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新媒体节目的类型与特征
2013-04-29高红波
摘要 视听新媒体节目是指在数字新媒体平台播放和应用的、与传统广播电视节目有着不同的内容或服务的节目形态,其突出特征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交互性。文章认为,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微电影、新媒体剧、公民视频新闻、富媒体广告、网络视频栏目、IPTV与互动电视内容、手机电视节目、电子游戏等新的节目品类不断涌现并逐渐成熟,其类型特征日益凸显。
关键词 新媒体 视听新媒体 节目类型 类型特征
高红波,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山东省广播电视总台与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联合培养艺术学博士后。
本文系2012年度山东省博士后创新项目“融媒时代山东省‘大电视产业创新发展研究”(201203021)及2012年度河北省软科学计划项目“三网融合下‘媒-信产业的模型建构、绩效评估与管理创新研究”(12457202D-23)的阶段性成果。
视听新媒体是随着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和快速普及,在传媒生态领域迅速成长起来的媒介新品类。这一类新媒体形态,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是传统广播电视与互联网融合的产物,在传统广播电视单向传播的基础上引入和加强了互联网双向互动的功能和特征。按照技术的革命性变化来划分,“视听新媒体”是指通过对人的视听觉感官综合作用以传受双向互动为特征的新媒体形态,如网络视频、IPTV、互联网电视、手机电视等。
用历史的眼光看待视听新媒体和传统广播电视在内容方面的区别,笔者发现,伴随视听新媒体的诞生与发展,逐渐形成了若干不同于传统广播电视的节目内容和服务。此类节目要么在结构形式上与传统广播电视节目的模式不同,要么在服务功能上对传统广播电视有新的拓展。笔者称之为“视听新媒体节目”。简言之,视听新媒体节目形态的内涵如下:第一,视听新媒体节目与传统广播电视节目的内容、形式或服务不同,其突出特征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交互性;第二,视听新媒体节目形态是在数字新媒体平台播放的节目或提供的服务;第三,视听新媒体节目形态处于不断的运动发展变化中,新的品类将随着视听新媒体的发展不断涌现和成熟完善。
一、视听新媒体节目的类型
视听新媒体节目形态的研究目前才刚刚开始,没有现成的分类标准可循。视听新媒体节目既可按照播出平台分类,也可以按照技术应用分类,还可按照内容创新分类。但是,无论按照什么标准分类,视听新媒体节目都应是“传统广播电视媒体播出平台上没有的节目”。遵循这个基本前提,综观目前广播电视与互联网融合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新的节目内容和服务功能,本文尝试为各种视听新媒体节目进行分类。
按照视听新媒体播出平台分类。目前,视听新媒体节目的播出平台主要是传统电视与互联网融合所产生的新媒介形态,主要有网络视频、IPTV和手机电视。相应地,产生了网络视频栏目、IPTV与互动电视内容、手机电视节目等视听新媒体节目形态。
按照视听新媒体节目内容分类。在视听新媒体发展过程中,由于传者与受众之间关系的变化、受众参与程度的增强、微型碎片化内容增多以及技术应用创新等因素,出现了公民视频新闻、微电影、新媒体剧、富媒体广告、电子游戏等视听新媒体节目形态。
这些视听新媒体节目形态都是目前传统广播电视播出平台上所没有的,它们在新媒体发展过程中诞生,或者在传统电视节目内容启发下融合了视听新媒体的技术特点而出现,并焕发出勃勃生机。前者如公民视频新闻、IPTV与互动电视内容、电子游戏、富媒体广告等,后者如微电影、新媒体剧、网络视频栏目、手机电视节目等。
1. 微电影。微电影,即微型电影,是指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叙事的单本影像作品,包括广告微电影、明星微电影、游戏微电影等。微电影成为视听新媒体节目形态的一种,最为重要的原因是在网络时代,“微内容”广受欢迎。从《火车进站》等早期电影短片算起,微型电影这种形态并不少见,历史也较为久远。但是,一直以来,由于缺少固定的播出平台,加之作品数量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影响力并不大。网络播出平台的出现以及“微内容”创作和传播的双重繁荣,改变了新媒体的内容生态环境。YouTube、优酷、土豆、六间房等视频网站的崛起,UGC(用户自制内容)的繁盛,社会专业制作力量的加入,让“微电影”挟裹着便捷便利的“微时间”,成为大众文化消费的新宠。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是网络的平台和空间造就了“微电影”,使之成为一种当之无愧的视听新媒体节目形态。
2. 新媒体剧。新媒体剧是依托新媒体环境完成制作和传播,具备观看自由灵活、类型丰富等特征的影视剧节目类型。新媒体剧囊括网络剧、手机剧、公共视听载体剧等多种类型,具有生产周期短、制作门槛低、投资风险小等特点。[1]新媒体剧是传统电视剧在网络视频、手机视频和移动电视平台上播出的“变种”。其时间短的特性,成为新媒体剧不同于传统电视剧的显要特征。在生活节奏快、碎片时间多的网络时代,单集10分钟左右的网络连续剧、手机连续剧,逐渐成为一种受到众多网民、广告主认可和欢迎的视听新媒体节目形态。如果因电视媒介的广告编排特征,影响到传统电视剧的单集时间在40分钟左右,那么,移动观赏的“微时间”,决定了新媒体剧较短的单集时间。同时,专门针对网络用户的群体特征和视听新媒体播出平台的量身打造,也成为新媒体剧成为视听新媒体节目形态之一的质的规定性。
3. 公民视频新闻。公民视频新闻是由普通公众拍摄、制作,发布在互联网平台上,运用画面与声音符号体系对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进行反映、报道、记录、调查的视频短片。吴信训、王建磊将公民视频新闻分为公共领域、亲身经历、主动调查、事先策划和视频合成五大类;蔡丽霞认为公民新闻的来源有现场见闻、自身事件、调查报道、自我报道四类。在表现形态上,公民视频新闻和传统电视新闻具有很大的差异。比如:公民视频新闻一般没有出镜记者,没有主持人,不设新闻导语;画面因非专业设备拍摄而不甚清晰,镜头时而摇晃不稳,推拉摇移的运用也不甚合理等等。但是,恰恰由于公民自身对于新闻价值的判断、非专业化的采访摄制、音乐和字幕的运用与成熟的电视新闻不同,其独特的节目形态特征才愈加突出和明显。[2]公民视频新闻的兴起,一方面是由于数码摄像机和电脑编辑系统等技术设备的普及,一方面显现出公民社会参与意识的增强。目前,这种视听新媒体节目形态已经反向发展到传统电视的播出平台上,显现出旺盛的生命活力。
4. 网络视频栏目。网络视频节目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时,使出现了一种固定网站播出、固定节目时长、固定主持人等栏目化特征明显的网络视频栏目,此类栏目属于网络原创节目,不在传统电视台播出。如搜狐网2007年1月开播的自制网络综艺娱乐节目《大鹏嘚吧嘚》、人民网人民电视频道于2009年底推出的原创新闻评论栏目《小六砖头铺》、腾讯网2011年7月推出的原创纪实专题栏目《记录》等。最新的例证是2012年伦敦奥运会期间,凤凰新媒体奥运原创节目《锵锵五环行》和《伦敦下午茶》同步在河南卫视、深圳卫视CUTV(城市联合网络电视台)旗下的10余家成员台的黄金时段落地播出,这是网络视频行业首次实现网络直播节目在地方卫视同步落地,视频网站进入返销时代。网络原创视频栏目的不断出现和日渐增多,甚至反向进入电视播出平台的发展趋势,显现出网络节目作为一种视听新媒体节目形态已渐趋成熟。
5. IPTV与互动电视内容。所谓“IPTV与互动电视内容”是指,在以电视机为接收终端的 IPTV或双向互动的有线数字电视上呈现的、区别于传统电视媒介互动节目形式的、以网络技术为基础的新型互动节目和服务项目。IPTV(交互式网络电视)是互联网和电视媒介融合的产物,属于视频互动媒介。通俗地讲,IPTV就是给传统电视媒介加入了时移、点播等部分互联网的功能,把单向的“Broadcasting”(广播),变成了双向的“Interactive”(互动)。网络的双向互动功能和信息服务功能不仅为“人际互动”如视频通话、即时通信、互动游戏等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为“人机互动”区别于传统电视节目内容的开发增添了多种可能性,比如电视上网、电视付费等功能和服务,这是传统的单向电视广播无法实现的“人机互动”。虽然,IPTV的节目内容和服务载体仍然可以是电视机屏幕(也可以是手机屏和电脑屏),但是双向互动服务功能和节目内容的开发,超越了传统的单向广播式的电视节目,IPTV与互动电视内容因而成为名副其实的视听新媒体节目形态。
6. 手机电视节目。手机电视节目是指在手机电视上播出的内容项目。手机电视节目无论是在节目编排、画面镜头、音效、字幕,还是视觉传达和节目模式方面,都与传统电视节目具有明显的差异,成为一种独立的视听新媒体节目形态。我国的手机电视业务始于2003年11月在海南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当时由海南电视新闻中心制作的近70条相关视频新闻通过移动、联通两家手机电视网络进行了业务传输。2005年,上海东方龙手机电视公司投资拍摄了中国第一部用高清摄像机拍摄的手机电视剧《白骨精外传》。手机电视在传播环境和受众需求方面与传统电视区别较大,随着数字多媒体广播的普及和发展,符合手机媒介特点的短视频节目越来越受到市场青睐。目前在世界范围内,独立于传统电视节目之外,符合手机媒介传播特点、传播环境及手机电视受众接受生理和心理特性的新型视频节目越发受到重视。[3]
7. 电子游戏。[4]电子游戏是一种基于计算机平台和数字技术的、鼓励玩家以获得身心愉悦为目的自愿参加并要求玩家遵从特定的规则与目标的独立于日常生活的娱乐活动。体验是电子游戏的核心,电子技术对游戏体验的影响有屏幕带来的视觉体验、输入技术的革新带来的触觉体验、互联网带来的交互体验等,同时,电子技术的发展还会给玩家带来更为沉浸的游戏体验。玩法的革新、交互的简化、美术的创新、音乐的丰富,游戏科技的发展可以使玩家更容易进入沉浸环境,从而深化游戏体验。作为一种视听新媒体节目形态,电子游戏赋予了参与者角色扮演的功能,传统电视的“观众”变成了“演员”,在设计好的规定情境和游戏规则中表演或竞技。这种视听新媒体节目形态对传统视听节目的超越显而易见。由于电子游戏与商业结合紧密,其类型化开发程度很高,产业化发展步伐很快,目前已经出现了在电视屏幕上进行遥感互动的游戏新品类。
8. 富媒体广告。随着技术进步以及消费市场的成熟,出现了具备声音、图像、文字等多媒体组合的媒介形式,人们普遍把这些媒介形式的组合叫做富媒体(Rich Media),以此技术设计的广告叫做富媒体广告。[5]简而言之,富媒体广告是运用多种网络技术制作而成的具有与用户互动功能的互联网广告节目形态。网络技术发展为富媒体广告提供了技术支持,巨大的市场空间为富媒体广告带来了不竭的动力,新媒体艺术的成熟确保富媒体广告的创意完美呈现。弹出式、浮动式、互动式、flash、Java、3D、视频等富媒体广告的出现,丰富和扩展了传统电视广告的视听表现和想象空间,最终让富媒体广告成为互联网平台上的视听新媒体节目形态。
二、视听新媒体节目的特征
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一书中写道:“作为电信的范式,‘无论何事、无论何时、无论何地的口号已经陈腐不堪,但使用它来思考电视的新境界,却很不错。”[6]如今随着视听新媒体的发展,庞帝所说的这个“电视的新境界”正在成为现实。由于新的播出平台的特性要求、新技术的应用、传播理念的变化等因素,视听新媒体节目形态不断地创新与演变,逐渐显现出一些基本的特征。
1. 新的播出平台。新的播出平台,决定了视听新媒体节目形态的相应变化。以手机电视节目为例,移动互联网把手机从单纯的移动通话工具转变为具有上网功能的移动视听多媒体,手机上网、手机电视、手机报等功能齐备于一身。由于这种“带着体温”的第五媒介有便携性、随身性、实时性、直接消费性等传播属性,智能手机终端实现了快速的数量增长和市场普及。相应地,手机电视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跨屏传播时代传统电视随时随地的“补偿性媒体”。但是,由于手机电视的使用环境多是室外或者嘈杂的车站码头等公共场所,手机电视的节目内容和形态也需要在传统电视节目基础上作出调整,以适应这种移动媒介平台和受众接收环境发生的变化。比如,手机电视移动收视的传播特性决定了单个手机电视节目的时长应该缩短,大篇幅、长时段的传统影视剧不宜在手机上照搬播出。目前国内外惯常使用的方法是抽取传统影视剧作品中的段落精华,改编制作成5分钟以内的手机短视频系列节目播放。再如,手机屏与电视屏相比较小,这就决定了传统电视节目中普遍使用的字号较小的屏幕文字不适用于手机电视。不仅如此,在专为手机电视编辑制作的各类节目中,也应多为手机电视受众考虑,尽量多用特写和近景,少用远景和大远景,以方便受众在手机屏上观赏。可见,手机媒介的传播特性决定了作为视听新媒体节目形态之一的手机电视节目与传统电视节目形态的差异。不同的播出平台对视频节目的不同要求,引导着视听新媒体节目形态创新和演进的方向。
2. 新的技术支持。视听新媒体是媒体技术与信息技术发展相结合的产物,并随着各类相关技术的交叉与融合不断成熟和完善。当前,媒体技术和信息技术整体呈现数字化、网络化、融合化的发展态势,其中宽带化、IP化、更高层面的智能化成为这个时代的技术亮点,这些技术变革不断推动着媒介形态的创新,推动着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7]相应地,视听新媒体节目形态也在新的技术支持下,逐渐向数字化、网络化、互动化、智能化、应用软件化方向发展,愈加显现出与传统电视节目的区别。新技术改变了传统广播和电视的结构、传递、运营、制作、节目、内容以及接收。虽然传统的广播和电视接收器已发展得越来越便携了,但还是受到来自黑莓(BlackBerry)、iPod、可视电话(Videophones)和智能手机(Smartphones),以及其他能够通过互联网接收音频和视频信号或数字信号的设备的竞争。更为瞩目的是,在新兴技术的支持下,包括“网络视频短片”(Webisodes)在内的视听新媒体节目形态,挑战了广播系统的根本属性。[8]随着媒介融合的深度发展,视听内容传播的应用软件化趋势在视听新媒体终端的威力越发明显。智能手机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嵌入式应用软件等技术应用,目前已越过手机、电脑和平板,向智能电视、互联网电视、IPTV终端快速渗透。数字芯片的信息处理能力越来越强,软件嵌入技术应用越来越广,这些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为视听新媒体节目形态的创新和演变带来强劲的发展动力。
3. 新的互动参与。马克·波斯特把互联网主导的“双向的去中心化的交流”称为“第二媒介时代”,以此来区分由电视主导的“播放型传播模式”。[9]这种划分,意在强调新媒体互动、参与的传播特性。在这种思路的启发下,我们也可以从受众角度把视频内容的传播划分为:“受众接收型传播”和“受众参与型传播”。在“受众接收型传播”中,受众是被动的,主要是接收电视单向传播的内容;而在“受众参与型传播”中,受众是主动的,除了接收信息外,还可以搜索信息,甚至为其他用户上传自己制作的内容以供分享。这种互联网的双向互动传播特性给受众的互动参与带来极大的便利,双向化和互动性成为视听新媒体节目形态不同于传统电视节目的鲜明特征。比如,公民视频新闻,这种受众自己采制的视频内容信息,通过受众的主动参与和上传分享,逐渐形成了一种不同于电视播出新闻的“非专业化”特征明显的视听新媒体节目形态,成为公民自制的参与式“草根报道”。再如,IPTV与互动电视内容,通过在电视机终端植入部分互联网互动功能,IPTV实现了“虚拟社区”的新应用,观众之间可以实现视频通话、卡拉OK、私信、留言等,甚至通过与银行合作实现用户在家里就能直接“刷卡”的电视购物、电子支付等服务,大大拓展了“人机互动”的空间和范围,部分实现了通过电视机终端的“人人互动”。此外,还有电子游戏类节目的沉浸式体验和角色扮演的功能,都充分体现了视听新媒体节目形态受众互动参与的鲜明特性。
4. 新的表现形式。视听新媒体节目形态应该具备不同于传统广播电视节目的新的表现形式,这是视听新媒体节目形态的质的规定性。微电影、新媒体剧、手机电视节目等可以归为“微视频”,其突出的特点是单个节目时间短,适合受众利用碎片化时间欣赏观看;网络节目、公民视频新闻等视听新媒体节目形态的突出表现是制作较传统电视节目略显粗糙,甚至不够专业,在音乐、字幕运用方面与传统电视节目有较为明显的差别;IPTV与互动电视内容,在“人机互动”“人际互动”及通信服务功能拓展上大大丰富和超越了传统电视节目内容;电子游戏和富媒体广告,则从根本上超出了传统电视节目的范畴,从节目形态到技术应用都是对传统电视节目全新的、互动的创新与演进。
参考文献:
[1] 张波. 当下中国新媒体剧的生产态势及类型特征[J]. 电视研究,2012(12).
[2] 王建磊. 公民视频新闻传播及影响研究[D]. 上海大学,2011.
[3] 高红波.国外手机视频内容研发的实践与创新[J].传媒观察,2009(10).
[4] 高红波. 视听新媒体节目形态(第八章“电子游戏”,上海腾讯公司游戏开发部张倩怡撰写)[M]. 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13:4.
[5] 百度百科,“富媒体广告”[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722562.htm.
[6] [美]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M]. 胡泳,译. 海口:海南出版社,1997:203.
[7]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报告(2011)[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36.
[8] [美]罗伯特·L.希利亚德,迈克尔·C.基思. 美国广播电视史[M]. 秦珊,邱一江,译.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311.
[9] 马克·波斯特. 第二媒介时代[M]. 范静晔,译.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16.