲养动物、种植蔬菜的感受,从活动中观察动物的姿态和植物的成长过程,从而激发幼儿对动植物的描绘欲望;也可以通过参观、祭扫、郊游等系列活动,让幼儿直观形象地受到“活的教育”,学到“活的知识”。在进行主题活动《我们的家园》之前,我们带领孩子到野外、厂区、小河、居住区等处参观,让他们在参观中发现并感受环境的清洁对人类的重要。于是在美术创作《我爱我的家园》时,很多孩子能用他们纯净的心灵和活泼的思维创作出各种不同的作品,如“太阳和月亮赛跑”“太空城市”“我们在月亮上安家”等。这些都是富有想象力的美术作品,它们体现了孩子对生活的憧憬。

4.教给方法,为幼儿提供创作基础

古人云:“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故圆照之象,务先博观。”幼儿进行创造必须以方法为基础。幼儿常常不能把头脑中丰富的创造想象尽情地在绘画作品中展现出来,这是因为幼儿没有掌握一定的创造表现的符号,不能将自己的心声转化为画面。在平常的生活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幼儿观察周围世界的人、事、物,为幼儿的创造提供素材。如在活动《鞋的联想》中,我先让幼儿认识各种各样鞋子的特征,然后引导幼儿将各种人、事、物与鞋子的联想表现出来。如高跟鞋的滑滑梯、长筒鞋的游乐城、穿运动鞋的动物等。其次,注重有效方法的引导,为幼儿创造提供可能。如线形联想法,让幼儿在纸上任意画出各种线,看看、想想,再添上五官等,变成各种生动逼真的事物,让幼儿感知线的灵活运用可以创造出无数奇妙的图形。再如图形组合法,幼儿习惯将见到的事物归纳成图形,如空调是长方形的、脸是圆形的……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特点,让幼儿通过图形的拼合游戏,想象几种图形变换组合后像什么。又如,借物借形联想法,一个东西可以把它正着看、反着看、放大看、缩小看……不同的效果,使人产生许多奇思妙想。

5.从幼儿的角度出发,以鼓励和称赞为主评价幼儿的“创造”结果

评价是绘画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多一份鼓励,幼儿就多一份信心,这是培养和提高幼儿创造力所必需的。教师要从幼儿的角度出发,用孩子的眼睛、童心去看作品,不应该用“像”与“不像”,“对”与“错”来作为评价幼儿作品的标准,更不应用专业眼光或教师主观的眼光去评价幼儿的作品。评价是一种导向,肯定幼儿的作品,有利于幼儿树立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再创作的信心。

(1)理解幼儿的绘画创作特点,依据“新、奇、稚、满”的标准进行评价。“新”指构思新颖,“奇”指想象奇特,“稚”指童真稚趣,“满”指画丰满。比如,画“水果树”,成人的理解是长满苹果或梨子的树,而孩子则会把它想象为结满各式水果(如香蕉、葡萄、梨、桃甚至西瓜)的“百果树”。又如,幼儿在描绘动物园时,会让各种动物叠罗汉:最下面的大象,然后层层叠上狮子、狼和人,在这里,这些庞大或凶残的动物成了人类的朋友。同样是描绘月亮,在幼儿的描绘下,竟能出现人到弯弯的月亮上面荡秋千的画面。这一切,都表现了幼儿的天真、活潑、幼稚和可爱。这就要求教师及时肯定幼儿的自我意识萌芽,帮助他们树立创作的自信心。

(2)了解幼儿的绘画心理,以鼓励为主。以鼓励为主是评价幼儿的绘画成绩,帮助幼儿树立和增强自信心,实现自我价值,加强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和进一步巩固兴趣的有效措施。教师要有爱心并且要细心,应该经常用鼓励的话语,诸如“你画的真不错”“真好”来肯定幼儿的成果。曾经有一次,在教幼儿画太阳时,我发现有个孩子画了一个绿太阳。当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世上哪有绿色的太阳?”可转念一想,还是听听孩子的想法吧!果然,幼儿的一番话让我看到了一颗爱母亲的童心,他说:“我的妈妈天天在地里干活,被火辣辣的太阳晒黑了,我就想让太阳变成绿色的,给妈妈一片绿荫,这样妈妈就不会热了。”多美好的愿望呀!多大胆的想象呀!如果教师不分青红皂白地说:“这世上哪有绿色的太阳?你这样画是错的!”那么结果就是导致幼儿灰心丧气,不再有创造的欲望。

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可以通过很多种途径来进行,我们要多研究多探索,才能找出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征的方法,达到培养创造型人才的目标。

(责编 黎雪娟)

猜你喜欢

创造能力美术教育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音乐教育对于幼儿创造能力的有效培养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席成金
数学建模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的美术教育
浅论美术教育对于素质教育的影响和作用
基于视觉识别时代的学校美术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