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白色河流”
2013-04-29杨峰
杨峰
很早以前,人们就把淋巴液称为“白色的血液”,在生命进化过程中,淋巴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体的“白色河流”是“红色河流”的支流,淋巴液来自血液,当血液运行到毛细血管后,部分液体从毛细血管壁渗出到组织而形成组织液,其中少部分组织液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液,周而复始地沿各级淋巴管循环着,肩负起维护人体健康的重任。
保护人体健康的忠诚“卫士”
骨髓内有一种万能的骨髓干细胞,有些变成淋巴干细胞。一部分淋巴干细胞在骨髓变成B淋巴细胞后随血进入脾脏及淋巴结定居;另一部分则到达胸腺,在胸腺激素的哺育下分化成为T淋巴细胞,成长壮大后再随血液到达脾脏、淋巴结,和B淋巴细胞一起随时待命出征。当机体遭到细菌、真菌或病毒入侵后,T淋巴细胞因受刺激而被激活,成为致敏的T淋巴细胞,立即冲上前线,在主动攻击杀死病原微生物的同时,还能释放出一些淋巴因子和敌人作战,如淋巴毒素可歼灭病菌;干扰素能抑制病毒的生长和繁殖;转移因子则把自身起免疫反应的本领传给那些未致敏的淋巴细胞,使它们精神抖擞地前去参战。有的淋巴细胞能识别和记住入侵病原微生物的相貌特征,若是下次再见到这种病原微生物入侵时,便可一眼认出来,迅速向大脑“司令部”报告,调集免疫大军,消灭侵犯的敌人。在T淋巴细胞中依其表面标记不同,分成50种以上的亚型,其中CD4细胞和CD8T细胞能喷射出各种具有杀伤力的淋巴因子,置敌人于死地。B淋巴细胞负责体液免疫,它在T淋巴细胞的协助下,快速地增殖并分化成浆细胞,然后产生多达千千万万个叫做免疫球蛋白的抗体,与病原微生物相结合,使其失去活性,难以兴风作浪。吞噬细胞则向病原微生物聚集,将其吞噬掉,最终将入侵之敌全部予以歼灭,使人体免于疫患。
人体内环境的“清洁工”
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时刻都在产生着垃圾废物,加上病菌等,威胁着人体的安康。为了不让这些垃圾堆满为患,淋巴液这位“清洁工”一刻不停地忙碌着,全身各处毛细淋巴管在收集淋巴液的同时,将衰老死亡的细胞、其他组织细胞代谢的各种废物、病菌以及毒素等统统收集起来,运送到淋巴结,经过过滤净化,将其清除掉,最终汇集到左胸部的胸导管和右淋巴管,再输入左锁骨下静脉的血液中,保证了人体内环境的洁净和自身稳定。
不许癌细胞为非作歹
人体内的正常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每10万个细胞中有一个会发生突变,有的会变成最凶险的癌细胞。然而,大多数人为何却能免于癌患?研究发现,一个淋巴细胞能吞噬5~10个癌细胞。当淋巴细胞在体内巡逻时,能随时识别各种突变的细胞,一旦发现癌细胞,就会主动地向癌细胞发起进攻。在淋巴细胞的攻击下,癌细胞的触须便缩了回去,表面成为颗粒状,几秒钟后,癌细胞就成了只剩下一层膜的干枯尸体。
淋巴液本身不具有自己流动的功能,它是依靠血液的流动而运行的。如果平时缺乏运动或运动不足、体质虚弱、膳食不合理、生活无序或压力过大、情绪焦虑紧张等,可造成代谢紊亂,血流不畅,无力推动淋巴液的流动,影响“排污”,各脏器代谢的废物就会滞留在体内,降低人体的免疫功能,便会引发各种病症,因此要注重自我保健。
一是持之以恒地进行有氧运动,如步行、慢跑、游泳、骑车、打球等,既可增强体质,又促使血液循环来带动淋巴液的流动;二是经常自我全身按摩,按摩颈部、腋下、肘窝、腹股沟以及腘窝等部位的淋巴结,有利于促进淋巴液的循环;三是要戒除吸烟、酗酒、熬夜等陋习,做到起居有常,劳逸适度,保证睡眠;四是饮食结构平衡合理,常吃些粗粮、食用菌、新鲜瓜果蔬菜,多喝白开水或适量饮用绿茶;五是自我调好情绪,避免不良精神刺激,遇有恼怒的事儿,采取合理的方式及时宣泄出去;学会应对来自社会、工作或生活中的压力,消除焦虑紧张烦恼带来的不适,保持心灵的愉悦宁静。
如果“白色河流”始终通畅,就会改善和提高我们淋巴系统的防御功能,让我们少生病,不生病,颐养天年。
(摘自《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