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应符合儿童特性
2013-04-29马熙华
马熙华
【关键词】科学活动 儿童 儿童特性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9A-0095-02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提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欲望,培养探究能力”,倡导的是尊重幼儿,让幼儿在探究过程中自主建构、自我成长,培养良好的科学品质和科学素养。因此,幼儿教师应重视尊重儿童、尊重儿童特有的学习方式和独特的年龄特点,使幼儿萌发对科学活动的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探索,养成受益终身的良好学习态度。
一、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研方向应符合儿童特性
只有转变教育理念、提升科学素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科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才能达到很好地观察、理解、分析儿童的行为表现,促进幼儿主动参与、自主学习的良好效果。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途径促进自己的研究与思考。
(一)积极学习,从理论上武装自己
教师可以通过专业书籍阅读、网络查询等方式丰富自己的科学知识,并且通过积极主动的学习,如学习《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听取专家讲座、团队交流等形式促进教育观念转变;通过教学观摩、现场评课、个案记录分析等形式,促进自身将理论运用到实处,使自己不仅掌握活动的科学要素,更明了幼儿园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重视学习品质。
(二)在教研实践中转变教育观念
科学教育强调“只有体验过,印象才更深刻”,事实上,教师只有重视教学实践,将每一次活动作为研究的内容,将学到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才能从实践中有所领悟。
1.无论选择什么教学内容,首要的是应符合当前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最近发展区的需要。活动形式应该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要注重情境化、游戏化和生活化。只有让孩子自然而然地沉浸在情境中,在游戏中反复操作探究,才有可能激发他们原有的生活经验,让他们主动去探索、求知。这样,幼儿园的科学活动才具有生命力。
2.無论是原创还是选取现成的教案,教师必须根据本班的具体情况进行二次备课,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幼儿在前,教师在后”“让幼儿在探索中发现问题”。这样才能真正让幼儿在活动中探索、在探索中思考、在思考中学习,达到幼儿园科学活动的目标——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
3.操作活动不能流于形式,不能让孩子的操作停留在验证的阶段,而是要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二、环境创设应符合儿童特性
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并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而是合适的环境,适度的、新鲜的刺激物潜移默化的结果。《指南》中也指出,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良好的科学教育氛围,能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一)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教育环境
大自然蕴涵着无穷无尽的科学教育素材,它具有课堂教育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我们在建设幼儿园环境时,创设了一个有山有水、有沙池、亭台楼阁、小桥鱼池、风车长廊的自然教育环境。春天我们带领幼儿在桃树下漫步,微风吹来,粉红色的桃花纷纷扬扬,孩子们快乐地捡起落在地面上的紫玉兰花瓣、桃花瓣,小心翼翼地或收在手心、或放在水面;初夏那满满的紫藤挂满长廊,仿佛搭建出淡紫色的房子,我们让幼儿徜徉在其中呼吸清新的空气,向同伴报告自己的发现;秋天孩子们可以捡枣树下的枣儿、收集金桂和金黄的白果;即使到了冬天,孩子们仍然可以在沙池中建造“城堡”……由于充分利用了这些自然环境,很好地满足了幼儿科学活动的需要,培养了幼儿的科学素养。
(二)创设丰富的、互动的课程环境
我园在多年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较有特色的园本课程,特别重视课程环境的创设及环境与幼儿的互动。比如,在班级的自然角开展“大蒜头生长日记”的测量和记录,孩子们每天都会不厌其烦地看看自己种植的大蒜头发芽没有,苗长得有多高,今天比昨天高了多少,谁的蒜苗长得最快,大概是什么原因。班级中的“蚂蚁工坊”也是孩子们关注的角落,那些小生命每天的生活动作、洞穴的朝向分支、立体化的穿插交错,成为幼儿津津乐道的谈话内容。就这样,我们让幼儿在不断变化的课程环境中,主动与环境对话、与同伴交往,培养了幼儿浓厚的探究兴趣,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课程设置应符合儿童特性
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活动必须是理念先进、具有教育价值、有趣的活动,必须立足于“儿童”,向着“儿童”那方。在课程的设置上不仅要考虑集体教学中目标、内容的层次性,更多的是考虑是否符合孩子的兴趣需要、是否有利于孩子的长远发展。幼儿的科学经验来自自身的操作探究,为了保证孩子们都有探究的机会和充裕的探究思考时间,有时需要教师将集体教学的形式改为集体与分组教学相结合的模式。例如,教师可以将班级活动区设置为科学探究区域,为孩子们提供随时可以进活动区摆弄、探究的条件。这样做虽然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但是孩子在分组活动中发言、交流的机会更多了。随着科学区中操作材料的不断补充、更新,再补充、再更新,大班孩子着迷于“手电筒拆装”“手机对对碰”“手动风扇”等活动,中小班孩子则对“纸盘上的迷宫”“月亮船”等活动倍感兴趣。区域游戏现场交流会上,孩子在区域中自己游戏、自己整理、自己记录,增进了科学经验的积累。
四、教学活动的设计应符合儿童特性
儿童具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我们要用适宜儿童的科学游戏,让他们在玩耍中积累科学经验,在反复尝试中培养探究品质,在记录分析中学习科学方法,尽量让每一次活动都符合儿童的兴趣、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我们倡导健康、和谐、科学、文明、环保的生活方式,既重视正规的科学教育活动,又重视非正规的科学教育活动;既注重幼儿的主动学习、主动探究,又注重幼儿间的交流与互相学习;既有专门的科学探究室,又注重结合课程中的节日活动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科学活动。
例如,我们平时结合重大节日、季节特征、环保教育,组织有关科学探索活动(如爱鸟周活动、自然角观察记录、豆宝宝成长记录、天气情况记录等);畅游南通和上海的科技馆、美丽的南通——走六桥;变废为宝——元宵灯制作展览。科学探究室里也不安排任务式的操作,都是探究室的有趣游戏,如毛毛虫吃豆豆(球体滚落路线与速度比较)、打电话(棉线传声)、加油站(水管的秘密)、动画播放机(滚轴的转动)、我是魔术师(会变的颜色)、小鱼过迷宫(磁铁)等,这些专设区域让孩子们流连忘返,收获颇多。
科学活动是有趣的,有趣是建立在教师对幼儿年龄特点、对幼儿实际水平掌握的基础上;科学活动是有益的,有益是建立在幼儿对现象、事物的深层次思考上;科学活动是有用的,有用是表现在让孩子操作的材料、内容必须是有层次性的。让我们在“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一切”的方向指引下,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责编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